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就王熙这个年纪,那可真是无穷的精力,可不是一夜春风,而是整夜的狂风暴雨。
主打一个尽兴!
当然,这尽兴之后,自然是要面临母亲的教育。
“娘还想着你还帮娘看着那小子,哪里知道,你比娘还惯着他一些。你呀!”
薛国公主拉着阿史那宓的小手,看着已是人妇的她,这又是怜惜,又是无奈。
阿史那宓道:“娘,宓儿是不是做错了。”
薛国公主又是笑道:“也不是错,要.要娘说心里话,娘是开心还不来及,娘早已将你视作自己的闺女,如今木已成舟,就是父汗叫你回去,娘也不让了。咯咯!”
“娘。”
阿史那宓主动偎依在薛国公主怀里,道:“宓儿也不想离开你和雀儿。”
“好好好!”
薛国公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臂,又向门外喊道:“臭小子,还不滚进来。”
“来啦!”
一个翻滚,王熙入得堂内,“娘,你瞧见没有,孩儿可真是滚进来的。”
“噗嗤!”
婆媳二人被这小子逗得一笑。
薛国公主正色道:“臭小子,宓儿这般待你,你往后要敢负她,为娘就扒了你的皮。”
王熙道:“娘放心,孩儿绝不会跟爹一样,做一个负心汉。”
“瞎说什么。”
薛国公主瞪他一眼,又问道:“那薛宝儿又是怎么回事?”
王熙瞧了眼阿史那宓。
阿史那宓忙道:“我可没说。”
王熙立刻道:“宓儿莫怕,说了就说了呗,不管宓儿做甚么,我都不会怪宓儿的。”
说着,他又向薛国公主道:“娘,宝儿姐姐现在也跟孩儿好了,孩儿可没有瞒着宓儿。”
薛国公主头疼欲裂,“你要纳妾,娘不管,你跟宓儿商量就是,但是薛宝儿出身名门,是做不了妾侍的,这点道理,你难道不明白么。”
王熙道:“爹不也是.!”
“你少提你爹,说你呢。”薛国公主凤目睁圆。
她当然也知道王守一在外有情人,且其中不乏名门女子,没有办法,这就是唐朝。
“哦。”
王熙搓搓鼻子道:“娘,你放心,孩儿自有办法,绝不会让娘难做的。”
薛国公主道:“你倒是说说,你有何办法?”
“我姑父。”王熙一脸傲娇道。
薛国公主惊吓道:“哪个姑父?”
王熙道:“当然是陛下。”
薛国公主惊恐道:“这事与陛下有何关系?”
王熙道:“姑父说了,会帮孩儿做主的。”
薛国公主震惊道:“这种事,陛下会帮你做主?”
王熙点点头,“孩儿帮了姑父那么多忙,姑父帮孩儿一个,不,几个小忙,又算得了甚么。”
薛国公主彻底无语了,好气好笑地问道:“你还想要几个?”
王熙嘿嘿道:“多多益善呗。”
薛国公主气得火冒三丈,道:“宓儿,娘不打人的,你去帮娘揍他几下。”
她信佛,所以基本上不打王熙的。
阿史那宓无奈道:“他就是这般无赖,打了也没用啊!”
薛国公主轻轻一叹,摸了摸阿史那宓的脑袋,道:“你个没出息的孩子。”
就在王熙“沉迷”于女色时,王毛仲则是在没日没夜的卷,虽然他只是将工部当成一个跳板,但是他这人做任何事都是一丝不苟,务求做到最好。
“王尚书。”
余懃来到屋内,向王毛仲拱手一礼。
“余侍郎请坐。”
“多谢。”
余懃坐了下来。
王毛仲问道:“最近余侍郎在忙什么?”
余懃道:“最近在忙于疏通汴河。哦,这是每年都要做的。”
王毛仲点点头道:“这我知道,但是我看了看,认为做的还不够彻底,征调的徭役也比规定的要少不少。以前有些年,就是因为春夏疏通不利,以至于时常在秋冬之时就遭遇堵塞。”
余懃点点头道:“是有这种情况,但也得看当年的雨水情况,即便有堵塞,也问题不大。”
王毛仲道:“那为何不一次性做好?”
余懃道:“王尚书有所不知,疏通汴河的徭役都是洛阳等地的百姓,若是征召太多,是会影响到民生的,凡事还得适可而止。”
“这就是你们儒家思想。”
王毛仲很是不满地指了指余懃。
余懃如今可不是单单的工部侍郎,他还是御史大夫,也不怕王毛仲,直接怼道:“以仁待民,何错之有?”
“你们去劳役百姓,只因少劳役两天,那便是仁政?”王毛仲就质问道。
余懃愣了愣,不知如何反驳,问道:“那依王尚书之见,该当如何做?”
王毛仲道:“很简单,将事做好,发一些钱给那些徭役,如此不就两全其美了。其实在俺看来,那些百姓也不是怨干多少活,而是怨没有回报,许多时候,还得自备干粮。”
余懃道:“要是能这样,那固然最好,但问题是,这钱谁来给。”
王毛仲道:“俺来找钱,今年就将整个汴河好好疏通一番。”
余懃道:“不知王尚书从哪找钱?”
