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之后,姐妹狂虐白莲花 > 第120章 两味人间

  走到长廊时,风突然大了些,吹得廊顶的风铃叮当作响。蔡师傅从包里拿出薄外套给石明皇披上:“老爷子仔细着凉,这廊子穿堂风硬。”
石明皇摸着外套上的盘扣笑:“还是你细心,跟当年在部队时一样。”
廊壁上的彩绘在风里明明灭灭,《八仙过海》里的铁拐李仿佛要从画里走下来,拐杖拄地的声音都像能听见。
石海霞对长廊的彩绘格外感兴趣,指着一幅《西游记》壁画:“这颜料是矿物调的,几百年都不褪色。”
导游凑近看:“您说对了!这朱砂是辰砂矿磨的,石绿是孔雀石,都是真宝贝。”
石无败在旁笑:“比林燕青的珍珠簪子还值钱?”
林燕青赶紧捂住发簪:“表哥,我的也值钱?”
石无败看她那护财的小模样,笑了笑没说话继续往前走。
快到听鹂馆时,林燕青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她红着脸拽苏晴的袖子:“我好像有点饿了。”
石无痕笑着揉她的头发:“刚说你胖,就饿了?”
竹篮里的荷花酥还带着余温,苏晴拿了块递给她,酥皮一咬就掉渣,豆沙馅里混着莲子的清香,甜得刚刚好。
午餐在园内的听鹂馆吃,桌子摆在葡萄架下,藤上的青葡萄坠得沉甸甸的。石无痕看了一眼时间,刚好是十一点四十五分。
张师傅特意带来的酱肘子切得薄如纸,配着荷叶饼吃,肉香混着葡萄的酸。葡萄架下的桌子铺着粗布桌布,印着淡淡的兰草纹。
张师傅端上一盘糟三样,糟鸡爪、糟毛豆、糟猪耳浸在琥珀色的卤汁里,透着股清冽的酒香。
“这糟卤是用绍兴黄酒泡的,”他给林燕青夹了块鸡爪,“解腻,配着肘子吃正好。”林燕青咬着鸡爪点头,油汁沾在嘴角,石海霞用手帕帮她擦了擦:“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石明皇喝着茉莉花茶,看着远处佛香阁的金顶在阳光下闪,忽然叹道:“以前看这园子,只觉得大,现在才懂,一砖一瓦都是日子堆出来的。”
苏晴看着石无痕帮她剥着莲蓬,莲子的青嫩混着茶的香,心里忽然透亮——所谓安稳,不就是晨光里的吐司、湖风里的茶、亲人身边的细碎叮嘱吗?
像这十七孔桥的晨光,不炽烈,却暖得能照进每个桥洞,把日子都染得亮堂堂的。
另一边,韩俊一边噼里啪啦敲着键盘,一边没停过嘴:“程晓东这‘炸裂感’形容得跟没说一样,烟花?我看他是想让咱们直接炸了电脑!”
嘴上骂着,却把蔡琳珊卡壳的配色方案调亮了三个度,“试试这个,饱和度拉满,再丑也能丑得‘炸眼’。”
蔡琳珊抿着嘴笑了下,眼眶还红着:“还是你厉害……”话音刚落,手机震了下,是护工发来的父亲输液照片,她赶紧打字回“麻烦多盯着点”,手指快得像怕被谁看见。
王哥对着报表唉声叹气:“这数我算第五遍了,陈姐昨天说的总数跟系统对不上,她倒好,拍屁股下班了,留我在这儿当计算器。”骂归骂,还是从抽屉里摸出老花镜戴上,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
杨明远没力气吐槽,只是闷头改白酒海报的细节。客户说“老派”不够突出,他把瓶身的烫金字体加粗了两号,又添了道复古暗纹,程晓东路过时瞥了眼:“这才对味,就得有那种‘爷爷辈藏在床底的酒,开盖能香醒整条街’的劲儿。”
韩俊在旁边翻了个白眼:“他咋不说直接画个酒坛子?”但还是凑过来帮杨明远调了调暗纹的透明度,“这样不那么闷,骚气藏在细节里。”
一上午就在“吐槽-干活-再吐槽”的循环里磨过去。
十二点的钟声刚响,陈姐拿着考勤表从办公室出来:“今天午休准时,一点上班别迟到——当然,晚个二十分钟也没事。”
众人跟被抽了筋似的往电梯口挪,韩俊扶着腰直哼哼:“再这么坐下去,我这腰迟早得贴满膏药,到时候辞职报告直接写‘因工伤无法胜任拧螺丝(指拧鼠标)工作’。”
王哥揉着肩膀接话:“我这肩膀也快了,昨天抬了下打印机,现在动一下都咯吱响。”
蔡琳珊低头看着手机,突然说:“护工说我爸能喝点粥了,我点份外卖让她带给护工……”话没说完,韩俊直接抢过她的手机:“点三份,咱们也吃粥,省得下午胃里烧得慌。”
杨明远看着他们凑在一起选粥店,突然觉得这伙人挺有意思——嘴上骂得比谁都狠,手里的活儿却没耽误过,谁有难处了,也总有人不动声色地搭把手。
就像韩俊嘴上说“这破班谁爱上谁上”,却记得蔡琳珊父亲住院,记得杨明远胃不好;王哥抱怨陈姐甩锅,却还是一遍遍核对报表,怕出错连累大家。
粥送到时,程晓东正好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袋进口水果:“客户送的,大家分着吃。”韩俊一把抢过袋子扔在桌上:“谢程总,我们喝粥配水果,够养生。”
