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昆仑乐魂 > 第22章 第一达斯坦12

第二十二章  第一达斯坦12

“那万桐书先生,后来一直在新—疆工作吗?”我又问道。

“是的,万桐书先生抢救保护了十二木卡姆后,却没有松懈,依旧在新—疆各地民间寻找搜集其他木卡姆,抢救保护...”

帕莎尔古丽点头说道:“木卡姆艺术的流传很广,除了当年阿曼尼莎汗整理的十二木卡姆,各地还有各种各样的木卡姆,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比如刀郎木卡姆,风格慷慨激昂,粗犷豪迈,感情纯朴真诚,多用吼喊的形式演唱,极具感染力...

再比如哈密木卡姆,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甜美而大众化‌...

而吐鲁番木卡姆,则以鼓乐为主导,无鼓不歌,无舞不乐,热烈奔放...

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木卡姆...

万桐书先生在抢救保护了十二木卡姆后,又奔赴天山南北,搜集整理各地的木卡姆...

他骑着毛驴,坐着马车,磨破了鞋子,脚掌上经常起着血泡...

长期餐风露宿的奔波,万桐书先生体力透支,身体虚弱,有一次胃病发作,大口吐血...

可他却一点都不在,身体刚好一些,就继续去搜集民间的木卡姆...

万桐书先生不仅系统整理大量的木卡姆艺术,还深—入了解木卡姆的乐器,每次遇到新的乐器,就用纸笔绘制乐器的草图,记下乐器的演奏方式和特点,甚至亲自学习乐器的演奏...

后来,万桐书先生编写了《维吾尔族乐器》一书,将维吾尔族17种传统乐器的源起、演变及演奏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介绍,成为乐器界权威的研究资料...”

“这也是很了不起的啊!”

我不禁感叹。

维吾尔族的乐曲种类繁多,好多乐器连我的闻所未闻,万桐书先生把这些乐器系统记录下来,在器乐史上可谓一大壮举。

“万桐书先生夫妇整天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甚至一度将孩子们送到武汉老家,请亲戚照顾,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独自上学...”

帕莎尔古丽接着说道:“万桐书先生一直就在新—疆工作,把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维吾尔族的艺术事业...

直到退休晚年七十多岁的时候,万桐书先生夫妇才迁居到厦—门,和子女们生活在一起,方便照顾...

2023年,万桐书先生的人生终于划下了最后一个休止符,享年99岁...”

“哦,这么说,万桐书老先生去世也不久啊,可惜我无缘亲眼看到他老人家的风采!”

我黯然叹道。

“没事,万桐书老先生虽然走了,但他整理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却永远活着!”

帕莎尔古丽郑重说道:“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7年,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搭载的曲目里就有十二木卡姆选曲,在太空中唱响...

这些年,越来越重非遗文化,十二木卡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十二木卡姆,在各大旅游景区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

好多人都被十二木卡姆的艺术打动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跳舞...

现在,十二木卡姆就是我们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

我爸爸的茶馆里,每天都有十二木卡姆的表演,生意才越来越好,这可都得感谢万桐书老先生啊!

要不是他当年抢救保护十二木卡姆,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

“是啊,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的文化瑰宝,现在成了文化名片,吸引游客,带动文旅产业,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啊!”

我也感慨道。

“没错,你不也是被十二木卡姆吸引,才来我们叶羌县支教嘛!要不是十二木卡姆,你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来这里,我们...也就不会成为好朋友啦!”

帕莎尔古丽扑闪着长长的睫毛,笑眯眯地看着我。

“呃...”

我又尴尬紧张起来,摸了摸鼻子笑道:“感谢你收留了我这个流浪汉,还给我说了这么多关于十二木卡姆的事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咱们是好朋友,还说什么谢呀?”

帕莎尔古丽白了我一眼,又笑道:“你一个大硕士,到我们叶羌县来支教,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你才对呢!”

“呃...你也知道,我来叶羌县,主要是为了了解十二木卡姆,想汲取音乐灵感,创作自己的音乐,支教只是一方面...”我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喜欢十二木卡姆,想借鉴搞创作,和你支教也不冲突嘛!”

帕莎尔古丽又笑道:“你放心,只要你乖乖地跟着我放羊,我每天都给你讲十二木卡姆的故事,完了再教你学习各种乐器,教你唱十二木卡姆,你就能创作出爆火的音乐作品!”

“十二木卡姆还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啊,你快给我讲讲吧!”

我又来了兴趣。

“明天再给你讲吧,我们已经到家了呀!”

帕莎尔古丽指着远处笑道。

“哦。”

我这才回过神来抬头,就见前面不远就是卡吉村。

两百多只刀郎羊在前面扭着肥臀浩浩荡荡开路,我和帕莎尔古丽坐在毛驴车跟在后面,好像是凯旋的将军...

远山边的晚霞绚丽多彩,卡吉村里炊烟袅袅,传来欢声笑语和狗吠鸡叫,真是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归牧图”。

我们赶着羊群进了村子,乡亲们依旧热情地打招呼,好多人看着我和帕莎尔古丽一起坐在毛驴车上,眼神里的笑意就更加浓了。

到了帕莎尔古丽家,羊群自动分成了两拨,一大群去了艾力大叔家,剩下的就顺顺当当地走进了帕莎尔古丽家后院的羊圈。

我关好了羊圈的木头栅栏门,帕莎尔古丽又拿出了好多草料,倒在了羊舍的食槽里。

“这些羊白天不是吃草了吗?晚上还要喂呀?”我好奇问道。

“当然了,刀郎羊长得很快,吃得也就多,光吃野外的草可不行,还得每天喂草料...”

帕莎尔古丽解释道:“好多人家都把刀郎羊完全圈养,只喂草料,但他们的刀郎羊肉质没有我们好的好吃...

我们每天把刀郎羊赶出去野外放牧,不光是为了节省草料,还是要它们锻炼身体,羊肉的味道才更好,价格也比圈养的要高很多呢!”

“哦,原来是这样!”

我虽然不懂养羊,却也知道,圈养的羊和放牧的羊,品质就是天差地别。

(https://www.biquya.cc/id188432/567931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