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22章 写书

1960年的深秋,伦敦的街头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叶。方青云站在代办处三楼那间狭小的宿舍窗前,望着窗外铅灰色的天空,手中钢笔的墨水早已干涸。桌面上摊开着一摞厚厚的手稿,最上面一页赫然写着《大国崛起之英国》几个遒劲有力的楷体字。

"终于完成了。"方青云轻轻呼出一口气,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这半年来,每个没有外事活动的夜晚,他都会伏在这张老旧的书桌前,就着台灯昏黄的光线奋笔疾书。此刻,三百多页的手稿静静躺在桌上,散发着淡淡的墨水香气。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稿整理好,用从国内带来的红绸布包裹起来。窗外,泰晤士河上的汽笛声隐约可闻,让他想起书中写到的英国海上霸权历史。

第二天清晨,方青云比往常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他轻轻叩响了桓兆祥大使的办公室门。

"进来。"里面传来桓大使沉稳的声音。

方青云推门而入,看见桓大使正在批阅文件,眼镜后的目光依然锐利如常。"大使,我写了一本书,想请您指正。"他双手捧着那摞用红布包裹的手稿,恭敬地放在办公桌上。

桓大使挑了挑眉毛,解开红布,看到标题时明显怔了一下。"《大国崛起之英国》?"他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方青云工整的钢笔字迹:

"一个国家何以能统治世界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一个岛国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本书试图从制度、经济、文化多维度解析英国崛起之谜,或可为后发国家提供镜鉴..."

桓大使的指尖在第一页停留了片刻,抬头问道:"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个的?"

"来英国这一年,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方青云站得笔直,"除了英国本土的文献,还参考了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相关记载。特别是大英图书馆的档案,有很多珍贵的一手材料。"

桓大使点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手稿上:"放着吧,我抽空看看。"

方青云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敬了个礼便退了出去。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的心仍砰砰直跳。那本书凝聚了他太多心血,不仅是对英国的研究,更融入了前世记忆里那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思考。

三天过去了,桓大使没有任何回应。方青云按捺住询问的冲动,继续他日常的经济情报收集工作。直到第四天深夜,他正在宿舍整理本周的贸易数据,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桓大使竟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他那份手稿,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我连夜看完了,"大使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问题要当面和你讨论。"

方青云连忙将大使让进屋内。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宿舍简陋得可怜,除了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把椅子外,几乎别无他物。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语言的报纸和笔记本,墙上贴着一张手绘的英国工业分布图。

桓大使径直走到书桌前,将手稿放在唯一干净的角落,自己坐在了床沿上。"你书中说,英国崛起的根本在于'制度创新先于技术创新',这个观点很新颖。"他翻开做了密密麻麻批注的某一页,"能详细说说吗?"

方青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专利法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股份制促进了资本聚集,议会制衡避免了专制对经济的干扰..."他顿了顿,"这些制度创新比瓦特改良蒸汽机早了近百年。"

桓大使的眼睛越来越亮:"所以你不同意技术决定论?"

"技术当然重要,"方青云拿起桌上的一支钢笔比划着,"但没有好的制度土壤,再好的技术种子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无数金银,却因制度僵化而衰落;荷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金融体系,却因政治体制缺陷被英国超越..."

桓大使突然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你这本书....."他停下脚步,手指轻叩手稿封面,"你如果不来外交部,去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他的语气中带着少见的赞叹,"可惜人被外交部抢了先。"

方青云感到脸颊发热:"大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些基础研究。"

"不,这远不止是基础研究。"桓大使重新坐下,神情变得严肃,"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系统分析,对国内正在进行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他拍了拍手稿,"我会把这本书寄回国内,请相关部门研究。"

窗外,伦敦午夜的钟声隐约传来。桓大使似乎这才意识到时间已晚,起身准备离开。在门口,他转身对方青云说:"从明天开始,你可以侧重国内和英国经济合作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外汇,得到最多国内需要的东西。"

方青云心头一震,这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注意到英国某些工业设备面临更新换代,"他立即回应,"如果能抓住时机,或许可以用较低价格购入对国内建设有用的二手机器。"

桓大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这正是需要你深入研究的方向。不过记住,一切行动必须谨慎,英国人不会乐意看到我们'捡便宜'。"

送走大使后,方青云久久无法入睡。他重新翻开自己的手稿,在最后一章"启示篇"后面又添了几行字:

"后发国家的优势在于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教训。英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开放包容的心态与自主创新的精神同样重要..."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望向窗外。

第二天清晨,方青云比往常更早来到办公室。他的桌上已经放着一份桓大使批示的文件:《关于对英经济合作重点方向的建议》。翻开第一页,桓大使用红笔在方青云的名字下面划了条粗线。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