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 第二十二章 霓裳风云

深院子里,苏大海破天荒地把主座让给了女儿。苏晚秋刚坐下,就听见身后"哐当"一声——周玉梅碰翻了茶缸,酒气熏天地扑在张建军肩上。

"陈建国要结婚了..."她带着哭腔说,"当年插队时他说过要等我的..."

张建军僵着身子不敢动,独臂悬在半空,最终轻轻落在她背上:"...他配不上你。"

苏晚秋别过脸,却见父亲正盯着电视里的深圳特区建设新闻出神。

"爸,过了年我想去广州进点新布料..."

"去吧。"苏大海闷头喝了口酒,"带上你妈,她...很久没出过远门了。"

———

秘典的预警来得猝不及防。

苏晚秋正在整理账本,突然一阵眩晕。她翻开秘典,发现原本模糊的一页正渗出猩红字迹:"1982年4月,国务院将严打经济犯罪,重点清查外贸合同!"

她浑身发冷——日本订单还没交货,如果被查...

"玉梅姐!"她冲出门,正撞见周玉梅在晒被子,"咱们的账本有没有问题?"

周玉梅一愣:"都是按你教的,每笔支出都留了票据..."

"再查一遍!"苏晚秋声音发颤,"所有和港商、日商的往来单据,全部单独存放!"

当晚,她在煤油灯下逐页核对账目,突然发现一张奇怪的收据——"1981年12月,赵卫国收取林氏集团"管理费"200元"。

"这是..."

"上次市管会突击检查前,我从赵卫国办公室顺出来的。"周玉梅得意地眨眨眼,"没想到吧?他早被林志强收买了!"

苏晚秋心跳如鼓。她终于明白为何林志强总能精准打击她的生意,也突然意识到——这张纸可能是保命的筹码。

"收好它。"她将收据藏进贴身口袋,"等郑先生从香港回来..."

窗外,早春的木棉花苞在夜色中悄然膨大。苏晚秋摩挲着秘典封皮,那本越来越烫的书似乎在提醒她: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

郑裕成的奔驰车停在巷口时,整个街区的邻居都挤出来围观。苏晚秋刚踏出门槛,就听见隔壁阿婆倒吸凉气的声音:"乖乖,四个圈的车标!"

香港商人今天穿了身浅灰色西装,银发梳得一丝不苟。他站在低矮的瓦房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对晾衣绳上的碎花内裤视若无睹,目光只锁定在苏晚秋手中的设计图上。

"苏小姐,我有个提议。"郑裕成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合资办厂,你占30%干股。"

堂屋里,泛黄的合同铺在掉了漆的八仙桌上。苏大海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眼睛不时瞟向院外那辆豪车。李桂芝端茶的手微微发抖,搪瓷杯磕碰出细碎的声响。

"设备、订单、外销渠道都由我负责。"郑裕成指向合同条款,"苏小姐只需负责设计,当然,生产要按我们的标准来。"

苏晚秋的指尖在"设计版权归厂方所有"一行顿住了。她不动声色地翻开秘典,最新浮现的一页上赫然写着:"1983年服装出口配额制度详解"。

"郑先生,"她突然用粤语问,"您要的是代工厂,还是品牌?"

老人家的眉毛高高扬起。苏晚秋趁机展开设计图:"这件改良旗袍裙,在香港卖300港币,在巴黎老佛爷标价800法郎。但贴的不是我们的标签。"

堂屋里静得能听见煤炉上水壶的嘶鸣。郑裕成摘下金丝眼镜擦了擦:"年轻人,你知道创立品牌要多少成本吗?"

"所以我要保留设计自主权。"苏晚秋指向合同某处,"这部分修改为:基础款按贵司标准生产,创新款由我方主导。"

李桂芝突然打翻了茶杯。滚水在合同上洇开一片,正好模糊了关键条款。郑裕成看着手忙脚乱擦桌子的妇人,目光在她指间的顶针上停留片刻,突然笑了:"苏太太也懂设计?"

"我、我只是个裁缝..."李桂芝慌乱地把手藏到围裙下。

"郑先生,"苏晚秋趁机转移话题,"深圳现在最缺的是外汇。如果我们用创新设计打开欧美市场,利润分成可以再谈。"

院墙外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林志强带着两个穿工商制服的人闯进来,手里晃着一纸文件:"苏小姐,有人举报你非法经营服装厂!"

苏大海的旱烟杆"啪"地折断在门槛上。

"林生,"郑裕成慢条斯理地合上合同,"我亲自考察的合作对象,需要你来质疑合法性?"

林志强脸色变了:"郑老,这丫头根本不懂行规..."

"她懂不懂,下周香港展销会见分晓。"郑裕成转向苏晚秋,"带三件样品来,成交额5%归你。"

工商局的人灰溜溜走了。林志强临走时阴鸷的眼神,让苏晚秋后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郑裕成的车刚驶出巷口,苏大海的咆哮就震得房梁落灰:"跪下!"

"爸!"

"老苏!"

"都闭嘴!"苏大海一脚踹翻板凳,"全村都看见你傍港商了!知道背后怎么说?说苏家闺女给老头子当小老婆!"

苏晚秋脸上血色尽褪。她攥紧那份被茶水打湿的合同:"爸,这是正经生意..."

"正经个屁!"苏大海抄起扫把砸向缝纫机,"明天就去把执照注销了!老老实实嫁人!"

"我不!"

扫把狠狠抽在她背上。苏晚秋咬紧牙关不躲不闪,李桂芝扑上来拦,被丈夫一把推开:"都是你惯的!教她做什么衣裳!"

"我教她手艺怎么了?"李桂芝突然爆发,"难道要像我一辈子埋没在渔村?!"她从箱底抽出那本发黄的《上海服饰》,"你看看!这是我当年的毕业设计!"

泛黄的图纸在空气中哗啦作响。苏大海呆住了——纸上那些优雅的时装草图,与他认知中的妻子判若两人。

"妈..."苏晚秋颤抖着接过图纸,突然发现每张角落都印着"上海服装学院优秀作品"的钢印。

李桂芝的眼泪砸在图纸上:"六六年学校停办,我被分配到纺织厂当女工...后来嫁到渔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她猛地抬头,"可现在时代变了!我闺女有出息,凭什么不能闯?"

苏大海的扫把颓然落地。他望向院外围观的村民,又看看妻子女儿,突然摔门而出。

夜深人静时,苏晚秋在煤油灯下修改设计图。秘典摊在膝头,"1983年服装出口配额制度"的条目闪着微光。她终于明白郑裕成为何急于在内地设厂——香港厂商即将面临严格的出口限制,而内地企业却能享受优惠政策。

"这件要收腰。"李桂芝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指在设计图上轻轻一划,"用盘扣代替拉链,更显东方韵味。"

母女俩相视一笑。苏晚秋突然发现母亲的眼睛在灯光下出奇地亮,像是沉睡多年的火种被重新点燃。

院墙外传来咳嗽声。苏大海蹲在月光照不到的阴影里,脚边扔着七八个烟头。他盯着那扇亮着灯的窗户,看两个女人的剪影在窗纸上交织,最终长长地叹了口气。

夜风吹动晾衣绳上的碎布,像一面面小小的旗帜。在这个不眠之夜,渔村的星空下,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https://www.biquya.cc/id190751/567931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