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提前一年准备逃荒,掌家后娘囤货忙 > 第264章 情况不容乐观

天空被一层灰蒙蒙的阴霾笼罩,仿佛连阳光也失去了穿透的力量。

舒纭一行人来到了县城,上次来的时候虽是王将军把持着,好歹还有些生机。

而如今,往日的喧嚣与热闹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与荒凉。

街上都是被遗弃的货物,随风飘荡。店铺的门紧闭,窗户上挂着厚厚的布帘,仿佛在隔绝外界的灾难。

瘟疫如同无形的恶魔,悄然降临,将这座城池笼罩在无尽的恐惧之中。

城门紧闭,守卫们腰间佩刀,警惕地盯着每一个试图进出的人。

他们的脸上戴着粗糙的布口罩,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很快,守卫放行,马车一路行至县衙门口。

舒纭和叶迟刚一下车,就被县令身边的县丞迎了进去。

章县令看到舒纭,立刻站起身来,拱手道:“舒姑娘,本官等你多时啊,多亏了你的药方,才让城中的百姓有了生的希望,如今县城的百姓正盼着你来救命。”

舒纭微微一笑,语气谦逊:“大人过奖了,我只是尽了医者本分。如今城中疫情依旧严峻,还需大人多多支持。”

县令点了点头,转身带着她来到后堂。

那里已经摆满了各种药材和医书,显然是为她准备的。县令说道:“本官已经命人将县城的瘟疫症状汇总,姑娘可以先看看,再定夺方略。”

舒纭翻开桌上的医案,仔细查看着记录的症状:发热、头痛、呕吐、四肢乏力……这些症状与平安镇的瘟疫极为相似。

只是舒纭还是想和城中的大夫交谈一番,毕竟他们战斗在一线,瘟疫和病人情况都是了如指掌的,一张纸上可写不尽各类病人的症状和一些微末处的细节。

“大人,我还是想去城中医馆看看。”

“行,陈县丞派人陪同舒姑娘一块去。”章县令转头吩咐陈县丞。

“大人,不必麻烦了,我来过县城很多次,对城中也算熟悉。”舒纭道。

“好,县衙也着实缺人手,那舒姑娘你们可要小心些。”章县令叮嘱道。

从县衙出来之后,舒纭直奔了各处医馆。

城中的医馆人满为患,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药味。

医馆里面传出病人的呻吟声和哭喊声。

大夫们面色憔悴,双手颤抖,他们已经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却依然无法阻止瘟疫的蔓延。

之后,舒纭和叶迟又向衙役打听了城中的隔离区。

城中的寺庙成了临时的隔离区。僧人们披着袈裟,口中念着经文,试图用佛法安抚病人的灵魂。

寺庙的院子里堆满了草席,上面躺着一个个虚弱的病人。

他们的呼吸急促,眼神空洞,仿佛已经失去了对生命的渴望。

僧人们只能尽力为他们提供最后的慰藉。

舒纭和叶迟皱眉,不忍多看

最终,他们去了济世堂。

在县城里,无论是从店面、药材、大夫的医术医德,济世堂都当属第一。

所以,上门求医的人是最多的。

不过,宋老大夫不仅人品贵重,医术了得,还很有见地。

济世堂并没有像其他店铺,因为病患多就乱糟糟的。

三大门面都分别拉了绳子隔开了。

症状轻的病患在左边看诊,症状重的病患则直接拉去右边,而中间则是供应抓药和作为出口。

此时人太多,舒纭和叶迟不敢上前,而宋老大夫带着布口罩给病人看诊,必定是没有时间跟她交谈。

于是舒纭和叶迟先返回了县衙,与章县令说城里要做的防护措施。

他们在县城中奔波了一整天,从市集到狭窄的巷弄,从大户人家的宅院到贫苦百姓的陋室,他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角落。

然而,所见之处,却让他们心忧不已。县城的防疫措施几乎形同虚设,街巷之间,人群拥挤,毫无秩序。

医馆也是药材匮乏,人手严重不足。

章县令见他们满身疲惫,却神情凝重,便知定有要事,忙让他们坐下,问道:“不知二位有何要事?”

舒纭拱手施礼,正色道:“章大人,我们今日走遍县城,发现防疫措施十分薄弱,情况不容乐观,若是不赶快加强,瘟疫怕是永无消除之日。”

章县令微微皱眉,示意舒纭继续说下去。

舒纭沉声道:“大人,疫情当前,当务之急是切断传染的可能。城中人群密集,若不加以管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建议除了现在已有的隔离区之外,还能将全部的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人集中安置,安排专人看护,避免病气蔓延。”

叶迟在一旁补充道:“大人,还应下令百姓非必要不得出门,减少人员流动。同时,安排衙役日夜巡逻,监督百姓遵守禁令,对违反者严惩不贷。”

舒纭接着说道:“大人,城中大夫们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我建议将他们聚集起来,统一调配,让他们集中精力救治患者。此外,还可张贴告示,向百姓普及防瘟疫,告知他们如何保持清洁、如何避免聚集。”

章县令听罢,沉默了,静静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他为难道:“二位所言极是,只是本县财力有限,人手不足,这些措施恐难以一一落实。”

确实,这些防疫工作都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就是衙役们也不见得会愿意做,若是再不以财帛为奖赏,更是无一人站出来相帮,更别说还需要城中百姓的协助。

舒纭想了想,灵感渐渐在脑中汇聚成主意。

舒纭:“大人,事到如今,可去城中富户家中募捐,筹集资金;也可联络城外的医馆和药铺,请求支援;至于人手,可发动乡绅和义士,组织百姓自救。”

章县令沉吟片刻,说道:“其他的倒不是难事,就是富户们恐怕是不愿意捐款的。”

“这不难。”舒纭笑道:“只需要章县令雕刻一块石碑出来,立于城门口。只要是愿意捐赠善款的人,就可以把名字留在上面,世世代代的人都会歌颂其今日之贡献。”

这是千载难逢可以扬名的机会,那些富户岂能抵挡的住。

章县令惊叹不已,双手拍掌称赞:“姑娘好生聪慧,这当真是绝妙无双的主意!”

章县令激动地站起身来左右踱步,他受到了舒纭的启发,脑中也有了个好主意。

他想,等此次瘟疫结束,捐银最多的人,本县就破例上奏知府,请朝廷为其嘉奖。

再加上这一条,不怕那些富户吝啬。

想到这儿,章县令心中一震,道:“好!本县就依二位之策,即刻着手安排。”

随即,就叫来县丞、主簿把事情分派下去。

(https://www.biquya.cc/id190047/567928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