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唐朝小教父 > 第241章 求情

其实张说也是一万个不愿意,让王毛仲出任工部尚书,甚至可以说,他是最为反对的。

    哪怕抛开出身和学问不说,就王毛仲那目中无人的性格,以及他宠臣的身份,这对宰相执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但事已至此,对于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可就不一样了。

    他是中书令,朝廷第一宰相,既然这事中书省已经给批了,你们再来反对,那就是反对我这个宰相。

    此外,他已经跟皇帝达成默契,如果又因这些人的施压而反悔的话,皇帝又会怎么想。

    所以,他必须要压下去,否则的话,以后他的政令还出得了三省吗,他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吗?

    只有愚昧的宰相,才会想着借着这事,去向皇帝施压。

    他们也不想想,如果任由他们向皇帝施压,那还要他这个中书令干嘛,凡事六部都可以直接面对皇帝。

    当然,这也是与当下的宰相制度有关,因为如今的宰相,是极具权威的,尤其是李隆基还放权,张说也要顾忌自己的权威,既然已经决定,那就不容有变。

    朝令夕改,这可是治国之大忌,更是执政之大忌。

    这也是张说比张嘉贞强的地方,二张都具备大战略,知道当下该怎么治理国家,但张嘉贞遇到一些小事,他也很较劲,而张说也会为一些事较劲,但他不会轻易为了小事,而不顾大局。

    最终,在张说的强势下,暂时将这一股反对力量给压了下去。

    这也博得李隆基的欢心,证明他没有选错人,身为宰相,你要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那我放权给你干嘛。

    我放权给你,是让你办好事,不是让你拿着这权力天天跟我作对。

    其实他选的宰相,几乎个个都很有魄力,就没有一个怂货,如果换成之前的张嘉贞,估计会更加暴躁。

    此事基本上确定下来。

    王毛仲也听说了,但他可不会去感谢张说,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张说瞧不上他,都是李隆基给予他的机会。

    所以,他也没有想过要收敛,给张说几分薄面。

    张说也是打死没有想到,王毛仲正在筹备自己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实就是一把火,那就是让工部官员全体去无名学院学习道家思想。

    但是有件事,令他感到有些意外,就是王熙突然拜托他调查裴伷先一案。

    虽然意外,但王毛仲还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人家帮你这么多,那么这点小忙又算得了什么,毕竟也只是让他打探消息,可不是让他去帮裴伷先翻案。

    所以他立刻拜托人,去打听清楚具体情况。

    事实也是如那裴夫人说的一样,裴伷先只是怜惜那些服役的士兵,故而才给他们找活计,其中并无任何谋反的迹象。

    只是不凑巧,刚好遇上李隆基整顿军政,尤其是权贵奴役士兵的现象。

    而王熙在拿到王毛仲给与的资料后,基本上确定阿史那宓说得都是真的,又与皇甫僧念他们合计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救裴伷先。

    虽说,他们是看上裴伷先的能力,但阿史那宓还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若无这层关系,王熙当然也不会去救的,既然不是一家人,那谁又能保证,救你出来,你又会帮助我们。

    毕竟帮助是相互的。

    商定之后,王熙便立刻赶往宫中,其实这皇帝真不是想见就能见的,包括那些大臣也不是随时能见到皇帝,一般都是找宰相,宰相再向皇帝负责。

    但是王熙不同,高力士已经是宫里宫外都吩咐过了,只要王熙求见,立马通报,让王熙多待一刻,你们可都有罪。

    其实高力士是最清楚王熙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

    紫宸殿。

    李隆基略显好奇地问道:“雀儿急着要见姑父,是为何事?”

    王熙故作忐忑,唯唯若若道:“侄儿是有件事想要求姑父帮帮忙。”

    李隆基见罢,反倒是有些不痛快,道:“求姑父办点事,犯不着害怕,尽管说。”

    王熙道:“侄儿是想为那广州都督裴伷先求情。”

    “裴裴伷先?”

    李隆基不禁愣了下,好奇道:“你为何要帮那裴伷先求情。”

    王熙叹道:“是宓儿求侄儿帮的忙,那裴伷先的夫人就是宓儿的大姑姑。”

    “原来是这样。”

    李隆基点点头,又瞧了眼王熙,是语重心长道:“雀儿,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虽然姑父是天子,但也不能任意妄为。”

    其实张说已经在帮裴伷先求情,因为张说曾因此案与张嘉贞发生争论,无论当时的初衷是什么,但话都已经说出口,张说自然是要全力保裴伷先。

    因为他必须确保自己说的话,也是金科玉律,这样才能够让大家都信服。

    但李隆基并未告知王熙,而是给予一些告诫,其实这就是一种培养,让他明白这些道理。

    这种事你不能轻易开口,或者轻易答应别人。

    王熙道:“侄儿可是知道这些道理的,侄儿只是不想欺瞒姑父,故此才将缘由告知姑父,但可不是说让姑父看在侄儿的份上,饶过裴伷先,侄儿可是另想了理由来向姑父求情的。”

    说话时,他眼珠子滴溜溜乱转。

    “是吗?”

