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 第六十二章 信任危机

春节刚过,鸿霓服装厂门口就贴出了新的招工启事,"招聘熟练女工二十名,基础工资二百元,包食宿,绩效奖金另计。"

启事贴出的当天,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女工是从隔壁县赶来的,有人甚至凌晨就来排队。苏晚秋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人群,心里盘算着新订单所需的人手。

"晚秋姐,这是初步筛选的名单。"小林抱着一摞登记表进来,"按你的要求,优先录取有缝纫经验的。"

苏晚秋接过名单,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打:"基础工资的事,大家都清楚吧?"

"都说清楚了。"小林点头,"二百块底薪,比国营厂高五十呢!"

正说着,郑雅婷推门而入,"晚秋,你听说了吗?外面都在传咱们厂最低工资三百起。"

"什么?"苏晚秋手中的钢笔一顿,"谁传的?"

郑雅婷摇摇头:"不清楚,但排队的人都在议论,说咱们招工启事上写低了,实际最低都有三百多。"

苏晚秋心里咯噔一下。上个月发年终奖时,确实大部分女工拿到了三百多的工资,如果新员工误以为底薪就有三百,入职后发现只有二百,难免会有落差,而且因为女工增多,如果人人都三百多确实是一笔不少的支出。

"先把招工暂停,让大家回去等通知。"苏晚秋当机立断,"查清楚谣言来源再说。"

食堂里,女工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苏晚秋端着餐盘,不动声色地坐到一名老员工旁边。

"小赵,听说最近有人在传工资的事?"

小赵的筷子顿了一下,低头扒了口饭:"嗯...好像是有人说新招的人工资会降。"

"听谁说的?"

"不记得了。"小赵眼神飘忽,"就...食堂吃饭时听人提了一嘴。"

苏晚秋又问了几个女工,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听人说的",但具体是谁,谁也说不清楚。

直到问到赵兰雪,事情才有了转机。

"我听小李说的!"赵兰雪不假思索道,"前天午饭时她就在我旁边,说新招二十个人,工资肯定要降,不然厂里负担不起。"

苏晚秋眉头一皱。小李是上次招的五名新人之一,平时话不多,干活倒是勤快。

染坊里,小李正专注地给一批丝绸过水。见苏晚秋走来,她擦了擦手上的水渍,露出腼腆的笑容:"苏厂长。"

"小李,听说你在传新员工工资会降?"苏晚秋开门见山。

小李的脸色瞬间煞白:"我、我没有!"她慌乱地摆手,"我只是听别人说的。"

苏晚秋拉过凳子坐下,语气缓和了些:"小李,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但这事影响很大,必须弄清楚。"

小李咬着嘴唇不说话,眼神飘向车间另一头正在干活的几个姐妹。

"是不是有人跟你说,新员工工资高了,老员工就要降薪?"苏晚秋循循善诱,"还说了入股的事?"

小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您怎么知道的?"

"猜的。"苏晚秋给她倒了杯水,"是不是还说入股是骗人的,让你们别信?"

"她具体怎么说的,你不用告诉我是谁,我也不会告诉别人这些话是你说的。"

小李咬了咬嘴唇:"前天晚上在宿舍,她说厂里要招二十个人,肯定要降工资,不然成本太高...还说我这样的新人最危险,可能会被辞退。还说入股就相当于变相集资。"

苏晚秋心头一凛。这种话若是传开,不仅影响招工,更会动摇现有员工的军心。

而且这比单纯的工资谣言严重多了,直接质疑厂里的诚信。不过有这种深远想法并且不做出头鸟同时和小李关系不错的人,苏晚秋心里已经有了个答案。

"小李,你信我吗?"苏晚秋直视她的眼睛,"我以人格担保,老员工工资一分不会少,入股也完全自愿。"

小李犹豫了一下:"那为什么新人工资只有二百?"

"因为新人需要培训,前期效率低。"苏晚秋耐心解释,"三个月考核后,合格的立刻调到和其他人一样的标准。"

见小李神色松动,苏晚秋趁热打铁:"秀英还说什么了?"

"她说..."小李突然意识到说漏嘴,慌忙改口,"不是,我说的不是她。"

"小李,"苏晚秋轻轻按住她发抖的手,"你知道厂里最看重什么吗?就是姐妹之间的信任。如果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伤害的是整个鸿霓。"

小李终于忍不住了,"秀英姐说您要用新人替换我们这些老员工,还说要我们团结起来讨说法...但我觉得您不是那种人,所以想先问问再说。"

难怪最近车间氛围不对,原来有人在暗中煽动。她安抚地拍拍小李的肩:"你做得对。以后有什么疑问,直接来找我,别听信传言。"

缝纫车间里,陈秀英正低头踩着缝纫机。她的手法娴熟,针脚细密均匀,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见苏晚秋走来,她停下手中的活,露出温和的笑容:"苏厂长,有事?"

"听说你觉得新招员工后,工资会降?"苏晚秋直视她的眼睛。

陈秀英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我只是...有点担心。"她垂下眼睛,声音轻柔,"上次只招五个,这次招二十个,厂里支出肯定增加。而且我听说有些厂子为了平衡成本,会降低老员工工资。"

"你听谁说的?"

"就...大家闲聊时提到的。"陈秀英抬头,眼神无辜又诚恳,"苏厂长,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担心姐妹们收入受影响。"

苏晚秋打量着她。陈秀英来厂里半年多,工作勤恳,人缘也好,确实不像故意造谣的人。而且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二十个新人,每月光底薪就要多支出四千,对厂里是不小的负担。

"工资的事厂里会统筹安排。"苏晚秋放缓语气,"但以后这种不确定的消息,最好不要乱传,容易引起误会。"

陈秀英连连点头:"是我考虑不周,以后不会了。"

———

办公室里,苏晚秋揉着太阳穴,翻看上个月的财务报表。郑雅婷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杯热茶。

"问清楚了?"

"嗯。"苏晚秋叹了口气,"是陈秀英起的头,但看样子她应该没恶意,只是担心工资问题。"

郑雅婷推了推眼镜:"要不要找她再谈谈?"

"不用了。"苏晚秋摇头,"她说的也有道理,二十个新人确实会增加成本。我就是考虑之后才决定把新人底薪定低一点,几个月后再根据表现调整。"

"那老员工呢?"

"老员工维持原样。"苏晚秋敲了敲账本,"去年订单多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赶工,不能寒了她们的心。"

郑雅婷点点头:"那谣言的事怎么办?"

"以后发工资都单独发,避免互相比较。"苏晚秋苦笑,"这次是我大意了,跨年那天图省事,当众发了年终奖。"

(https://www.biquya.cc/id190751/5679309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