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1982从香江开始 > 第466章 会见

1990年,蔡松林和连纵横,招揽许家强之永胜、张国忠之艺能、曾智伟之好朋友及银都机构等多家香江制片公司,稳定圈中人脉,以宝岛八大片商之一的身份,正式进军香江电影圈。

    其时,蔡松林以商业片为主导,彻底放弃宝岛制片形式,突出香江影星号召力,全成本投资港产片,进而捧红刘德桦、周星池、陈可辛、王嘉卫等导演演员,香江电影除了本土三大院线之外,其余独立电影公司八成以上,均有蔡松林之资金入驻,在八大片商中亦独占鳌头。

    但在1988年的今天,蔡老板虽已凭帮派大哥、娱乐大亨的身份积累身家亿万,在宝岛声势颇雄,却仍不够格进军香江,更未够班被冠以后世内地娱乐圈所谓的‘宝岛资本’衔头。

    宝岛今年方才宣布废止沿用多年的《动员战乱时期国片处理办法》规定,却也仅仅是消除了自由总会的影响力,允许香江和宝岛两地之间的电影文化往来。

    而与大陆的对垒铁幕,尚需看这一届话事人,能否与陆方达成‘共识’,最终形成以‘宝岛投资、香江制作、内地拍摄’的合拍片模式。

    商人想起势,始终离不开时局更迭,一道政令、一则通告,分分钟造就或覆灭一批蔡松林这种资本大鳄。

    如果没有翟远的九一娱乐搞风搞雨,蔡松林仍可以继续做他的娱乐教父,依靠这套合拍片模式纵横江湖十余载,直到日后一部《未来警察》扑街,内地观众不再吃合拍片这一套,方才逐渐退场。

    坏就坏在现在多了个翟远,搞个‘新自由总会’出来横插一脚,还是在香江这种特殊的地方。

    怎么个特殊法?

    就是你在其他地方搞这种机构,官方有关部门肯定得上门谈话,可现在的香江鬼佬不管事,内地和宝岛又管不了,‘新自由总会’成了名副其实的三不管。

    蔡松林在内的宝岛片商又怎么样?

    当然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若不能以香江为跳板更进一步,缺了合拍片模式最重要的制作一环,这班片商也只能在宝岛这一亩三分地上做个土财主。

    “我在香江电影圈发展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一个人硬顶自由总会终于熬死对方,现在怎么会这般轻易就让这群宝岛人进来摘桃子?”

    芝山庄别墅二楼的落地玻璃窗前,翟远倚着窗沿,望向楼下花园正与施楠生交谈的蔡松林。

    九一日报在宝岛的负责人叶一坚站在他身后,汇报道:“这位蔡老板在几大片商里,是最有魄力的一位,宝岛刚刚宣布解严,他就第一时间着手收购电影院,现在已经组建起三条半院线,正准备大展宏图。”

    顿了顿,身后的香江第一狗仔又笑道:“我查到他为了组建院线,前后已经花掉七千多万台币,倘若今次翟先生你不肯卖给他发行放映权,我看这位蔡老板往后的日子不好过啊。”

    “即是有软肋喽?”

    翟远回过头冲叶一坚笑笑,抻个懒腰道:“我最中意跟这种有软肋的合作,今时不同往日,文娱集团上了正规,VCD和光盘分销海外,再让我消耗精力跟这些暴发户勾心斗角,哪里有时间呀!”

    叶一坚赔笑擦鞋:“翟先生说的是。”

    不谈还在兴建中的中港通讯,翟远的快播科技和半导体业务,甚至秘密部队Tokyo  Hot,提供的现金流都盖过单一的电影产业,蔡松林之流谈不拢就换一个,再谈不拢最多像以前一样,放弃一部分宝岛市场,这对翟远来说无伤大雅,可对宝岛片商无异于横祸当头。

    “所以这种小角色就让楠姐搞定他们。”

    翟远收回目光,冲叶一坚笑着说道:“倒是台积电那边有人打电话过来,想请我见面聊两句,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麻烦坚哥你帮我安排辆车子,再带几个记者过去拍几张相片,起码要把我跟这些乱七八糟的江湖人区分开来,宝岛消息闭塞,我怕他们真以为我跟他们一样,是在泥潭里打滚的货色。”

    ……

    蔡松林毕竟在商海浮沉多年,身上早就褪去了江湖人的气质。

    只是在与施楠生你来我往几句以后,眼见对方情绪始终沉稳,没有表露出丝毫合作意向,终于按捺不住生出丝不耐。

    “施小姐,无论从什么层面来看,学者的能力都远胜过协和,更何况如今我手里还有三条半的院线,可以保证香江电影第一时间在宝岛上映。”