    李隆基听后,不禁饶有兴趣道:“那你说说看,若是说得有理,那姑父就答应你,网开一面。”

    你要是有谋划,有准备,那就是可以的。

    “姑父说话可得算话。”王熙仿佛奸计得逞一般。

    李隆基呵呵道:“绝对算话。”

    王熙道:“首先,就裴伷先的案情来看,他的所作所为,是情有可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朝廷安排不妥当。

    导致士兵们拿不到土地,却又要去服兵役,以至于没钱养家,如果要稳定军心,只能是给他们找活计,贴补家用,否则的话,有可能发生兵变。”

    李隆基道:“你说得虽有道理,但是法律规定他不能这么干,如果不惩罚的话,将来人人都可效仿,且以此理为自己开脱,到时姑父还如何治理国家。”

    这其实也是对的,虽然你的初衷是好的,但不能因此就违法,只是从轻从重的区别。

    王熙嘿嘿道:“姑父别急,侄儿可还没有说完。”

    李隆基笑道:“你继续说。”

    王熙又道:“侄儿之所以决定要保裴伷先,乃是因为侄儿认为裴伷先是目前朝廷最最最最最需要的人才,将来必定是出将入相,成为姑父的左膀右臂。”

    李隆基呵呵笑道:“想不到雀儿还有如此慧眼,来来来,你说说看,为何裴伷先是朝廷目前最需要的人才,以及你凭何笃定他未来还能出将入相。”

    王熙道:“这可就要从当下的军政改革说起。”

    李隆基诧异道:“你还关注军政改革。”

    王熙憨厚地笑道:“其实侄儿也是临时抱佛脚,之前可没怎么关注。嘿嘿。”

    李隆基见这小侄儿,恁地诚实,不禁哈哈一笑,“罢了,你说,只要你说得有理,姑父还是会答应你的。”

    “哎!”

    王熙点点头,道:“目前军政改革,一个改变,就是怎么说,务求保证军队在离开府兵制和均田制后,还能够提升战斗力。”

    李隆基点点头道:“这么说倒也没错,看来你的确是下了功夫。”

    “那是,不然侄儿也不敢来求姑父,毕竟姑父这么忙。”

    王熙得意地摇头晃脑,旋即又继续道:“可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离开均田制,这军队财政又该怎么办,尤其是安西、北庭那边,离中原可是太远了,而且当地又是以游牧为主,耕地也不算多,这中原的财政根本难以为继。”

    李隆基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王熙道:“当然是凭借商业。”

    “商业?”

    “嗯。”

    王熙低声道:“姑父,侄儿可是去打听过的,那些边境将领可都是通过商业敛财,来弥补军队财政上面的支出。”

    李隆基心里当然清楚,但为了配合王熙,一惊一乍道:“真的?”

    “真的,真的。”

    王熙举手道:“侄儿可以对天发誓。”

    李隆基又问道:“那与此事有何关系?”

    王熙道:“姑父,要是那些大将军又是财政,又是军政,也就是说什么都管,可有句话说得好,这山高皇帝远,到时可就危险了。”

    李隆基点点头,道:“雀儿言之有理,这又该如何应对?”

    王熙道:“既然将军们都靠着行商敛财,那可就简单了,只要姑父将商业都抓在自己手里,那么他们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姑父马上就能知晓,并且能够给予他们制衡,没有财政的话,他们是什么也干不成。”

    原本还在装模作样配合王熙的李隆基,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中。

    过得好一会儿,李隆基突然见王熙不做声了,忙道:“你倒是继续说啊!”

    王熙又唯唯若若道:“姑姑父为何突然不说话了,是不是侄儿说错了?”

    李隆基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笑道:“你非但没有说错,而且还说得非常对,姑父才陷入思考中。”

    “是吗?”

    王熙激动道:“姑父可没有骗侄儿。”

    李隆基呵呵道:“姑父怎会骗你,继续说,继续说,姑父该怎么去将商业抓到手里。”

    王熙道:“裴伷先。”

    李隆基笑道:“终于还是让你绕到他头上了。”

    王熙嘿嘿一笑,又煞有其事道:“侄儿听说,当年裴伷先被流放到北庭,结果以戴罪之身,成为北庭首富,还娶得一个富婆,也就是宓儿的大姑姑。

    可依侄儿之见,裴伷先之所以能成为北庭首富,乃是因为北庭是中原与西域各部族的贸易之地。

    既然如此,姑父何不派裴伷先去北庭主管中原与各部族的贸易,也就是搞财政,以他的能力,定然能够将商业紧紧拽在手里。

    这么一来,姑父便可利用这贸易官员,制衡当地的将军们,虽不是说剥夺他们的财政,但他们的财政主要收入就是来自于行商,如今有个专门管商业的官员,那不就等于管住了他们的财政么。”

    李隆基稍稍点头,又问道:“那如果他们两个勾结了呢?”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90232/5679291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