语气冲得很,却还是先挑了个最大的苹果塞给蔡琳珊,“给你爸留着,补充维生素。”
杨明远喝着温热的南瓜粥,胃里的坠感轻了些。窗外的太阳正好,透过玻璃照在桌上,水果的甜香混着粥的热气,竟让这满是吐槽的办公室,有了片刻的安稳。
“赶紧吃,”王哥扒拉着粥碗,“吃完还得改那破报表,争取下午能提前十分钟下班——哪怕早走一秒,都是赚的。”
韩俊嗤笑一声:“就程晓东那德性,能让咱们准时走就烧高香了。”嘴上这么说,却加快了喝粥的速度,手指已经在手机上点开了设计软件的预览图。
杨明远看着碗里剩下的半碗粥,突然觉得,他们就像这粥里的米,被生活反复熬煮,嘴上说着“太烫太稠熬不住”,却还是在锅里慢慢舒展,把日子熬出了点属于自己的味道——哪怕带着点糊底的焦气,也是实打实的烟火气。
另一边,午后逛石舫,石世峰指着船身的大理石:“看着像木头,其实是石头雕的,当年怕战火烧,特意用的石材。”
苏晴摸着冰凉的石栏杆,忽然发现栏杆上的花纹和恭王府的有些像——原来传统的美,总在这些不经意的细节里重逢。
离开时,李经理手里多了几个小布包:“给各位带了园子里的桂花糕,刚从糕点铺买的,热乎着呢。”
林燕青拆开一个,桂花的甜香飘出来:“比七星级酒店的甜点还对味!”石无痕帮苏晴擦嘴角的糕屑:“因为这是老手艺,蒸的时候加了井水,透着股清劲。”
车开出颐和园,苏晴回头看,十七孔桥的影子在夕阳里拉得很长,像条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线。
她手里攥着块没吃完的桂花糕,糯米的黏混着桂花的甜,在舌尖慢慢化开。石无痕帮她把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累了吧?靠会儿,到酒店还有段路。”
路口遇上红灯,车慢慢停下。窗外的人行道上,卖莲蓬的大爷推着三轮车走过,竹筐里的莲蓬绿得发亮,杆上还挂着水珠。
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追着跑,手里举着刚买的风车,彩色的扇叶转得飞快,笑声混着自行车的铃铛响飘进车窗。
石无痕指着路边的老槐树笑:“你看那树杈上,还挂着去年的灯笼骨架呢。”
林燕青早就在后座蜷成一团,汉服裙摆被压出褶皱,手里还攥着在长廊买的小泥人——是个捏成铁拐李模样的,拐杖上的纹路都清清楚楚。
石海霞帮她盖好薄毯,轻声跟石无败说:“这孩子,玩了一天也不嫌累,刚才在听鹂馆还说要去划船呢。”
石无败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笑:“跟她小时候在院子里追蝴蝶一个样,精力用不完。”
石明皇靠在前排,手里摩挲着蔡师傅刚捡的半块廊柱碎瓷,上面还留着点淡青色的釉彩。
“这园子啊,”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点沙哑,“以前来是看热闹,现在才看出些滋味——那些雕梁画栋里,藏着多少人的日子。”
石世峰递过瓶温水:“您说得是,就像咱家那老宅子,一砖一瓦都是念想。”
车刚停在酒店门口,经理就笑着迎上来,手里捧着个青瓷盘,里面卧着只巴掌大的鲍鱼:“苏小姐,今天到了批南非网鲍,溏心足得很,师傅说适合您爱吃的清蒸做法。”
苏晴凑近看,鲍鱼壳上的纹路像海浪,轻轻碰一下,肉质还在微微颤动。
“听涛阁”的餐桌今天换了新桌布,印着浅蓝的海浪纹,摆着刚从海边运来的贝壳烛台。
林燕青戳着贝壳玩:“这烛台要是装满海鲜,能当道菜吧?”石无痕敲她手背:“别捣乱,苏晴姐的海胆刺身快上了。”
头盘刚上桌就透着鲜气:冰镇生蚝铺在碎冰上,每个壳里都卧着片柠檬;甜虾刺身堆得像小山,虾籽在灯光下闪着粉光。
苏晴拿起只生蚝,挤了点柠檬汁,刚要送进嘴,石无痕忽然说:“等会儿,这壳边缘有点尖。”说着用纸巾把壳边擦得光滑,才递给她:“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主菜网鲍蒸得恰到好处,用竹刀轻轻一划,溏心就顺着刀缝流出来,混着鲍汁的香。
石明皇舀了勺鲍汁拌米饭:“这鲍汁得用老鸡、火腿吊六小时,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这么一口。”
石世峰往他碗里又添了块鲍鱼:“现在日子好了,想吃随时让师傅做。”

(https://www.biquya.cc/id190121/732112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