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诞生与重版
八年前,《定军》写完后,我并没有想过会有写下这篇东西的机会。
那个时候,重版对我来说是个根本联想不到的词语,毕竟这本书从动笔的那一刻起,就不被看好。虽然我彼时已经出版过两本实体书,也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但都是现代推理悬疑类型。朋友和读者对于我转换类型,决定涉足历史谍战,都抱着不能理解的态度。
悬疑推理类的小说,在国内本来就属小众。而作为子类的历史谍战,更是小众之中的小众。当年大热的历史题材小说,主要是穿越、重生、后宫、权谋这些主题,而且以网络文学为主。作为刚在圈内混了个脸熟的作者,非要逆势而行,写一个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辗转腾挪,在大多数人眼中当然是不自量力。更不要说这个作者之所以要走这条路,竟然只是因为喜欢,觉得历史谍战写起来应该很有趣。
所谓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以喜好来做事。我明白这个道理,却不想顺从这个道理。人的一生很长,如果没有凭自己的喜好而任性一回,那这个人一定活得很无趣。虽然作为一个喜欢历史题材的民间爱好者,不管对于哪段历史,我都没有权威的著述,但也抵不过我对历史片段的遐想。我觉得历史是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用他们的一生编织而成的漫无边际的大网,但能被铭记和叙述的,仅仅是其中的千万分之一。史书上那些短短两三行的叙述之下,往往隐藏着无法铭记的惊涛骇浪。大多数人的喜怒、悲欢、离合、生死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泛不起一朵哪怕再微小不过的浪花,一如百年之后的我们。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只是由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立场,对同一件事情进行不同解读所留下的产物。我们或许可以旁征博引,知道在某一个时刻,某些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后果。但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却只能由我们用善意或恶意的方式去揣测。而这些被铭记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到的评价也一再改变。有些人从利欲熏心的国贼变成力挽狂澜的英雄,有些人从高风亮节的诤臣变成空谈误国的腐儒。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如果这些人泉下有知,恐怕也会感慨世事多变幻,岁月掩风流。然而我想写的还不是他们,他们终究将名字留了下来,对成千上万被历史的车轮碾成齑粉的小人物来说,高不可攀。我想写的是如你我一般的小人物,在王侯将相编织而成的阴谋大网之下挣扎反抗的故事。他没有救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也没有舍小爱存大爱的觉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和所爱之人在乱世中苟活下去。
我把这个故事跟发小陈二狗说了,他沉默了很久,随后问我是不是疯了。作为发小眼中的疯子,我决定将这个故事写出来。我觉得自己运气很好,最坏的结果大概是出版后卖得差一些罢了。毕竟在更早之前,仅仅因为被夸写的游戏同人小说很有趣,就动起了要写一本书的念头。而之后只是在网络上找了一家出版社编辑的联系方式,投了稿,便获得了出版的机会。以至于多年以后,每当有人打听如何跨过处女作出版这最艰难的一步时,我都不敢给人意见。像我这么好运气的人,如果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讲给别人听,只会被当成炫耀。但后来这本书波折的出版过程,让我意识到之前确实只是幸运而已。
写到一半的时候,我遇到了七少、左乐、龙玄策、肥希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得不亦乐乎。因共同喜好和想法走到一起的人,总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我们彼此鼓励、彼此启发,决定创作三本设定相似的历史小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一个延续了千百年的神秘组织:寒蝉。我们对于各自构思出来的故事充满热爱,觉得这三本相互联动的小说一旦推出,必定炙手可热。
然而,现实给了我狠狠一巴掌,三本书完稿后进入了漫长的出版环节。七少和左乐找了很多家出版社和文化公司,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好消息传来,然后又变成了坏消息。在经历一年多反复碰壁和等待之后,我们原先的热血终于凉了下来。
一个凡人是不会永远受到幸运之神垂青的。现实让你接受这个真相,完全不费吹灰之力。没有像样的告别仪式,我们就散了,一如千堆雪融化在长街之上。后来,我用了一种隐晦的方式祭奠这段日子,将几个朋友的名字嵌入我笔下的故事中,算是对曾经热血的致敬。而且由于执念尚在,我仍写了几个相同主角的短篇,作为这本书的番外,发表在几本杂志上。然而作为本体的这本书,可能就此湮没,如果不是另一位老友华斯比的出现。
人生总有这样的时刻,当你快要放下执念的时候,事情却出现了转机。华斯比读完之后对我说,这本书他挺喜欢的,想帮我推一下。我漫不经心地答应了。然后没过几天,就听到他说编辑也挺喜欢,但此时我心中并没有太大的波澜。毕竟之前这种消息听到得太多了,有的甚至走到了草拟合同这一步。所以当出版合同送到手上的时候,我还有些恍惚。加了编辑困困的微信之后,我第一个问题就是:出这本书,你们不怕赔钱吗?困困却回答得很简洁:没事儿,老板也挺喜欢。
这个回答让我以为公司财大气粗,做这本书就是随手做善事。但签过合同我才知道,当时公司正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资金并不是很宽裕。见到了唯径老板,当这位也戴着黑框眼镜、年龄相仿的男人,认认真真和我讨论后续剧情的时候,我终于明白这是一个因为大家喜欢才促成的商业项目。这样的情形,我和七少他们经历过一次,心中不免有些灰暗,甚至在想,书出了后不知道会赔多少,也不知道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书最终还是出版了。书名从《定军》改成了《暗战定军山》,因为公司打算连出四本,所以又为这个故事加了个主标题《三国谍影》。出乎我的意料,《暗战定军山》出版后竟然卖得挺好,一口气上了好几个电台节目,后三本也很快提上了日程。那时我的工作还比较忙,只好趁午休、晚上九点之后写稿,有时写着写着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确实很疲惫,但凉透的热血又燃烧了起来。作为系列的开篇之作,《暗战定军山》中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也招致一些批评与指责。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了支持和肯定,我想这种包容大概源于大家对这个时代、这个故事的喜爱。
如今距离《三国谍影》第一季的最后一本书出版,已经过去了三年,公司在不同平台都收到了加印的要求,于是决定重版。这次的重版,我们把当年的几篇番外也附在后面,那是贾逸来到许都之前的故事。眼下,《三国谍影》的第二季也有了雏形,等忙完手上的项目,就会提上日程。或许不久的将来,那枚蝉落枯枝的腰牌就会再度回归。而这一切,都是以和七少、左乐、龙玄策、肥希那次神采飞扬的讨论为起点的,也是在华斯比、困困和唯径等一众公司朋友的努力下推进的,更是每一位读者朋友的支持所促成的。与其说是运气好,不如说是因为大家一起坚持心中的喜欢,从而达成的奇迹。
当这篇文字将要结束之时,我又回想起多年前的那个画面。天色阴沉沉的,我和唯径老板坐在廉价酒店的客房里,窗户被风吹得咻咻作响,却没能盖过他并不高亢的声音:我觉得这套书能成,喜欢这套书的人一定很多,我们不会孤独。
也许这样说有些狂妄了,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在这个系列的故事里走下去,仅凭喜欢也好,仅凭热血也好。
我们并不孤独。
何慕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https://www.biquya.cc/id188305/2654671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