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月色如水。
陈风站在院中,望着天空中那轮圆月,心中五味杂陈。
明日一早,他就要踏上前往汴梁的路程了。
这一去,少说也要半个多月。
“夫君?”
身后传来潘金莲轻柔的呼唤声。
她披着一件薄薄的纱衣,在月光下如梦如幻。
“金莲,怎么还没休息?”
陈风转身,见她眼中含着一丝不舍。
“奴家睡不着。”潘金莲低下头,纤细的手指绞着衣角。“想到夫君明日就要远行,心中……”
“金莲。”
陈风上前一步,轻抚她的脸颊。
“别多想,我会平安回来的。”
潘金莲抬起头,眼中泛着泪光。
“夫君,今夜……今夜陪陪奴家好吗?”
陈风心中一暖,点了点头。
“走吧。”
两人携手走向潘金莲的房间。房内烛光摇曳,床榻上铺着淡香色的丝绸被褥。
潘金莲缓缓褪去外衣,露出玲珑的身段。
“夫君……”
她轻声呼唤着,眼中满含深情。
陈风拥她入怀,感受着怀中人儿的温香软玉。
“金莲,等我回来。”
“嗯……奴家等你。”
烛光渐渐熄灭,房内只剩下细细的喘息声和温存的呢喃。
一夜缠绵。
天色微亮时,陈风轻手轻脚地起身。潘金莲睡得正熟,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红晕。
他轻吻了一下她的额头,便悄悄离开了房间。
院中,白凝正在练剑。
她一身白衣如雪,剑光如电,在晨曦中美得如同仙子下凡。
见陈风出来,白凝收剑而立。
“军师。”
“凝儿,这么早就在练剑?”
陈风走到她身边。
“明日军师就要远行,我想再为军师演示一遍剑法。”
白凝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但陈风能听出其中的不舍。
“凝儿……”
陈风伸手握住她的手。
“此去汴梁,我会想你的。”
白凝身子微微一颤,冰冷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波动。
“军师……”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也会想念军师的。”
陈风将她拉入怀中。在这夜色掩护下,白凝难得没有推拒。
“走吧,去你房里。”
白凝的房间清雅简洁,只有淡淡的药香。
烛光下,白凝褪去了往日的冷漠,露出了女子的柔情。
“军师……”
她主动投入陈风的怀抱。
“凝儿……”
两人相拥而倒,再次沉醉在彼此的温存中。
天光大亮时,陈风才从白凝房中走出。
院中,其他几女早已起身,正在为他准备行囊。
“夫君,路上的干粮都准备好了。”
潘金莲递过一个包袱,脸上强作笑颜。
“还有换洗的衣服。”
江惜灵也捧着一个小包袱。
扈三娘拍了拍陈风的肩膀。
“陈先生,路上小心些。”
“有什么事,记得给我们传消息。”
陈风环视众女,心中涌起暖流。
“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家中的事,就拜托你们了。”
告别了众女,陈风背着行囊,腰悬君子剑,朝着城外的琉璃窑厂走去。
清晨的东平府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几个早起的商贩在准备开门营业。
到达窑厂时,张乐辰已经在等候了。
“陈兄!”
张乐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陈风点点头,目光扫向停在不远处的车队。
十几辆装满琉璃的大车,还有二十多个押车的壮汉,个个腰悬刀剑,看起来颇有威势。
“陈兄,这次的货可价值连城,一路上务必小心。”
张乐辰压低声音说道。
“放心,我心里有数。”
陈风拍了拍腰间的君子剑。
“出发吧。”
车队缓缓启动,离开了东平府。
一路向北,朝着汴梁进发。
陈风和张乐辰骑在马上,跟在车队旁边。
“陈兄,这次去汴梁,你有什么打算?”
张乐辰问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
陈风淡淡一笑。
“主要是想见识一下天子脚下的繁华。”
张乐辰点点头,没有继续追问。
路上的风景不断变化,从东平府的丘陵,到平原,再到河流。
大宋的国土,确实富饶美丽。
偶尔有几伙不长眼的山贼想要打劫,但一看到押车队伍的阵势,大多都识趣地退走了。
少数几个真正动手的,也被押车的好手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
“看来张大人的准备很充分啊。”
陈风看着那些押车的好手,赞道。
“这些都是家父多年培养的心腹。”
张乐辰有些得意。
“武艺个个不俗,忠心更是没得说。”
一路上相安无事,陈风过得颇为惬意。
白天骑马赶路,欣赏沿途风景。
晚上住在客栈里,品尝各地美食。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古代版的自驾游。
十日后,车队终于抵达了汴梁城外。
远远望去,那高大的城墙如同巨龙盘卧在大地上。
城门楼高耸入云,气势恢宏。
即便是在数里之外,也能感受到这座都城的威严与繁华。
“陈兄,汴梁城到了。”
张乐辰指着远方的城墙,语气中带着自豪。
“怎么样?壮观吧?”
