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清晨,南锣鼓巷95号四合院里蝉鸣阵阵。阎埠贵正拿着竹扫帚清扫院中的落叶,汗水顺着他的鬓角往下淌。突然,一阵清脆的车铃声打破了夏日的闷热。
"叮铃铃——"一个穿着短袖制服的邮递员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车把手上挂着的邮包被阳光晒得发烫。
"同志,劳驾问下方铁家住哪屋?"邮递员摘下草帽扇着风,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有他家的信,外交部转来的。"
阎埠贵一听"外交部"三个字,手里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东厢房窗根底下,扯着嗓子喊道:"老方家的!快出来!你们家青云来信啦!还是外交部转的!"
这一嗓子把整个四合院都惊动了。中院的何雨柱光着膀子、拎着炒勺就冲了出来;后院的刘海中趿拉着布鞋,手里还攥着半拉西瓜;就连一向稳重的易中海也放下茶壶,摇着蒲扇踱步过来。
林茹正在厨房熬绿豆汤,听到喊声连忙擦了擦手跑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来了来了!"她的手指微微发抖,接过那个烫着金边的信封。
邮递员神秘地压低声音:"大姐,这信可不一般。"他指着信封上的红色印章,"看见没?这是机要通信的专用章,我送了这么多年信还是头一回见。"
贾张氏倚在西厢房门框上,嘴里嚼着黄瓜:"哎呦喂,不就是封信嘛,搞得跟接了圣旨似的。"
何雨柱立刻怼了回去:"贾大妈,您这话说的。青云兄弟现在可是跟着总理搞外交,那信能跟普通家书一样吗?"
"就是!"刘海中啃着西瓜插嘴,"上月报纸上还说咱们跟F国建交了呢,青云肯定立大功了!"
林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几张光面照片滑落出来。第一张是黄大使与戴乐高总统在爱丽舍宫前的合影,两人都穿着笔挺的西装;第二张是呈递国书仪式的现场照,方青云就站在黄大使侧后方,身姿挺拔如松。
"我的老天爷!"阎埠贵凑近一看,老花镜都滑到了鼻尖,"这不是F国总统吗?青云这孩子居然能进这种场合?"
照片在邻居们手中传阅,引起阵阵惊叹。易中海眯着眼睛仔细端详:"你们看青云这身中山装,料子多讲究!领口别的可是外交部专用徽章。"
贾张氏撇着嘴凑过来:"不就是站在后头当个布景板嘛,瞧把你们稀罕的......"
"妈!"秦淮茹赶紧拽了拽婆婆的衣角,"您仔细看看,青云兄弟站的位置,离黄大使就两步远,这肯定是得力助手才能站的位置。"
林茹颤抖着展开信纸,方青云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 父亲、母亲:
今日随黄大使向F国总统递交国书,儿正式就任一等秘书。附上照片数张,以慰二老思念。
巴黎天气渐暖,使馆院中月季盛开,恍如故乡春色。儿一切安好,饮食起居皆有规律,望勿挂念。
新职责任重大,儿定当谨记父亲教诲,恪尽职守,不负国家重托。
愿二老身体康健。"
"哎呦喂!"何雨柱一拍大腿,震得身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掉,"青云这是要当大干部啊!"
刘海中吐着西瓜籽插话:"我早就说过,青云这孩子打小就有出息!那年他考上北外,我就知道......"
"得了吧您呐!"何雨柱打断他,"那会儿您还说读书不如学手艺呢!"
众人哄笑起来。方铁却默默转身往屋里走,边走边用袖子抹眼睛。三大妈眼尖,指着最后一张照片突然惊叫:"你们快看!这不是青云和那个......那个之前报纸上登的那外国老头儿吗?"
大家凑过去一看,只见照片上方青云正与一位戴着贝雷帽、穿着条纹衫的老人亲切交谈。阎埠贵扶了扶眼镜:"这、这不是毕加索吗?上个月中F建交的报纸上还登他的新闻呢!"
全院顿时炸开了锅。易中海摇着蒲扇感叹:"了不得!青云这孩子居然能跟世界艺术大师说上话,这在外交部也是凤毛麟角啊!"
贾张氏酸溜溜地嘟囔:"不就是跟个画画的照个相嘛,看把你们稀罕的......"
秦淮茹赶紧打圆场:"妈,您看青云兄弟多出息。要不让棒梗以后也考外交学院?"
正说着,棒梗从外边回来了。小家伙挤进人群,一眼就看见照片上的方青云,眼睛瞪得溜圆:"方叔穿得真精神!"
贾张氏气得直戳孙子脑门:"没出息的东西!跟你爹一样没志气!"
林茹把照片和信小心收好,转身要回屋。
等邮递员走后,院里众人还围着方铁夫妇问东问西。何雨柱最是热心:"方叔,要不今晚在我那屋摆一桌?正好我今儿买了条大鲤鱼......"
"不用不用,"方铁连连摆手,"孩子他妈已经熬好绿豆汤了。"
刘海中吐着瓜子皮:"那改天!等青云回来,咱们全院得好好庆祝庆祝!"
夕阳西下,四合院里飘起袅袅炊烟。林茹把儿子的信和照片供在祖宗牌位前,又点了三炷香。方铁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许多。
西厢房里,贾张氏把窗户摔得砰砰响:"显摆什么呀!我家东旭要是还活着......"
"妈!"秦淮茹急得直跺脚,"您小点声!"
夏夜的风轻轻吹过四合院,带来一丝凉爽。这封远渡重洋的信,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寻常百姓家最朴实的骄傲与希望。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