    蔡松林蹙起眉头,语气不悦道:“如果连许安进都能拿到九一娱乐的发行,恕我愚钝,我实在想不到你们拒绝我的理由。”

    施楠生笑容未减,带出几许责怪:“蔡老板这是哪里话?翟先生把这么大一盘生意交给我,我总要做得仔细些,慎重考虑,为公司着想嘛。况且……”

    话音未落,门庭的玻璃门被推开,脚步声夹杂着翟远懒洋洋的声音响起。

    翟远踩着花园草皮走出,冲蔡松林点头示意:“况且我们跟老许谈过了,他是爱国的。”

    桌案旁,施楠生与许鞍嬅齐齐起身,招呼一声翟先生。

    蔡松林深吸口气,盯着面前的年轻人看了几秒,这才缓缓站起身来,蓦的露出谦逊笑容:“翟先生,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的嘛。”

    “是吗?”翟远笑了下,扭过脸对身边的叶一坚说道:“坚哥,你先去备车,让伙计们在台积电门口等。”

    叶一坚应声走了出去。

    翟远这才再度望向蔡松林,摇头笑道:“你们这些宝岛人净会说场面话,讲爱国又不敢讲明爱哪个国,那我不妨说的再清楚些……蔡老板,老许说他支持宝岛回归祖国的喔。”

    蔡松林嘴角抽搐几下,声音不自觉放低几分:“我也支持宝岛回归……”

    “good!”翟远点点头:“明天九一日报安排你做专访,大声同外界讲,宝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蔡松林猛一挑眉,笑容发苦:“翟先生,你想害死我啊?那我情愿放掉港产片这盘生意。”

    “开个玩笑嘛~”翟远夸张的笑了两声,低头嘟囔道:“现在让你们表态的确早了些,你们这个新话事人啊……啧!”

    接着他又扬起脸来,望着脸色阴晴不定的蔡松林,拍拍对方肩膀:“不过这句话算你欠我的,记住啊,也许五年,也许是十年,总之在将来的某一天里,等你们这里有了言论自由,如果我需要,岛内所有跟电影协会合作的片商,连同你们旗下艺人,全部都要站出来把这句话还给我,有没有问题?”

    蔡松林沉默片刻,缓缓呼出口浊气:“可以。”

    “喂楠姐!”翟远当即扭过脸,指着空荡荡的谈判桌,对施楠生说道:“你这样是不行的,蔡老板远来是客,怎么连杯茶水都未准备?斟杯热茶,然后再跟蔡老板仔细聊合同细则嘛,否则人家会以为我们香江人冇礼貌。就这样,我有事走先!”

    …………

    大概宝岛娱乐圈能提供的价值也只剩下这些了。

    倘若这些所谓的‘教父’‘大亨’肯听话,至少将来其旗下的艺人里,能筛选出一批食碗面翻碗底的阴阳人,算是锦上添花、物尽其用。

    艺人的影响力不小,终归有用得到的一天。

    翟远坐在驶往台积电的车子里,思忖着眼下的环境。

    今次的宝岛之行到这里差不多也结束了,若非台积电有人邀请,此时自己应该在去机场的路上。

    至于对方为什么主动相邀?翟远大概也能猜出几分。

    自己在东洋的神山半导体,截胡了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笔代工订单,先声夺人,想必台积电现在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叶一坚坐在车里,向翟远汇报道:“翟先生,宝岛这位新上任的话事人对半导体业务很痴迷,狗仔队传消息回来,说他经常出入新竹科学园区,与里面的科研人员彻夜长谈。今次台积电主动请你见面,说不定就是这位新话事人的意思。”

    翟远咧嘴笑笑:“你的意思是我有机会见到现任岛主?”

    叶一坚摩拳擦掌,兴奋道:“能见到对方最好不过,如果能拍下来你们两个的合照,我今晚排版,明早就摆在九一日报的头版头条。”

    “那你多半要失望了。”翟远嘿笑道:“我们在金马奖上明牌站边,本来就掀起不小的风波,岩里政男就算再痴迷半导体业务,也不会选在这时候与我接触,否则岂不是告诉外界他支持我们的人在金马奖上的政见?”

    毕竟直到今年,宝岛官方层面虽已解严,但同时又仍未放弃武力反攻的幻想。

    这也是蔡松林不敢表态的原因,家大业大扎根在这里,一句话讲出口搞不好明天自己帮派大哥的身份就会见报,再次被送进绿岛监狱。

    叶一坚闻言点点头:“有道理,这样说来,不会连一个大人物都见不到吧?”

