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扇飞耀祖,带五女逆风翻盘 > 第63章姜翠兰,你咒我死!

“姜翠兰,你咒我死!”

夏春花眼珠子冒火,直呼姜老太名讳。

真是世风日下,姜老太这种任人搓圆揉扁的货色,也敢和她大放厥词。

她要是让姜老太降住了,日后不用在村子里混了。

想到这,夏春花火气越烧越旺,说话间,做势就要扑上来。

“你婆婆好脾气,我可不惯着你的臭毛病,今天就替你婆婆修理你,让你知道和长辈的顶嘴的后果。”

身边人见状,假惺惺地伸手拦道:“算了算了,孩子她大娘,大过年的,和气生财。”

“建国媳妇进城这么多年,是城里人,眼界高了,和咱们这些农村妇女聊不到一起去也正常。”

“春花,你就是沉不住气。大过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这么大岁数了,被骂几句又不会少块肉。”

“咱们当长辈的,要有当长辈的气度。建国媳妇这次回来,不光给你摆脸色,也没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大家坐在一张桌上吃饭。她头不抬眼不睁的,连叫人都不会,我们不也没说什么嘛!”

姜老太眯眼看着眼前话里有话的姑嫂妯娌们。

放下筷子,挥起胳膊。

夏春花一巴掌,煽风点火的两巴掌。

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

姜老太抄起男人那桌的二锅头,砰的一声,酒瓶子砸在砖砌的炕沿上。

玻璃瓶底破碎,纯粮食酿造的高度白酒飞溅而出。

座位旁的亲戚们下意识抬手,挡住乱飞的玻璃渣子,以免被误伤。

挨打的姑嫂妯娌们捂着刺痛的脸颊,还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就见姜老太握着半截酒瓶子,对准她们脖上大动脉的位置,语气十分不耐烦地问道:“现在可以安静吃饭了吗?”

屋内所有人一动不动,呼吸声停了几秒。

长久的沉默后。

姜老太丢开破酒瓶子,拉开凳子,坐下,招呼女儿们继续吃饭。

宋建国和宋老太几人,早已适应姜老太人狠话不多的行事风格。

对此,他们默默挪着凳子,离姜老太越远越好。

害怕归害怕,之前领教过姜老太的狠辣手段,他们但不至于太过惊讶。

宋老太缩着脖子,看向懵逼的夏春花几人。

她都说了,让夏春花别胡咧咧了,赶紧吃饭,把嘴堵上。

夏春花不信邪,非要招惹丧门星。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这下好了,挨了一巴掌,又差点被酒瓶割喉放血。

傻眼了吧!

不哔哔了吧!!

得益于姜老太出手镇住场面,后续再没有人惹是生非。

饭桌上,每个人捧着自己的碗,一脸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惶恐。

人教人,学不会。

事教人,一次就会。

吃饱喝足,姜老太和女儿们一抹嘴,回去睡觉。

一屋子的男女老少,没一个人敢开口让姜老太母女留下来打扫卫生。

就连夏春花家的狗,见到姜老太出门,也是夹着尾巴,不敢叫唤。

姜老太和女儿们拍拍屁股做人,洗碗刷锅,谁愿意收拾,谁收拾。

反正这种脏活累活,她不可能干,更不会让女儿们沾手。

夜色降下。

回到住处,宋大妮和妹妹们进屋洗漱。

姜老太没进屋,胳肢窝夹着手电筒,绕着三间砖房转了一圈又一圈。

宋老太没把金银财宝藏在屋子里。

以宋老太鸡贼的性格,必然是会把东西放在眼皮子底下,不可能舍近求远。

还是地主的那些年月里,宋家不光这几间砖房,而是三进三出的宅子。

原来装粮食的库房,都比现在住的屋子大。

村里九成村民是宋家的佃农。

宋家人不干活,每年秋分时节靠收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十年特殊时期,宋家不出意外,成为批斗对象。

三进三出的宅子拆了。

宅基地只留下原来的十分之一。

名下的百亩良田充公,分给村中贫农家庭。

现如今,这片宅基地上,只有三间屋子。

屋子前后两片菜地,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看不出端倪。

鸡窝,柴火堆,也都很正常,不像是能藏东西的。

姜老太背着手,手电筒的光照出很远。

姜老太苦恼于找不到宋老太藏东西的地方,奈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姜老太沮丧之际,余光瞧见斜前方的石墩子。

石墩子年头久远,表面风化,旁边是宋家长工挖的地窖。

一般,秋天的时候,村民们会把丰收的土豆萝卜白菜一类的蔬菜,放进地窖里储存,留着冬日里吃。

夜晚,视野不佳。

姜老太揉了揉眼睛,走过去,仔细看了看,地窖上的积雪比周围一圈都少。

那就说明,有人动过地窖。

宋老太和宋美凤是在一个多月前,去到城里的。

姜老太掰开手指算了算,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雪小雪加在一起,足足下过五六场。

宋老太母女俩都是懒骨头。

宋建国没找到啤酒厂的工作前,家里种菜收菜屯菜,都是姜老太亲历亲为,宋老太母女从不会伸手。

姜老太跟随宋建国离村后,院子里的菜地也就荒废了。

按理说,菜窖里应该是空的。

既然是空的,为何还会有人打开菜窖?

