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54章 晚宴

1963年6月3日傍晚,巴黎的天空还残留着最后一抹晚霞。方青云站在使馆大门前,深蓝色的中山装熨烫得一丝不苟,胸前的国徽在暮色中闪闪发亮。他看了看腕表——六点三十分,距离晚宴开始还有半小时,但第一批客人已经提前抵达。

"方!"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方青云抬眼望去,只见白发苍苍的佩斯挽着夫人正从一辆黑色雪铁龙上下来,老诗人今天特意佩戴了那枚标志性的鸢尾花胸针。

"佩斯先生,夫人,欢迎光临。"方青云快步迎上前,用流利的法语问候。他注意到佩斯夫人今天佩戴的正是上次提到的翡翠兰花胸针,在晚礼服上格外醒目。

"啊,这栋建筑焕然一新!"佩斯仰头打量着装饰一新的使馆大楼,"上次我来时,这里还死气沉沉的。"他狡黠地眨眨眼,"看来中国人确实善于'装修'。"

方青云会意地笑了:"不仅是建筑,我们希望重新装修的还有两国关系的面貌。请随我来,黄大使正在大厅等候。"

刚将佩斯夫妇引入大厅,又一辆轿车驶入使馆大门。车门打开,一位戴着标志性贝雷帽、穿着条纹衫的老人缓步走来,正是艺术大师毕加索。

"大师,您能来真是我们的荣幸。"方青云上前搀扶。

毕加索摆摆手,用带着浓重西班牙口音的法语说:"我对中国文化向往已久。听说你们今晚准备了特别的节目?"他的眼睛在暮色中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

"不仅有节目,还有惊喜。"方青云神秘地笑了笑,引导毕加索向大厅走去。就在这时,第三辆车驶入,富尔夫妇和戴乐高总统的文化顾问杜布瓦一起走下车来。

"方先生!"富尔热情地伸出手,"看来今晚巴黎的文化精英都聚集在这里了。"

"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方青云与三人一一握手,"黄大使特意准备了上好的龙井,富尔先生一定会喜欢。"

七点整,使馆大厅已经高朋满座。黄大使站在临时搭建的小型讲台前,轻轻敲了敲酒杯。大厅渐渐安静下来。

"尊敬的各位来宾,"黄镇用流利的法语开场,"今晚,我们不仅是在庆祝中F两国正式建交,更是在庆祝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重逢..."

方青云站在角落,目光扫过全场。佩斯正专注地听着致辞;毕加索则不时在餐巾纸上勾画着什么;富尔面带微笑,时不时点头赞同;杜布瓦则认真地做着笔记。大厅里还有二十多位F国文化界、政界的重要人物,每个人的表情都被他尽收眼底。

"...让我们共同举杯,"黄大使举起酒杯,"为中F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干杯!"

"干杯!"大厅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回应声。

致辞结束后,晚宴正式开始。方青云注意到黄大使首先走向毕加索,两人很快热络地交谈起来。

"大师,听说您对中国的书法很感兴趣?"黄镇问道。

"是的!"毕加索眼睛一亮,"那些线条充满了生命力。特别是..."他突然转向不远处的方青云,"这位年轻外交官写的那本关于F国的书,封面设计就很有东方韵味。"

黄大使略显惊讶地看向方青云:"青云,没想到你的著作连毕加索大师都读过。"

方青云谦虚地笑了笑:"拙作能得到大师关注,实在荣幸。"

"不过,"毕加索狡黠地眯起眼睛,"我猜'东方红'不是你的真名?"

这时佩斯也凑了过来:"哈哈,我早就想问了。方,你为什么要用笔名出版那本《大国崛起之法国》?"

方青云略显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外交官的身份...有些限制。"

"但你的见解很独到,"富尔也加入谈话,"特别是关于黎塞留时期外交政策的分析,连我们F国史学界都引起了讨论。"

黄大使欣慰地看着自己的下属:"看来我们的方秘书在文化界也小有名气了。"

晚宴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侍者们穿梭其间,端上一道道精心准备的中西合璧菜肴:用松露调味的东坡肉、法式摆盘的宫保鸡丁、融合了普罗旺斯香料的糖醋排骨...

方青云注意到杜布瓦对每一道菜都赞不绝口,便适时上前:"杜布瓦先生,听说戴乐高首领很喜欢中国茶?"

"确实如此,"杜布瓦放下刀叉,"特别是上次富尔先生带回的龙井,总统赞不绝口。"

方青云微笑:"黄大使特意准备了一些顶级龙井,希望能通过您转交给总统先生。"

在另一个角落,林秀兰正引导着几位F国文化界人士欣赏墙上悬挂的中国画复制品。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女士惊叹道:"这些水墨的留白太美妙了!比照片上看到的还要震撼。"

"这正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林秀兰解释道,"我们称之为'虚实相生'..."

晚宴进行到一半时,音乐声突然响起。一位华裔小提琴手开始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悠扬的旋律让全场渐渐安静下来。方青云注意到毕加索闭上了眼睛,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打桌面,完全沉浸在音乐中。

曲终时,掌声经久不息。毕加索激动地站起来:"太美了!这让我想起了西班牙的弗拉门戈,同样的热情,不同的表达..."

黄大使适时提议:"大师若有兴趣,我们可以安排您与中国的一些艺术家交流。"

"求之不得!"毕加索兴奋地说,"我一直想见见你们那位画虾的先生。"

晚宴接近尾声时,方青云发现佩斯独自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埃菲尔铁塔。他端了两杯茶走过去。

"在想什么,大师?"

佩斯接过茶杯:"在想五十年前,我在北平使馆时的情景。那时的中国和现在...天壤之别。"

方青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您喜欢的茉莉香片。"

老诗人笑了:"是啊,还有中国人的智慧与坚韧。"他抿了口茶,"方,你知道吗?我最近在重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很多思想与外交不谋而合。"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方青云脱口而出。

佩斯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果然不简单,年轻人。"

九点半,宾客们开始陆续告辞。毕加索离开前,特意找到方青云:"我有个请求,能否安排我去你们使馆的图书馆看看?特别是关于中国艺术的那些书。"

"当然可以,"方青云立即答应,"随时欢迎。"

富尔夫妇最后离开时,富尔意味深长地对方青云说:"告诉黄大使,今天的晚宴很成功。我想很快我们会有更正式的会面。"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方青云长舒一口气。黄大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今晚非常成功。"

"是大使领导有方。"方青云谦虚地说。

"不,是你和团队的功劳。"黄大使环顾着渐渐安静下来的大厅,"从今天起,中国在巴黎的外交局面算是真正打开了。"

工作人员开始收拾场地。方青云走到窗前,望着巴黎的夜空。今晚的星星格外明亮,就像中法关系的前景,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此刻,他允许自己享受这片刻的成就感。

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在夜空中勾勒出璀璨的轮廓,仿佛也在见证这个历史性的夜晚。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