王毛仲道:“这你别管,俺自有办法,多了不敢说,保一户一天的饭钱,那还是没问题的,当初俺管马政时,可也帮朝廷省了不少钱。”
余懃也是知道王毛仲的手段,绝不会无的放矢,但他兀自道:“即便如此,这么做,也不合规矩。”
王毛仲道:“现在不这么干,等到秋冬之时,河道淤塞,又招徭役来疏通,那更是劳民伤财,到时俺可要去陛下那里说道说道。”
余懃暗自思量着,确实,那都是该干的活,迟早也要干,如果还能得到一笔钱补助,显然对于百姓是好事,道:“好吧,我去看看,该如何安排。”
王毛仲道:“就有劳余侍郎了。”
余懃并没有去安排,而是立刻去往中书省,在王毛仲看来,这是工部的一道政令,但是在余懃看来,这势必会影响到徭役安排,可不是小事,必须得跟张说他们商量。
可是等到余懃来到中书省时,发现了里面坐了不少官员。
张说生无可恋地看向余懃,问道:“余侍郎不会也是因为王尚书而来吧?”
余懃人都傻了。
原来王毛仲太卷了,导致窦希瓘他们也是一顿疯狂输出,对于那些豪民、地痞,是各种威逼利诱,甚至于直接开抢。
反正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就这小一个月的工夫,都快要垄断整个长安的粪便等原料,十二个大造粪坊已经在运作。
但这里面涉及到许多小官吏的利益,以及你将粪便都垄断,那权贵家的肥怎么办?
原本还不知道是王毛仲他们搞的鬼。
还以为是来了一伙强人,结果一打听,到处都在发生这种事,这事出反常必有妖。
再一调查,才知道是王毛仲他们搞的鬼。
这简直就是官商勾结啊!
因为那些造粪坊,就是窦希瓘他们开的,同时朝廷马场的粪也都出售给了他们。
原本张说还打算找王毛仲来问问,结果听到王毛仲还要去治理河道,人都是崩溃的。
玩得忒大了。
也别让找他来了,咱一块去皇帝那里说吧。
因为王毛仲担任这工部尚书,就是凭借李隆基的支持。
紫宸殿。
“王尚书,这些事可都是真的?”
李隆基将一道奏章扔在矮桌上,又向王毛仲问道。
王毛仲点点头道:“都是真的,全都是臣授意宋国公他们干的。”
李隆基问道:“这是为何?”
王毛仲道:“臣想为朝廷省钱。自高祖建国以来,关中粮食明显不足,部分需要从江南等地运送过来,其中损耗之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
之前大臣们的建议,都是劝陛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体恤百姓,但陛下一个人又能吃多少,在臣看来,这问题就不在于此。
臣自到工部上任以来,就四处打听,发现关中许多田地,因为没有遵循道家思想,过度开垦和浪费,以至于土地丧失肥力,变为贫瘠之地,朝廷应该想办法增加关中土地肥力,关中多产一些粮食,这朝廷损耗至少减少十倍,百姓负担也能轻不少。
否则的话,就是再怎么仁政,也减轻不了多少负担,无论是国家,还是百姓。
正如之前王小雀他们所言,问题是在于没有遵循道家思想,再怎么用儒家思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张说他们斜目看向王毛仲,嘴角直抽搐。
你个马夫懂道家思想吗?
在这里大言不惭。
李隆基问道:“那依道家思想,该如何解决?”
王毛仲道:“自然研究土地,遵循万物之道,合理使用,想办法使土地变得肥沃,而这就需要肥料,经过无名学院的研究,已经有一套完整的造肥法.。”
源乾曜道:“关于你们的造肥,我也有是有所耳闻,跟齐民要术上的记载差不多。”
“可是差很多。”
王毛仲道:“虽然看似一样,但不论是肥料的配方,还是造肥的方法,可都有不少的差别,而这些差别合在一起,那可就是天壤之别。”
源乾曜微微皱眉,不敢多言,毕竟他对此没有太多研究。
张说道:“可是你们似乎想要控制所有的肥料,百姓如何获取?”
王毛仲道:“自然是花钱购买。”
源乾曜道:“你们从民间收上去的肥料,再转手卖给百姓,且不说这合不合适,关键那些百姓也买不起。”
王毛仲道:“朝廷付钱就是。”
源乾曜诧异道:“朝朝廷付钱?”
王毛仲点点头道:“在关中地区,无论多大的代价,只能能够提升粮食产量,相比起运输的损耗,可都是稳赚不赔的,也更能够体恤百姓,这便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先别提这无为而治。”
张说听到这莽夫说无为而治就头疼,道:“你们这分明就是官商勾结,那些造肥坊背后的东主,可就是宋国公他们。”
王毛仲激动道:“说到这事,俺就生气。”
张说纳闷道:“你还生气?”
“俺当然生气。”
王毛仲道:“不瞒张相公,俺本来是想工部自己干,可是那崔神道认为这么干不妥,是与民争利,而且让官府来干这活,这上下其手,朝廷可能损失更多,不如交给民间去做,官府还能够省钱。”
他说话就是这么直接了当,当初接管马政时,也是直言,贪腐太多。
源乾曜、余懃纷纷点头。
这个观点,他们是非常认同的。
王毛仲话锋一转,又道:“那就交给商人干,可又没人信俺,大家都不相信这道家思想,俺是没有办法,才逼着窦希瓘他们干的。”
张说等人,一阵无语。
原来他们还是被逼着官商勾结。
不过想想,这的确也不是什么好买卖,贵族一般不碰这些。
李隆基笑道:“毛仲,你先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王毛仲道:“很简单,朝廷给与造肥坊补助,到时百姓交多少税,就按亩以百姓能够接受的低价卖给他们肥料,不缴税的,可以直接花钱来买,当然,这价钱也更贵一些。”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90232/567928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