村子里的老百姓,到了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吃土豆白菜。

每家菜窖里都是满满登登的,吃都吃不完。

又不是猪肉牛肉之类的难得吃上一顿的荤腥,土豆白菜而已,不至于在宋家没人的时候,冒着被人当贼抓的风险,翻墙跳进院子里来,掀开菜窖,把白菜土豆偷回去吃。

不是村里人,就只剩下自家人!

宋耀祖婚礼前,宋老太和宋建国回来取彩礼……

前因后果联系在一起,事情便明朗了。

姜老太用脚踢了踢地窖上面的木头盖子,没有声张,等后半夜都睡了,她再来一探虚实。

姜老太搓着手,回到屋里。

女儿们烧好洗脚水。

姜老太舒舒服服泡了个脚。

晚上九点半,躺到被窝里。

一张大炕,姜老太睡在靠门的位置。

几个女儿洗漱完,说笑着躺下休息。

宋五妮睡在最热乎的炕头。

临睡前,姜老太看了眼宋五妮的状态。

身上不热了,但宋五妮仍旧是蔫蔫的,晚饭没吃几口,整个人无精打采的。

姜老太心疼小女儿,想着今晚把事情办完,明天回城里,带宋五妮去医院做个检查。

姜老太母女拉灯睡下,宋老太几人随后蹑手蹑脚回来。

宋耀祖和王秀梅住一个屋。

宋老太和宋美凤住一个屋。

到后半夜里,宋建国还没回来。

一个大男人,即便彻夜不归,也无妨,反正出门在外又不会吃亏。

因此,没人追究宋建国去哪了,去找谁了。

待到所有人睡熟,其他房间传来鼾声。

姜老太披上外衣,爬出被窝。

轻手轻脚推开屋门,姜老太来到后院地窖旁,弯腰去拉地窖木盖子。

哗啦一声。

地窖也上锁了。

姜老太定了定神,去仓房里找到一把生锈的铁钳。

深夜北风呼啸,姜老太蹲在地窖外,使出吃奶的劲儿,耗时半个多小时,冻得手都麻了,终于把地窖上的锁拆下来。

姜老太累出一身热汗,拉开木盖的瞬间,一股土腥味,顺着晚风,灌入姜老太的鼻腔。

地窖深五米,冬暖夏凉。

地窖位于院子一脚,旁边放在一堆石墩子,夏天有树挡着。

宋家以外的人,至今没几个人知道地窖的存在。

姜老太顺着梯子爬下去,手电筒缓缓照亮地窖每个角落。

不出姜老太所料,里面一颗菜叶子都没有。

入目,数十只精雕细琢的木箱子。

姜老太迈开步子,走过去,箱子上接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箱口敞开,里面的东西不见踪影。

唯独最后面的一只,箱子上锁。

姜老太拿着铁钳,再次把锁拆下来。

盖子一掀开,入目是一整排的金条。

手电筒的光一照,金条散出刺眼的光芒。

姜老太数着,二十几根婴儿手臂粗的金条,金条最下面刻着民国字样。

金条下面压着七八捆大团结,一捆一万,加在一起就是七八万!

宋家曾是称霸一方的地主,解放后挨批斗,接受号召,主动上交万贯家财。

后又经历动荡的十年,宋家一再受到重创,不复往日辉煌。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箱子里仅剩的这点东西,是宋建国亲爹宋老爷子冒着被枪毙的风险,拼死留下来的。

这些钱财,虽不如昔日,但放在当下,有这些黄金和现钞傍身,也算是实现财富自由了。

姜老太拾起一块金条,握在手掌心里感受重量,垂眸,琢磨着是否狠下心来,全部带走。

“爸…,你回来了。”

宋五妮病弱的声音,传进姜老太耳朵里。

宋建国回来了!

姜老太不想被宋建国发现,轻轻放下金条,尽量不发出声音,把宋建国引过来。

(https://www.biquya.cc/id190596/5679309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