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姐妹们认真商量一番后,敲定好各自的新名字。
宋大妮改名为姜雅玉。
宋二妮改名为姜雅君。
宋三妮改名为姜雅茹。
宋四妮改名为姜雅丽。
宋五妮改名为姜雅琴。
大妮、二妮、三妮这些旧名字,叫了十几年,一时半会改不过来,当做小名,自家人用来称呼。
新的户口本上,姜老太作为户主,身份信息出现在首页。
其后,是长女、此女,以此类推。
迁居新家当天,姜老太和宋家切割,把自己和女儿的户口迁出来。
从今往后,抛去宋建国宋耀祖,她们母女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
带着激动的心情,姜老太和女儿们有说有笑地回到新家。
晚饭后,姜老太洗好水果,把女儿们叫到客厅坐下。
姜老太坐在主位上,看着女儿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先是点名四妮。
“老四,你本性刚正,为人坦荡,但意气用事,容易让人利用情绪,被牵着鼻子走,对你不利。”
四妮性格莽撞,不是三两天能改过来的。
姜老太拉开茶几下面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张折起来的征兵宣传单。
“部队是给好地方,能让人戒骄戒躁。老四,如果你想学你舅舅入伍,保家卫国。妈支持你。”
四妮啃苹果的动作顿住,诧异望着姜老太手中的宣传单。
那是,年前她路过街道办门口的宣传栏,无意间看到的。
她站在宣传栏前,驻足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把宣传单撕下来,对折叠好,放在不用的书本里。
当兵的事,她藏在心里,没和任何人提过。
她妈是怎么发现的?
“搬家,人多手杂,从书里掉出来的。你姥爷捡起来,转交给我。”姜老太佯怒地瞪了四妮一眼。
闺女大了,有自己的心事。
想当兵,又不是坏事,至于瞒着她吗?
“妈,我不是不想告诉你。女兵考核严格,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过,怕要是不过,白让你跟着操心。”
四妮放下苹果,双手撑着膝盖,出言解释。
她撕下宣传单的第二天,就去征兵处报名。
年龄,身高体重,学历都符合申请要求。
她就等着开春部队派人组织详细考核。
如果她有幸能通过考核,再和家里人说,也来得及。
即便四妮不主动说,实际上,姜老太也早就看出端倪。
弟弟姜长海时常往回寄钱、寄信。
信中,偶尔会提到他在军队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近寄回来的信里,还放了张他和队友们的照片。
照片中,士兵们身穿军装,胸前系着大红花,站在领奖台上,英姿飒爽,挺拔有力。
西北军区条件艰苦。
弟弟姜长海瘦了,也黑了,撑着拐杖,头上腿上缠着纱布,和受伤的战友们,并排站好,接受领导颁发的军功章。
姜老太她们只顾着看信,从文字中,了解到姜长海冲锋陷阵,和队友们立下团体二等功,军区领导们亲自为他们颁奖。
家人们替姜长海开心的同时,也为姜长海捏了把汗。
荷枪实弹的战场,随时有人牺牲。
相较于荣誉,她们更希望姜长海能平安。
四妮一声不吭,坐在一旁,不错眼地看着舅舅姜长海负伤受表彰的照片,亮晶晶眼中流露着敬佩、向往。
那天后,姜老太仔细想过,四妮的性格,又或是身体素质,入伍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建议二妮考电影学院一样,姜老太精准看到四妮身上与众不同的特质,在四妮对军人这一职业感兴趣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意见。
“四妮,想做就去做。无非就是两种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姜老太拉过四妮放在膝盖上的手,温和说道。
女兵的筛选,比男兵严格。
日常训练,也比男兵艰苦。
正因为这份严格和辛苦,更足以彰显四妮的魄力。
她的女儿,好样的。
“妈支持你。”
四妮回握住姜老太的手,眼圈发酸,“妈,谢谢你。”
“你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谢什么谢。”
姜老太不允许自己成为女儿梦想路上的绊脚石。
孩子年幼时,母亲是避风港。
孩子长大了,各奔前程,母亲亲眼看着孩子们走的更高更远。
这一世,女儿们不再被任何人左右,能为各自的梦想拼搏,这何尝不是姜老太重生最大的意义。
“老四,我们也支持你。”
姐妹们搭着四妮的肩膀,加油打气。
四妮没想到自己藏在心底的决定,能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我会努力的。”
四妮暗中和自己较劲,她一定要通过考核,和舅舅一样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女飞行员,驰骋在天空,保家卫国,为姜老太争光。
讲完四妮的事,姜老太提起年轻人交男女朋友。
姜老太人到中年,她不想成为追在女儿屁股后面絮叨的中年妇女。
女儿们和异性交往,姜老太不排斥,她就两点要求:“一、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许未婚先孕。二、二十五岁前专心搞事业,不许结婚。”
除此之外,男方家境、学历、样貌,姜老太统统不干涉。
话题转变太快,女儿们听着,耳朵发烫,害羞地低下头。
八十年代,社会风气保守。
姜老太一开口,就是恋爱、怀孕什么的,女儿们没谈过对象,脸皮薄,不禁臊的慌。
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年轻人叛逆,就像是手掌心里的沙子。
老人管的越多,攥得越紧,事得其反,沙子流的更快。
姜老太只需明确亮出红线,让女儿们心中有数。
日子一天天过去。
冬雪消融,树叶发芽,春风和煦。
海城居民们脱下冬装,盎然生机的时节,海城下岗潮还在持续。
春分那天,啤酒厂摘牌,宣布倒闭。
大街上,站在路边摆摊的小商小贩比比皆是。
劳务市场里,下岗工人们举着牌子,招揽生意,表情从最初的煎熬到如今的麻木。
熬过冬日的严寒,人们仍不知去向何处。
从这时开始,逃离海城,成为每个有志向的年轻人的追求。
一是去南方打拼,二是参军入伍,既能节省家中开销,又能按月往家里寄钱寄东西,缓解经济压力。
四妮审核通过,在一个阳光刺眼的午后,和一大群面容稚嫩的姑娘们,坐车,在亲友的欢送下,离开海城,去到祖国需要她们的地方。
儿行千里,母担忧。
四妮站在车上,哽咽着,和家人挥手告别。
“四妮,照顾好自己,妈等你回家。”
姜老太事先告诫过自己不要哭,让孩子看到眼泪,孩子心里难受。
车子发动,真切感受到四妮就要离开自己,姜老太眼泪控制不住地夺眶而出,下意识拔腿追车,再一次不放心地嘱咐。
“我会的,妈,你回吧。”
汽车渐行渐远,四妮抹掉眼泪,笑着消失在姜老太视线中。
海城大学开学当天,姜老太一家和梁家在校园相遇,熟人见面,少不了寒暄几句。
大妮专业选的是航空专业,航空器械系。
梁军是建筑系。
(https://www.biquya.cc/id190596/5679307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