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 第六十一章 凤凰于飞

986年元旦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鸿霓服装厂新落成的染整车间屋顶。蚝壳瓦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与远处深圳湾的波光交相辉映。

苏晚秋站在厂区中央,看着女工们忙着悬挂红灯笼和彩带。小林踩着梯子贴"欢度元旦"的横幅,何秀英和王淑珍正在调试那几台崭新的双针绣花机——这是用马蓝草染料出口创汇购置的第一批设备。

"晚秋姐!"郑雅婷的声音从染房传来,"快来看!"

苏晚秋快步走去,推开染房的玻璃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屏住呼吸——十二匹素白丝绸悬挂在特制的晾架上,每一匹都染成了不同层次的"海天蓝",从黎明的浅青到深夜的墨蓝,宛如将一天的天光裁剪了下来。

"这是按母亲日记里的"十二时辰"配方染的。"郑雅婷轻抚过丝绸表面,"每个时辰对应不同的浸泡时间和温度。"

丝绸在穿堂风中微微飘动,折射出变幻的光泽。苏晚秋突然注意到最里侧的那匹布上隐约有金色纹路,走近一看,竟是栩栩如生的凤凰图案!

"这是..."

"盘金绣和蜡染的结合。"郑雅婷的眼睛亮得惊人,"我试验之后让李阿姨帮忙绣的!金线在染前绣好,染色时用特制蜡液保护,最后呈现这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苏晚秋的手指轻轻描摹着凤凰的轮廓。这分明是宋雪梅日记里记载的"凤凰于飞"纹样,只是郑雅婷用现代工艺和李桂珍的手艺传承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夜幕降临,鸿霓的食堂张灯结彩。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女工们轮流表演着节目——小林唱了首闽南语渔歌,何秀英展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字绣"速写,连一向腼腆的王淑珍都表演了蒙眼打盘扣的绝活。

"下面有请我们的郑总监——郑雅婷!"主持人赵兰雪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

灯光暗了下来。一束追光打在舞台入口,郑雅婷缓步走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她身上的礼服仿佛将星空穿在了身上——深蓝的底色上是金线勾勒的凤凰纹样,随着步伐流转,凤凰的羽翼竟似在翩然舞动。立领处七枚银蝶扣错落有致,下摆的鱼尾设计又为传统旗袍增添了现代气息。

"这件礼服,名叫"凤凰于飞"。"郑雅婷的声音有些哽咽,"设计者是我的母亲,华东纺织工学院的宋雪梅老师。"

投影仪在她身后亮起,泛黄的设计稿与成品照片并列展示。郑雅婷讲述了那个被掩埋二十年的故事,讲到母亲如何将设计稿藏在婴儿襁褓中托付给教会,讲到郑裕成如何辗转找到她并保守秘密至今。

女工们听得泪光盈盈,王淑珍更是泣不成声,同为那个年代的亲历者,她比谁都明白这些设计能重见天日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想用这件衣服告诉天堂的母亲,"郑雅婷展开双臂,金线凤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的梦想没有消失,我们这一代会让它飞得更高!

庆功宴持续到凌晨。苏晚秋独自走到新厂房外透气,寒风中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新年快乐"陈明辉风尘仆仆赶来,"在想什么?"

茶香氤氲中,苏晚秋望向远处深圳湾的灯火:"在想鸿霓的下一步。马蓝草染料的专利批下来了,郑雅婷母亲的设计也找到了传承,我妈妈的病也越来越轻了,好像该做的都做完了。"

陈明辉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精巧的蓝丝绒盒子,轻轻打开。月光下,一条银链缀着水滴形的蓝宝石吊坠,在黑色衬布上熠熠生辉。

"这是用马蓝草提炼的色素做的玻璃。"他小心翼翼地为苏晚秋戴上,"实验室的朋友帮忙熔铸的。"

冰凉的宝石贴上锁骨,苏晚秋低头看着那抹深邃的蓝,像极了她们第一次试染成功的海天蓝。"愿它保佑你健康平安,设计出更多惊艳世界的作品。"

远处传来女工们的欢笑声,隐约能听见赵兰雪在教小林跳交谊舞的动静。

"谢谢。"苏晚秋轻抚着吊坠,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我也有东西给你。"

展开是枚银质袖扣,造型是简化后的马蓝草叶片。"我自己设计的。"陈明辉的指尖擦过她的掌心,小心翼翼地接过袖扣。两人指尖相触的瞬间,食堂方向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惊得他们同时后退半步。

"我该回去了。"陈明辉将袖扣郑重地放进胸前的口袋,"明天还要去工地。"

"嗯。"苏晚秋低头拢了拢鬓发,"路上小心。"

望着陈明辉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苏晚秋摸了摸发烫的耳垂,转身走向灯火通明的食堂。

女工们已经围坐成圈,桌上摆着花生瓜子和橘子。苏晚秋拍了拍手,从军挎包里取出一叠红纸包。

"发工资啦!"小林欢呼着凑过来,"还有年终奖是不是?"

"都有。"苏晚秋笑着翻开账本,"按照咱们的绩效制度,今年超额完成订单的,奖金是工资的百分之三十。"

女工们发出惊喜的抽气声。苏晚秋挨个点名,将红封装进每个人手里:"小林,基本工资三百九十八,加上奖金总共五百一十八。这一份是之前你帮助鸿霓重建的两千和利息。"

"谢谢苏老板!"小林欢天喜地地接过,当场拆开数了起来。

"何秀英,组内绩效第一,奖金一百三。外加之前的五百借款和利息。"

腼腆的姑娘接过红封,小心翼翼收了起来。

轮到王淑珍时,苏晚秋特意多给了一个信封:"技术革新奖,两百块。你改良的盘扣模具对成品帮助很大。"

王淑珍眼眶泛红,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信封:"苏厂长,这不用了。"

"收着吧。"苏晚秋拍拍她的肩,"明年咱们还要扩建,需要你带更多徒弟呢。"王淑珍手指微微发抖,这相当于她在原单位三个月的工资。

最后是郑雅婷。苏晚秋将最厚的红封递给她:"外贸部经理,基本工资一千三,欧洲订单提成五百一,总共一千八百一。"

郑雅婷接过红封,突然发现里面夹着一张纸,正是股权认购书。

"从今天起,你就是白纸黑字证实的鸿霓股东了。"苏晚秋环视众人,"不止雅婷,所有工龄满一年的员工,都可以用年终奖认购股份。"

食堂里瞬间炸开了锅。女工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兴奋地计算着分红,有人担忧地询问风险。苏晚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突然想起两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小作坊,谁能想到会有今天?

办公室的窗外,深圳的夜空正被跨年烟花点亮。苏晚秋望着远处工地上闪烁的塔吊灯光,突然意识到这座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而鸿霓也将迎来全新的时代。

她翻开那本许久未动的秘典,惊讶地发现之前的预言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之前自己记录的密密麻麻的工艺笔记和设计草图——这才是她真正的金手指,不是预知未来的能力,而是记录当下、创造未来的双手与智慧。

1986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苏晚秋站在鸿霓新厂房的露台上,看着女工们陆续走进大门。王淑珍正在教新人盘扣技法,赵兰雪活力十足地分配着任务,何秀英安静地绣着样品...

苏晚秋深吸一口充满希望的空气,转身走向等待她的未来。

(https://www.biquya.cc/id190751/567930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