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愣地看着她。
“盼儿,你起来啦”
纪夏玉仔细打量着妹妹:“诶?你...你好像变高了?而且...更漂亮了?”
“可能最近补得好?”林盼儿尴尬地摸了摸鼻子,目光扫过院子里的乡亲们,“孙婶,您先别急,我这就去给老二熬药。李叔,您在这儿稍等,我马上去配新的药膏。”
她快步走向药房,却听见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这...这还是我们认识的盼儿吗?”
“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
“连走路的样子都不一样了...”
林盼儿加快脚步,逃也似的钻进了药房。熟悉的草药气息让她稍微平静了一些,她深吸一口气,开始有条不紊地配药。
待她处理完乡亲们的需求,已是日上三竿。纪夏玉捧着一件新做好的衣裳走进来:“盼儿,快换上试试,我赶着做的。”
林盼儿换上新衣,发现姐姐的手艺越发精湛了,不仅合身,还很是大方得体。
“姐,你是怎么这么快就做好的?”她好奇地问道。
纪夏玉笑着整理她的衣襟:“衣服做好两天了,还不是因为你突然长高了,上午我赶着给你放了几寸,待会空了再给你做几件,我担心你呀,就没一件合适的衣服穿。对了,你今天不是要去学堂吗?”
林盼儿这才想起来还有学堂的事。她匆匆收拾了一下,往村东头走去。一路上,她能感觉到体内充盈的力量比往日更加强大,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般轻盈。
学堂外,老秀才正在摆放桌椅,准备迎接前来报名的学子。看到林盼儿,他手中的书差点掉在地上。
“盼儿丫头?”老秀才揉了揉眼睛,“你今天...不太一样啊。”
“纪爷爷,”她微微一笑,“是有什么不妥吗?”
老秀才摇摇头:“倒不是不妥,只是...算了,先说说今天的安排吧。”
日上三竿,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有村民带着孩子前来询问上学的。但当听到六两银子的学费时,众人脸上都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林盼儿看在眼里,心中早有计较。她找来一把椅子,站了上去。
“各位乡亲,且听我一言。”她的声音清亮悦耳,带着一股独特的感染力。
“诸位叔伯婶子。”她开口了,声音不疾不徐,“咱们青溪村这些年,可曾有一天不在为吃饭发愁?遇上年景好也只是肚皮半饱,若是遇上前两年的那种旱灾,就只能巴望着官府的救济。”
台下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一个膝下抱着孩子的妇人低头掐了掐怀中孩子脏兮兮的小脸,叹了口气。
“地里刨食是看天吃饭,一年到头也就够糊口。去镇上做工?一天才几个铜板。”林盼儿的目光扫过众人,“可你们知道么,就在前几天,我去了趟县城,见到有人一张药方就卖了五两银子!”
这话引起一阵骚动。老张头猛地抬起头:“盼儿,你莫不是在说笑?五两银子,那得种多少地才能挣到?”
“我说的是认字的好处。”林盼儿微微一笑,“要不是认得字,怎么知道那方子值多少银子?要不是会算账,怎么知道该收多少钱?”
台下又是一阵窃窃私语。林盼儿继续道:“桃花坡那块地,我已经和纪家商量好了,三五天就要动工。到时候种的就是药材,可你们要是连字都不认得,药材的名字都叫不上来,那还怎么干活?”
站在一旁的老秀才捋了捋胡子,接过话头:“盼儿说得不错。我本想着年纪大了,不再教书。但是看到村里这般光景,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可是...可是那学费...”人群中有人小声嘟囔。
林盼儿挺直了腰板:“六两银子一年,包教包会。你们要是觉得贵,尽管去县城打听打听,哪家学堂一年的学费低于八两?”
一个粗壮的汉子挤到前面,脸上带着几分忐忑:“盼儿,那...那能分期付么?”
“自然可以。”林盼儿点点头,“在药材地干活,每月工钱二两银子,学费可以从里头一点点扣。”
这话一出,台下的气氛明显活络起来。林金虎趁机挤到最前面:“盼儿,我家虎子要上学!今年八岁了,正是读书的好年纪!”
“金虎,你疯了不成?”有人拉住他的袖子,“一年六两银子,够买多少粮食了!”
林金虎甩开那人的手:“我倒要问问你,你家地里种的粮食,一年能卖几个钱?跟着盼儿干,那能差了去?”
他转向林盼儿:“我信你,盼儿。你说得对,总不能让下一辈也跟我们一样,连个数都算不清。”
林盼儿眼眶微微发热,强忍着没让泪意显露:“好,纪爷爷,记上虎子的名字。”
渐渐的,又有几个人站了出来。老秀才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每记下一个名字,林盼儿的心就跳动一下。
夕阳西下,她背着药箱往县城赶去。路上遇到纪二哥,他开玩笑说:“盼儿,你这一手玩得漂亮。让他们先尝到甜头,自然就愿意投入了。”
林盼儿摇摇头:“我不是在玩什么手段。他们都是实在人,我也是真心想帮他们。”
纪二哥若有所思:“你说得对。不过你放心,药田的事我们兄弟三个一定会办好,不会让你失信于乡亲们。”
等林盼儿采买完回来,夜色已深。刚进村口,就听见孙婶子在喊她:“盼儿啊,我家那小子也想上学,现在报名还来得及不?”
林盼儿停下脚步:“怎么突然想通了?”
孙婶子搓着手:“下午金虎在村头说了好些话,说跟着你干准没错。我听着是这个理,你到纪家后,纪家的日子就越过越红火。确实是有本事。”
“行,明天让孩子去找老夫子报名。”林盼儿笑道。
夜深人静,林盼儿坐在油灯下清点今天买回来的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墨锭,还有几刀新鲜的草药。忽然,院子里传来脚步声。
“盼儿,在忙呢?”是林金虎的声音。
“叔,进来吧。”林盼儿放下手中的东西。
林金虎走进屋里,显得有些局促:“那个...我是来说,村里现在一共报了十六个娃娃。加上纪家的,刚好二十个。”
“比我想的要多。”林盼儿笑着说。
(https://www.biquya.cc/id190111/2596449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