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59章 G国惊变

1964年1月16日清晨,阿克拉国际机场笼罩在热带特有的潮湿雾气中。方青云正在代表团的临时办公室里整理文件,突然听见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紧急情况!"李大使推门而入,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加纳刚刚发生军事政变,克鲁总统可能已经被扣押!"

方青云手中的钢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他迅速起身,跟着李大使朝伍总套房跑去。

伍总套房的会客厅里气氛凝重。陈老总背着手站在窗前,军装笔挺的身影映在玻璃上;外交部几位司长围坐在茶几旁,眉头紧锁。

"情况已经核实,"李大使快步走到伍总身旁汇报,"政变发生在凌晨三点,克鲁总统当时正在医院视察,现在下落不明。军政府宣布全国戒严。"

伍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同志们,谈谈看法。"

陈老总第一个开口,声音如铁:"我建议立即取消G国行程。克鲁是我们的朋友,但现在G国局势不明,伍总安全高于一切。"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补充道:"根据情报,政变背后有西方势力插手。如果伍总此时前往,国际舆论恐怕会大做文章。"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取消访问。方青云站在角落,心跳如鼓。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记得历史上伍总确实安全完成了这次访问,但此刻他更清楚,历史可能因为他的出现而发生微妙变化,伍总的安全赌不起。

"小方,"伍总突然点名,"说说你的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来。方青云感觉喉咙发紧,他深吸一口气:"报告伍总,我认为可以采取'双轨策略'。"

"哦?"陈老总挑眉,"具体说说。"

"一方面暂缓正式访问,伍总先在H国短暂停留。"方青云缓缓开口说道,"另一方面,可派先遣组以私人名义入境。先遣组以外交和警卫人员为主,可以为代表团是否继续访问提供详细情报。"

方青云见伍总点头继续说道,"如果确认安全,伍总再启程也不迟;若有风险,我们也有转圜余地。"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陈老总突然拍了下桌子:"我看可行!不过先遣组必须配足警卫力量。"

"赵铁同志,"伍总做出决断,"你带三名武官,随小方一起去。记住,一切以安全为前提。"

......

第二日下午3时20分,一架普通的民用客机降落在阿克拉科托卡国际机场。方青云透过舷窗看到停机坪上停着几辆装甲车,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巡逻。

"记住身份,"赵铁压低声音道,"我们是香港来的贸易商,来考察可可生意。"

方青云点点头,整了整西装领带。这套行头是临行前特意准备的,连手表都换成了普通的欧米茄。

舱门打开,热带特有的湿热空气扑面而来。方青云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赵铁和另一名化装成助理的警卫员小王。三人的行李箱里装着简易通讯设备和必要的自卫武器。

"Passport,please."(请出示护照)海关官员面无表情地说道。

方青云递上伪造的香港护照,用带着粤语口音的英语解释:"We're  from  Jardine  Matheson,want  to  check  the  cocoa  quality  this  season."(我们来自怡和洋行,来考察本季可可质量)

海关官员仔细检查了他们的签证,又打量了几人一番,最终在护照上盖了章。

走出机场,方青云立即注意到异常。出租车司机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不时紧张地望向市中心方向。

"去中国大使馆,"方青云用英语对一位年长的司机说。

车子驶入市区,紧张气氛更加明显。街道上的行人行色匆匆,几家商店已经拉下了铁门。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被军方检查站拦下。

方青云注意到,士兵的袖章上绣着"GDF"三个字母——这是新政变军方的标志。

当车子终于停在中国大使馆门前时,方青云松了口气。使馆大门紧闭,墙头拉着铁丝网,两名当地警卫警惕地注视着街道。

"同志!"方青云用中文喊道,"我们是国内来的!"

使馆院内,工作人员行色匆匆。王大使已在会客室等候,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外交官眼窝深陷,显然一夜未眠。

"你们来得正好,"王大使握住方青云的手,"现在局势非常复杂。"

方青云直奔主题:"王大使,国内和代表团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政变能否在短时间内平息;二是克鲁总统是否还能掌握大局。"

王大使示意他们坐下,取出一份手写简报:"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政变由陆军参谋长门萨发起,但空军和海军仍效忠克鲁。最关键的是——"

他指向地图上的一个红点:"总统卫队已经控制克里斯堡,克鲁很可能在那里。"

"消息可靠吗?"赵铁追问。

"八成把握,"王大使说,"我们的一位当地雇员,他表哥是总统卫队军官。"

方青云沉思片刻:"王大使,能否请使馆同志帮忙搜集更多信息?特别是军方各派系的态度,以及民众反应。"

"这..."王大使面露难色,"现在街上很危险,宵禁后军方见人就抓。"

"我明白风险,"方青云坚定地说,"但伍总和代表团需要最准确的情报来做决定。为了祖国,我们只能冒这个险。"

王大使长叹一声,按下桌上的电铃。不一会儿,三名使馆工作人员走了进来。

"这位是李司机,"王大使介绍道,"他在阿克拉开了二十年车,人脉很广。这位是翻译小周,精通当地土语。还有文化处老刘,和当地媒体关系很好。"

方青云立即部署任务:"李师傅,麻烦您去军营附近转转,注意各部队动向。小周,请找市场里的商贩聊聊,了解民间反应。老刘,想办法接触当地记者,获取最新消息。"

"一定要注意安全,"赵铁补充道,"发现异常立即撤回。我们带了便携电台,频率调至使馆备用频道。"

黄昏时分,情报开始陆续传回。

李司机带回关键消息:"第三步兵师已经倒戈支持克鲁,他们控制着国际机场!"

小周从市场了解到:"商贩们说,克里斯堡方向昨晚有激烈枪战,但今早已恢复平静。"

老刘通过记者朋友获得独家:"国家广播电台的技术人员说,他们收到两份声明稿,一份是门萨的,一份是克鲁的,正在等最后结果。"

深夜11点,所有外出人员安全返回。方青云将情报汇总成一份简明报告:

"综合各方信息判断:1.政变方控制力有限;2.关键部队仍效忠克鲁;3.民众普遍支持民选政府;4.国际机场在亲克鲁部队控制下,相对安全。"

赵铁通过使馆电台将报告加密发回代表团。发完电报,方青云站在使馆阳台上,望着阿克拉的夜空。远处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但城市大体平静。

"看来,黎明前就会有结果了。"王大使走到他身旁说道。

方青云点点头。他知道,这份基于实地调查的客观报告,将为国内决策提供最可靠的依据。而作为一名外交官,在风险中坚守职责,正是对祖国最好的忠诚。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3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