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扇飞耀祖,带五女逆风翻盘 > 第53章下岗名单公布

刘老太:“老姜妹子,你要卖房子?”

和老姐妹聊天,姜老太有话直说:“我是有这个打算。”

刘老太迟疑几秒,说道:“你家宋建国在啤酒厂上班,房子落户在宋建国名下,你贸然卖房子,宋建国能同意吗?”

房主不签字,房子是卖不掉的。

“他会同意的。刘嫂子,你只管帮我留意下买主就行。”

姜老太成竹在胸。

宋建国不仅会同意,而且还会对她感恩戴德。

察觉到姜老太眼底一闪而过的狠辣,刘老太抿嘴偷笑。

老姜妹子的手段足够权威。

她亲眼所见,没有任何质疑。

“行,这个忙,我帮定了,你等我消息吧。”

聊完房子的事,刘老太把这些天摊上的收益,交给姜老太。

姜老太不能让好姐妹白忙活,数出五十块钱给刘老太,算是辛苦费。

刘老太感激姜老太救过自家孙子,说什么都不肯收钱。

姜老太认真道:“刘嫂子,我说过,救你家孙子,纯属机缘巧合。遇到那样的事,就算是其他人,也会挺身而出的。我做事只凭良心,不图回报。这钱你不收,以后咱们老姐妹没办法相处。”

一码归一码。

姜老太从未想过持恩胁报。

两家日后相处的时间还很长。

若是每次碰见她,刘老太一家都想着如何回报她的恩情,俩家人的感情反而会愈发疏远。

“咱俩以前是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再说了,这些天,没有你帮我照看生意。我这小摊,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这点钱,你拿回去,给你家小孙子买零嘴吃。我给孩子的钱,就别和我推辞了,快收下吧。”

两人拉扯好一阵,刘老太拗不过姜老太,把钱揣进上衣兜里。

“我家小孙子才多大,吃奶的孩子,咱们不用管他。这样吧,我用这些钱买些排骨,中午你们娘们几个来我家,咱们炖红烧排骨吃。”

双方各退一步。

姜老太不好再推辞,“刘嫂子,好久没尝你的手艺了,你说红烧排骨,我光是听着,就馋了。”

“别光顾着馋,你可要来给我打下手,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没问题,我闲着也是闲着,在医院躺了这么多天,四肢都要躺退化了。医院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两人有说有笑。

女儿们站在姜老太身后,除了宋大妮之外,她们四个从前没来过市场。

第一次来,看着喧闹嘈杂的环境,感觉新奇。

她妈每天就是来这出摊赚钱。

市场前后大门敞开,方便顾客进出。

冷风吹进来,又吹出去,形成穿堂风。

她们刚来没多久,就从头冷到脚。

摊主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帽子手套装备齐全,但听说这些摊主,摆摊时间久了,十个人里九个身上有冻疮。

春秋季节还好些,不用太遭罪。

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汗水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流,起一身的热痱子,痒的要命,又不能抓。

摆摊是赚钱,但这份辛苦,不是谁都吃的。

她妈却从未和她们抱怨过。

市场收摊的铃声响起。

姜老太招呼女儿们收摊,母女几个推着三轮车,回到家属院。

屋子已经收拾干净,王秀梅着急回去给宋老太他们做饭,姜老太母女回来时,王秀梅已经离开了。

两家的三轮车停到车棚里。

姜老太母女回到家,略坐了坐,就去隔壁帮忙做午饭。

多了六张嘴吃饭,姜老太不好意思空手去,出门时,拿了两颗水灵灵的大白菜,和一小盆之前买的冒油咸鸭蛋。

隔壁的桌椅板凳不够,姜老太让女儿们把自家饭桌和碗筷凳子,搬过去。

红烧排骨,咸鸭蛋,醋溜白菜,芹菜炒肉丝,一大盆柿子鸡蛋汤。

四菜一汤,端上桌。

一张桌子坐不下,姜老太、宋大妮和刘老太夫妻四人坐在小桌上。

两家其余小辈们围着大桌吃饭。

刘老太儿子吴宝柱是比酒厂职工,昨晚值夜班,今天中午交完班,回来时,眼神沮丧,情绪分外低落。

“姜婶子。”

和姜老太礼貌打过招呼后,吴宝柱坐到自己媳妇身边,一言不发地埋头吃饭。

刘老太和姜老太对视一眼,俩人都看出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啤酒厂第一批裁员名单公布了。

前期没有任何铺垫,突然间宣布全场一半工人停薪留职。

工人们震惊又气愤。

吴宝柱也在名单上,即将面临下岗待业。

“这是为啥啊!宝柱,你是不是得罪你们领导了?你这么年轻,工作能力也不差。领导之前不还说要提拔你进办公室吗?按理说,让谁下岗,也不应该让你下岗啊。”

刘老太起身,进屋拿钱,“你去买些好烟好酒,给你们领导送去,说些好话,让他通融一下。”

国营企业倒闭,在海城已然不是新鲜事。

肉联厂、服装厂、鞋厂全都没熬过这个冬天。

没想到,规模最大、养活了半个海城老百姓的啤酒厂,也在劫难逃。

“妈,没用的。”

吴宝柱放下饭碗,垂头无奈说道:“别说送礼了,厂长上个月就辞职了,副厂长也跑路了,现在厂里就剩下一个挂名书记。我们在厂里闹了一上午,书记都没出来看一眼。”

工作没了。

这个月的工资停发。

每年年底的绩效奖金,也够呛能发下来了。

吴宝柱情况还算好,家里人口少,他人年轻,父母在市场做生意,家里就一个刚满月的孩子。

他没工作,一家人也饿不死。

但大院里的其他人家,未必有刘家这么幸运。

饭吃到一半,大院里就闹开了。

有夫妻俩吵架的,有妇女抱着孩子哭的,有聚在书记家门口,破口大骂的。

大领导早就跑了,留下一个挂名的书记背锅。

群情激愤,书记无力应对,用大衣柜顶上门,和老婆孩子躲在家里,当缩头乌龟。

宋建国事先知道厂里要辞退工人后,就没去啤酒厂上过班。

如今,院里人闹起来,他吃过午饭,端着搪瓷茶缸,站在新房子门口,看着邻居们的笑话,隔岸观火,坚决不往前凑。

宋家有家底。

宋建国上次回乡,和亲娘抛开自家后院的地窖,看到地窖里成箱的金条。

他便什么都不愁了。

不出意外,这些钱足够老宋家再花三辈子。

啤酒厂的工作,原本就是他冒名顶替,使阴招搞到手的。

丢了就丢了,没觉得可惜。

第一批下岗名单出来了,距离第二批公布,也不会远。

眼瞧着就要除夕了。

家家户户没了过年的喜庆氛围,不是哭,就是吵。

日头高悬,晴空万里。

却好似一片乌云罩在大院上方。

郁闷、无助、沮丧……

喜欢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的孩子们,足不出户,待在家里。

爱聊家常的女人们,满面愁容,眼睛哭的又红又肿。

男人们则是垂头叹气,一天之间,肩膀塌了,后背弯了,没了往日松弛自在的神采。

大院里的欢声笑语不复存在。

知道家里发生变故,小孩子们察言观色,夹起尾巴装乖巧,不敢作妖。

(https://www.biquya.cc/id190596/567931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