    翟远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阖目养神:“到了地方自然知道……”

    一路无话。

    车子开出新北区,经由桃园,足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新竹科学园区。

    台积电的大门并不张扬,却颇有秩序感,厚重的闸门两侧分布着警卫亭,安保人员个个制服笔挺。

    大门外,站着几个身着白色衬衫、卡其长裤工程师。

    为首的则是个两鬓斑白的中年男人。

    狗仔队长在临下车之前,向翟远介绍了对方的身份:“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仲谋。”

    宝岛半导体的创始人,这个名字翟远并不算陌生。

    也果然与猜测的一样,虽然孙仲谋亲自在大门口迎接已经给足面子,却并没有牵扯到政治相关的人物。

    “孙院长。”

    “翟先生。”

    落车以后是程式化的寒暄客套,孙仲谋大赞翟远年少有为,翟远放低姿态谦逊有礼。

    这时候,随行的黑色面包车里,又突然闪现出几个挂着九一日报工作证的记者,将一老一少同框的画面拍入镜头。

    孙仲谋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面对记者的出现丝毫不见诧异,反而面向镜头,主动握起翟远的双手展露出亲切态度。

    “孙仲谋就孙仲谋,话晒也是位研究院院长!”

    眼见自家老板被请进园区,叶一坚从伙计手里接过相机检查一番,吩咐道:“即刻通知编辑部,明天头版摆上这张相片,标题就写……”

    叶一坚略加思索,再次开口:“翟远社长考察宝岛科学园区,会见研究院院长孙仲谋!”

    ……

    “翟先生觉得这所科学园区怎么样?”

    在台积电尚未成为全球晶圆霸主的年代,占地3.7公顷的新竹科学园区,还没有被水泥与玻璃填满,空气中混着泥土、树脂与电子元件的气味,厂房与厂房之间没有现代化的电子屏幕,而是一排排发黄的手写工单贴在公告牌上。

    远处的无尘室里,隔着玻璃门看见工程师们穿着白色兔子装,只露出一双眼睛,小心翼翼操作着一台台晶圆设备。

    孙仲谋领着翟远在园区参观过一圈,招呼他在一张长椅旁落座,笑吟吟出声询问。

    “装修的不错。”

    翟远调侃一句,旋即笑道:“孙院长,如果要聊技术方面的话题,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这个人一身铜臭,大学都未读过,理工科一窍不通,只是运气好会投机而已。”

    “现在全球的晶圆代工生意只有你翟先生的神山能拿到订单,岂止是运气好这么简单?”

    孙仲谋大笑着摆摆手,又道:“我如果讲,台积电成立之初同样是想从代工生意做起,翟先生你信不信?”

    翟远冲面前的老头眨眨眼:“孙院长这样讲,似乎是想抢我们神山的生意?”

    “时不我待啊。”孙仲谋笑容无奈,认真道:“翟先生的神山半导体异军突起,我在技术行业里这些年,也从未听过有这种奇迹。所以不止是我,包括宝岛官方的高层,一度都认为神山有大陆扶持的背景,结合翟先生你的立场,大概这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翟远笑道:“没有那么复杂。”

    孙仲谋点头道:“是,上个礼拜我亲自去了趟大陆,方才从燕京城几位有力人士口中得知,原来神山能有今天的成绩,的确是翟先生你一个人的手笔,一定要讲内地给予的扶持,或许只有科学院的那位陶宗颐教授?”

    翟远闻言眉头一挑,孙仲谋亲自前往燕京城,连陶宗颐都调查清楚,台积电这次没少下功夫啊。

    “翟先生,我也是搞技术出身,对政治兴趣不大。”

    孙仲谋看一眼翟远的反应,微笑开口:“眼下台积电的情况你也见到了,尽管还不能与神山成熟的技术相比,但我们的工程师也已经可以尝试硅晶圆的蚀刻、显影、扩散等程序。”

    翟远问道:“孙院长的意思是?”

    “所以这次去燕京城,我向上面的人提出了一个双赢计划。”

    孙仲谋目光熠熠望着翟远:“台积电会在半年内筹集50亿美金,在金陵城建造一所新的科技园区,并自备电厂和水利设施,如果能跟你的神山展开合作,共享订单和技术,集结我们三地的资源完成这件事,将来大陆一定会坐拥一家全球半导体的龙头企业。”

    翟远闻言沉默了片刻,不动声色问道:“燕京城的有力人士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全力支持。”孙仲谋盯着翟远的双眼:“只要翟先生肯合作,大陆会在金陵城批拨至少3000公顷的土地用作兴建园区,包含制造、研发、生活配套、宿舍、学校和医院,目标是将金陵城打造成大陆第一所产业新城……”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85196/5679268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