“确实壮观。”
陈风点点头,内心也为这座千年古都的雄伟而震撼。
车队在城外停下,张乐辰开始安排进城的事宜。
但他的表情有些犹豫,几次欲言又止地看向陈风。
陈风注意到了他的异样。
“张兄,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张乐辰咬了咬牙,终于开口。
“陈兄,实不相瞒,家父有令……”
“这批货事关重大,进城后必须直接送到指定地点。”
“不能……不能有外人同行。”
陈风听出了言外之意,淡淡一笑。
“张兄的意思是,让我自己进城?”
张乐辰面露愧色。
“陈兄,实在是……”
“无妨。”
陈风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本来也想在城外转转,熟悉一下环境。”
“你先去忙你的正事吧。”
张乐辰大为感激。
“陈兄真是善解人意!”
“咱们在汴梁城白矾楼会面如何?”
“好,就这么定了。”
陈风点点头。
张乐辰抱拳行礼。
“那陈兄,小弟先走一步了。”
“保重!”
陈风回礼。
看着车队缓缓向城门方向驶去,陈风并没有立即跟上。
他在城外找了一处高地,远远观望着这座传说中的都城。
正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身后传来。
陈风回头望去,只见一驾精美的马车正从官道上疾驰而来。
马车装饰华丽,车夫技艺娴熟,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的座驾。
就在这时,路边突然冲出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可能是在追赶什么东西,小男孩完全没有注意到正在疾驰的马车。
眼看马车就要撞上孩子!
“小心!”
陈风大喝一声,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
他用尽全身力气,一把将小男孩推开。
自己却因为冲力过猛,重重摔倒在地。
“吁——”
马车紧急停下,车轮距离陈风倒下的地方只有不到一尺。
陈风从地上爬起来,衣服上满是尘土,但所幸没有受伤。
小男孩被推到路边,哇哇大哭起来。
“小公子!小公子您没事吧?”
马车上跳下一个中年仆人,急忙查看小男孩的情况。
紧接着,车帘掀开,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
男子约莫二十五六岁,身材修长,面容俊逸,一身青色锦袍,温文尔雅,颇有书卷气。
女子年约二八,容貌绝美,肌肤如雪,眉目如画,一身淡紫色襦裙,气质清雅脱俗。
两人看起来颇有几分文采,而且十分般配。
“这位公子!”
男子快步走到陈风面前,深深一揖。
“方才若非公子相救,后果不堪设想!”
“在下赵明诚,这位是内子。”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
女子也款款行礼,声音如黄莺出谷。
“民女李清照,拜谢公子!”
陈风愣住了。
赵明诚?李清照?
那个李清照?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那个李清照?
可是……这里应该是北宋啊!
难道是同名同姓?
不对,她的丈夫确实叫赵明诚!
陈风的脑子一片混乱。
该死,九年义务教育都白上了!
他脑子里储存的历史知识实在是太少了!
原来李清照是北宋的吗?
想到前段时间还在诗会上用李清照的词装逼,陈风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公子?公子?”
李清照见陈风愣在原地不说话,关切地问道。
“您没有受伤吧?”
陈风回过神来,连忙摆手。
“没事,没事,举手之劳而已。”
他整了整衣襟,拱手道。
“在下陈风,字问渠,东平府人士。”
“见过赵公子,李夫人。”
李清照听到“问渠”二字,娇躯微微一震。
她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陈风。
问渠公子?
前几日心心念念的那个问渠公子?
那个能写出“载不动许多愁”的才子?
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而且还救了孩子一命?
这……这也太巧了吧?
“问渠公子?”
李清照的声音有些颤抖。
“可是那位在东平府诗会夺魁的问渠公子?”
陈风点点头,心中苦笑。
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传到汴梁了。
“正是在下。”
李清照的眼中瞬间闪起了异样的光芒。
她看向陈风的目光,充满了好奇与仰慕。
赵明诚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原来是东平府的才子!”
“久仰大名!久仰大名!”
陈风谦虚道:
“不敢当,不敢当。”
李清照的目光一直停留在陈风身上。
“不知问渠公子此行汴梁,可是有什么要事?”
陈风摇摇头。
“在下此行并无明确目标,只是想见识一下大宋都城的风华。”
“顺便游历一番,增长见闻。”
李清照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没有明确目标,那岂不是很快就要离开了?
(https://www.biquya.cc/id183046/5679299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