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姐!"小林急匆匆推门而入,手里捏着一份电报,"北京百货大楼又追加订单了!"
苏晚秋接过电报,眉头微蹙。保暖工装的订单源源不断,工人们已经连续加班三周,眼下又要筹备巴黎时装周的样衣,两条生产线都绷到了极限。
"告诉北京那边,交货期至少延长两周。"她揉了揉太阳穴,"另外,让赵兰雪把新招的四十个临时工分成两组,一组跟着淑珍姐学扎实基础缝纫,另一组去郑雅婷那边帮忙整理面料。"
小林点点头,刚要离开,又转身问道:"对了,那批改良旗袍的领口绣花用金线还是银线?李阿姨说要看看实物效果。"
"用金线。"苏晚秋不假思索道,"但针脚要细密些,参照雅婷那本绣谱里的雨丝绣,让大家别弄错了。"
办公室里,郑雅婷正伏案修改设计图,金丝眼镜滑到了鼻尖。听到脚步声,她头也不抬地递过一沓文件:"巴黎组委会的回信到了,他们要求整体系列要更完整。"
苏晚秋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法文信函下的中文翻译。组委会对"东方晨曦"的主题很感兴趣,但认为目前的样衣偏重礼服,缺乏日常穿着的实用性设计。
"日常..."她喃喃自语,突然想起2023年流行的新中式风格——改良立领衬衫、盘扣西装外套、水墨印花半裙...这些在1986年尚未出现的元素,或许正是巴黎需要的"东方韵味与现代实用性的结合",但昧着良心抄袭曾经看过的那些设计真的好吗?苏晚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纸张发出细碎的声响。她突然觉得胸口发闷,仿佛有无数细小的银针在扎着心脏。
"如果用了2023年的设计..."她盯着玻璃窗上自己的倒影,二十四岁的面容与穿越前的自己重叠又分离。
她想起大学时教授的话:"设计是创造,不是复刻,更不是抄袭。"
可如果不用这些现成的设计,她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十几套全新的样衣吗?苏晚秋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个世界的1986年已经因她的出现发生改变,那么未来的时间线会不会彻底扭曲?她父母的相遇,未来还会有另一个她诞生吗?这些都可能像被拆散的珠串,哗啦啦滚落进未知的深渊。
郑雅婷推了推眼镜:"时间太紧了,要不要先搁置保暖工装那边?"
"算了吧。"苏晚秋摇头,既是对郑雅婷的回答,也是对自己想法的否定。"北方经销商等着出货,违约会影响厂里信誉。"她沉思片刻,"这样,你继续负责与巴黎的沟通和礼服设计,我来搞定日装系列设计。"
分工明确后,苏晚秋立刻投入新的设计。她借鉴记忆中那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剪裁完美融合的款式:一件立领白衬衫,只在袖口绣了若隐若现的云纹;一条高腰阔腿裤,腰间系带做成可调节的仿古结;最特别的是一件双层纱质外套,外层是轻薄的苎麻,内衬印着淡雅的水墨山水,走动时透出朦胧的东方意境。
正当她专注绘图时,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陈明辉站在门口,白衬衫袖口沾着些许颜料,手里拿着个牛皮纸袋。
"听说你们在为巴黎时装周赶工?"他走进来,将纸袋放在桌上,"深建设计部有些闲置的真丝面料,可能用得上。"
苏晚秋打开纸袋,里面是几块质地各异的样布,最上面那块月白色缎子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正适合作为衬里材料。
"太及时了!"她惊喜地抬头,"这批面料..."
话未说完,一阵眩晕突然袭来。苏晚秋扶住桌角,眼前发黑。连续多日的熬夜设计加上频繁使用秘典,身体终于发出了警告。
陈明辉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晚秋,你需要休息了。"他的声音罕见地严厉,"再这样下去,巴黎没去成,你先倒下了。"
苏晚秋想辩解,却被不容拒绝地被扶到了椅子上。
"晚秋!"郑雅婷突然冲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女工。看到他俩在办公室,就说了声打扰了刚想退出去,被陈明辉叫住了。陈明辉看了看表:"我该回去了,明天一早还要去工地。"
郑雅婷突然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封烫金边的信函,"快看这个,今早刚到的。"
信封上印着伦敦时装学院的徽章,"他们邀请我去做演讲!说是老佛爷的买手推荐的,想让我讲讲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伦敦时装学院?"苏晚秋心头猛地一跳。这个名字很熟悉,但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看到的。
女工们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雅婷姐,你得穿咱们最拿手的作品去!""要不要带些马蓝草染的样品?""讲稿得提前准备好啊!"
郑雅婷被围在中间,脸颊因兴奋而泛红:"我打算以"东方晨曦"系列为例讲,得好好准备下。"她转向苏晚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晚秋,你说我该给自己搞个什么头衔?总不能就写"鸿霓服饰设计总监"吧?太普通了。最好写个专业点的词,比如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苏晚秋喃喃道,这个熟悉的词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几乎是同一时刻,两人异口同声地说出:"未来主义设计!"
郑雅婷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苏晚秋:"你怎么...这正是我想的!将中国传统工艺与未来主义设计理念结合,探索服装设计的无限可能..."
苏晚秋的心跳加速,但面上不露分毫:"你平时不就总说要把老祖宗的东西做出未来感吗?"
郑雅婷一把抓住她的手:"知我者,晚秋也!"她转向众人,神采飞扬,"就这么定了,主题我都想好了,就叫"中国传统工艺与未来主义设计的融合实践",既有学术性,又能突出我们的特色!"
女工们虽然不太懂这些专业术语,但都被郑雅婷的热情感染,纷纷鼓掌叫好。只有苏晚秋站在原地,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命运的车轮终究还是沿着既定的轨迹转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郑雅婷没有离开鸿霓,但她依然会站在国际舞台上,讲述属于她的设计理念。
"演讲定在什么时候?"苏晚秋轻声问。
"下个月中旬。"郑雅婷翻看着邀请函,"我打算提前一周去伦敦准备,顺便拜访几家面料商。"
苏晚秋点点头:"时间来得及。厂里的事你不用担心,专心准备演讲。"
(https://www.biquya.cc/id190751/567930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