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扇飞耀祖,带五女逆风翻盘 > 第74章搬新家

“妹子,我们来的唐突,方便带我们看看房子不?”梁母姜老太递来的水杯,笑着道:“方便。”

姜老太陪着梁父梁母围屋里屋外转了一圈。

家里女孩子多,来到女儿们房间门外,梁父从裤兜摸出半包烟,说自己逛累了,去坐着抽根烟。

没等姜老太说话,梁父很有分寸感地走来,避嫌。

姜老太和梁母推门,挨个房间看过一遍。

“这房子地理位置好,靠近市中心,去那里都方便。你们不嫌旧的话,我们可以把家具啥的都留给你们。你们一家拎包来,直接能住。”

姜老太随手关上卧室门,和梁母一前一后走回客厅。

“那太好了,省去买家具的钱,我们捡到大便宜了。”梁母说话心直口快,说话像蹦豆似的,“妹子,你这房子想卖多少钱,你出个价吧。”

梁母当家管钱,看完房子,觉得满意后,直奔主题,大大方方聊价钱。

有老闺蜜刘嫂子当中间人,且对方诚心买,姜老太也诚心卖。

“这屋子里都是些老家具,就当我送你们了。房子三室一厅,附近有小学、有医院、有市场,生活方便。要不是我和孩子她爸离婚了,原本是不打算卖了。既然决定要卖,我也不多少要,这个数。”

姜老太从容竖起四根手指。

“三千,没问题。”

梁母眨了眨眼睛,没想到姜老太报价这么低。

他们在市里看了好些房子,和姜老太家差不多的房子,少说也要四千开头,而且还不送家具。

姜老太如此有诚意,梁母领情,立马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钱,朝指尖吐了点吐唾沫,开始数钱。

“钱不着急。”姜老太不是见钱眼开的人,卖房子前,她有必要把这个房子的来历,和对方交代清楚。

“我和孩子她爸感情破裂。离婚前,商量好这房子归我。不过,我前夫年轻时候就是地痞无赖,喜欢没事找事。我们虽然离婚了,但他早晚会找过来,和我要房子。卖完房子,我们就搬走了。你们住进来,日后怕是免不了和他碰面。”

梁母数钱的动作一顿,侧头,和梁父对视一眼。

夫妻俩这才明白为何房子这么便宜。

“妹子,不瞒你说,我们夫妻在矿上讨生活,赚的是血汗钱。一千块不是小钱。你只管搬走,你前夫来闹,我们应付他。”梁父掸了掸烟灰,说道。

他家两个壮实的大小伙子,腰粗背厚的。

此外,他们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房子,又不是偷的抢的,不怕任何人来找事。

闻言,梁母摆手道:“妹子,你放心。你前夫来找不自在,用不着我家儿子,我一个人就能收拾他。”

梁母在食堂做大锅饭,日日掂着几十斤的铁锅炒菜做饭。

别看她生完孩子,身材走样,体重超标。

在矿场,她做完饭,经常给干活的丈夫和儿子搭把手,百来斤的麻袋,她说搬就搬。

别说地痞无赖,自家丈夫儿子都不一定有她力气大。

听着梁父梁母的话,姜老太笑着点头。

买家不介意,姜老太自然也没什么可矫情的,收下钱。

两家人去房管所,办理过户。

“等等,妈,你身份证忘拿了。”

宋大妮撩开门帘,拿着姜老太的身份证,从屋里追出来。

“瞧我这记性,没带齐证件,咱们今天肯定要白跑一趟,还是我家大闺女细心。”

姜老太拍了下脑门,接过身份证,一抬头,看到梁家大儿子梁军含羞带怯的看向宋大妮。

“妈,叔叔阿姨,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宋大妮双手搭在身前,礼貌颔首后,转身回屋。

全程没和梁军说一个字,梁军却脸红到脖梗,像是从蒸锅里捞出来的螃蟹。

梁父梁母也注意到大儿子的春心萌动,夫妻俩会心一笑。

“你家大妮有出息,时高考状元。我家小军和你家大妮在一个高中念书,又考上同一个大学。这俩孩子有缘。”梁母边走边解释道。

姜老太:“是挺有缘的。”

自家闺女有多优秀,姜老太是知道的。

十八大九的年纪,有小伙子爱慕自家闺女,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看起来,梁军貌似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大妮压根没注意到他。

俩人高中同校,并非同班,校友而已,大妮很可能都不记得梁军这个人。

姜老太忙着做生意,忙着修理宋建国宋老太,忽略女儿们到了该谈情说爱的年纪。

姜老太不是老古板,不反对女儿们谈恋爱。

前提是女儿们知道分寸,不能因为男人的几句好话,就意气用事,做出伤害自己的事。

看来有时间,姜老太应该和女儿们聊一聊交朋友的事了。

来到房管所,办完手续。

双方约定,三天后,梁家人搬进去。

从村里回来,姜老太也忙着找房子。

这个时候,还没有中介。

姜老太每天在市场迎来送往,接触的人多,打听到海城大学附近有人家卖房子。

姜老太选了两间相邻的房子,反复问过房东,房子中间的墙不是承重墙。

姜老太去劳务市场,找来工人,把墙砸了。

两间房子变一间。

弥补女儿们从小就没有自己的房间,这次姜老太花重金,给每个女儿都安排独立的卧室。

父母住一间。

姜老太自己一间。

两个厨房,姜老太将其中一个改成书房。

换上新家具、厨具,新的床单被褥。

每个女儿房间都安排一架梳妆台和写字桌。

沙发、冰箱、洗衣机,全都置办上。

姜老太给父母和女儿们花钱,一点不手软。

上辈子,姜老太本末倒置,一门心思顾伺候宋老太。

父母独居,到死也没得到她这个女儿的孝敬。

重活一世,姜老太不再犯傻。

搬新家的前一天晚上,姜老太来到宋耀祖和王秀梅的新房,帮忙”收拾“了一下。

保证小两口回到城里,进门,眼前一黑。

搬家当天,隔壁刘嫂子一家,以及梁家人都来帮忙。

货车停在楼下,姜老太站在崭新的家中,看着大家伙穿梭在楼道里,忙碌地搬着东西。

姜老太笑容满面,心情舒畅。

这是她的家,她和父母、女儿们的家,没人能赶她们走。

从今晚后,一家人整整齐齐的,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姜老太为了感谢刘嫂子一家和梁家人,在饭店定了个包厢,一桌子硬菜,大家敞开肚皮吃,不吃撑了,不许下桌。

饭后,互相道别散去。

姜父姜母回家安置。

姜老太带着五个闺女,拿着介绍信,去辖区派出所,把名字改了。

大妮,二妮,三妮,名字又土又难听。

女儿出生时,宋老太说贱名好养活。

实际上,是因为不是孙子,宋老太看着都嫌烦,懒得花心思。

路上,女儿们抱着姜老太的胳膊,强烈表示不想继续跟宋建国姓。

在窗口拿到改名子的单据,看着新名字一栏,姜老太犯难。

她没文化,不会取名字,让女儿们自由发挥。

她们喜欢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想姓什么就姓什么。

她们首先是她们自己,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

她们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女儿们的人生,无需被谁左右,她们有权决定有关自己的一切。

(https://www.biquya.cc/id190596/567930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