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苏茉莉每天都在田庄和皇庄奔波,好在两地相差并不是很远,坐马车一炷香的时间即可到达。
在第七日的时候,水车建造完成。
这一次不仅是工部到场,连皇上下了早朝,也带着一众大臣来到了现场。
当看到巨大的水车车轮转动起来,清澈的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提上高坡,河水再顺着水渠哗啦啦地流向干涸的田地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户部尚书周大人颤抖着手指向水车:“这……这……也太神奇了一些!“
老太傅白须颤动,拄着拐杖往前走了两步,浑浊的老眼突然迸发出精光:
“老臣活了六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巧夺天工之物!公主殿下真乃神人也!“
田埂旁的佃农们更是跪倒一片,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捧着清澈的河水老泪纵横:“活了!地活了!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粮食吃了!“
皇帝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转头看向站在水车旁的苏茉莉,少女一袭素衣,发间只簪一支木钗,却比满朝朱紫更显风华。
“安宁。“皇帝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少有的温情,“过来。“
苏茉莉缓步上前,在距离皇帝五步处停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宫礼。
皇帝却直接拉起她的手,在众臣惊愕的目光中,将她带到水车旁的高台上。
“众卿且看!“皇帝高举苏茉莉的手,“朕之明珠,不仅心系黎民,更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水车若能推广全国,我大夏将再无旱灾之苦!“
百官齐声山呼皇上万岁,公主千岁。
“安宁,你功不可没!”
“赏安宁公主黄金千两,锦缎百匹,并赐予安宁长公主封号,享亲王俸禄!”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亲王俸禄意味着岁禄万石,远超普通公主规格。
一个义女能得长公主的封号,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现场并没有人反对,因为大家都觉得安宁公主配得上这份殊荣。
苏茉莉盈盈下拜,裙裾如莲花般在田埂上铺展开来:
“儿臣谢父皇隆恩。只是这水车能成,全赖工部诸位大人与庄上匠人日夜赶工,儿臣恳请父皇一并赏赐。“
工部尚书乔大人闻言,眼眶微红。
他上前一步躬身道:“老臣惭愧。公主殿下不仅设计水车,还亲自指导匠人改良齿轮,此等功绩当之无愧。“
皇帝满意地捋须颔首:
“既如此,工部参与工匠各赏银百两,乔卿加俸半年。“
“谢陛下!”乔大人激动地叩首谢恩,工部众官员也纷纷拜倒。
“既水车已成,着工部即刻颁行天下,各州府一体遵行。
工部尚书乔卿总领其事,遣钦差分赴各处督办。
其离水远处,当兴水利、浚河道、筑堤堰,引水灌田,不得有误。“
皇帝威严的声音在田野间回荡,众臣齐齐跪拜称皇上圣名。
苏茉莉望着远处欢欣鼓舞的百姓,唇角也扬起了笑容。
次日一大早,工部派出所有参与过水车建设的匠人前往大夏各地,随行的还有京郊大营的士兵和车马,车马上满载着的是粮食。
他们以京都城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行去……
苏茉莉站在皇庄的高台上,目送着路过的工部车队渐行渐远,扬起一路尘土。
她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同时也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
“殿下,您看那边。“钱管事指着远处聚集的人群,脸上带着几分忧色,
“又来了不少难民,听说咱们这儿有活干、有饭吃,都拖家带口地来了。“
苏茉莉顺着方向望去,只见衣衫褴褛的百姓们扶老携幼,眼中满是期盼。
她沉吟片刻,道:“钱管事,你去安排一下,让田庄里的妇孺给他们熬些粥食。另外,统计一下人数,看看有多少壮劳力,多少妇孺。“
“是,殿下。“钱管事领命而去。
苏茉莉转身对赵管事道:
“赵管事,庄上的工程不能停。水车虽然建好了,但灌溉渠道还需要完善,房屋也要建造。
你把这些新来的难民也编入工程队,按之前的规矩,壮劳力每日发粮,妇孺可以帮忙做饭、缝补,每日管两顿饭。“
赵管事点头应下:“殿下仁慈。只是...这么多人,粮食恐怕...“
“粮食你不用担心,每日都会有人按时送粮!”
苏茉莉摆了摆手说道。
赵管事闻言,心中稍安,连忙躬身道:“殿下放心,小的一定安排妥当!”
苏茉莉点点头,又看向孙管事:“孙管事,新来的难民也要登记造册,姓名、籍贯、年龄、擅长之事,都要详细记录。”
“老奴明白!”孙有田恭敬应下,随即又有些犹豫,“殿下,只是这些人大多目不识丁,恐怕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
苏茉莉微微一笑:“无妨,你只管记下他们口述的信息,若实在不会写,就画个记号,让他们按手印确认。”
孙管事眼睛一亮:“殿下此法甚妙!”
苏茉莉又补充道:“另外,若有识字的,或是会算账、懂手艺的,单独列出来,日后或许能派上大用场。”
“是!”
安排好一切后,苏茉莉缓步走向新来的难民群。
人群见她走近,纷纷跪地叩首,口中喊着:“公主千岁!”
苏茉莉抬手示意众人起身,温声道:“诸位乡亲不必多礼。既然来了,便安心住下。只要肯出力,便有饭吃。”
一位年迈的老者颤巍巍地抬头,浑浊的眼中含泪:“殿下,小老儿一家逃荒数月,早已身无分文,若非听说您这儿收留难民,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苏茉莉心中一酸,伸手扶起老者:“老人家放心,只要我在一日,便不会让你们饿着。”
她环顾四周,提高声音道:“从今日起,所有壮劳力参与修建水渠、开垦荒地,每日精米一斤,外加两顿饱饭!妇孺可帮忙洗衣做饭、照料老幼,同样管饭!”
难民们闻言,纷纷露出感激之色,有人甚至喜极而泣。
“等到年尾,大家赚了粮食,都原路返回家乡吧?到时候,朝廷已经将粮食分往了大夏各地,将不会再有人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
明年的高产粮种子也会发往各地,水车也会建造完毕,到时候大家都回去,好好种地,安居乐业可好?“
(https://www.biquya.cc/id190029/567928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