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魁冷汗直冒,毫无半点平静可言的叫道:“您,您,您是说,朝廷想向段老将军下死手?三大集团角力斗法,段老将军就是被扔出去的鱼饵?皇帝要把老将军给扔了?”
话语开口时,董魁满是恐慌,随后越说越平静,冷汗也是随之如雨水一般的流淌。
宦官集团,等同于皇家势力。在当今皇帝上位之前,宦官集团就已经存在!
皇权势微,有些事情,不方便去办,就只能扶持宫中太监,去做那把能杀人的刀。最初之时,官宦集团从无到有,先后历经东汉数任皇帝的大力扶持。
宦官集团的最初出现,可以追溯到光武帝刘秀。本意是想用他们,去对付新朝残余势力。
到了后来,光武帝发现宦官集团这把刀越来越好用,用来杀人是极其方便。于是乎,宦官集团就多了两个对手,一个是儒家官僚,另一个是外戚集团!
光武死后,明帝刘庄上位,他二十九岁当皇帝,在位十八年。
汉明帝雄才大略,整肃纲纪,镇压异己,躬亲政务,内外皆修,修制守礼,崇儒纳佛。
前几条,汉明帝都做到了,最后那一条‘崇儒纳佛’,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崇儒:汉明帝的意思,是想在儒家内部施行三分政策,其策略,是分化之后,拉拢一批,崇捧一批,打压一批。让他们在儒家内部,自己狗咬狗。而然汉明帝自己,则是在一旁磨刀霍霍,准备在最后关头,直接干死一部分,让三分去其一。
纳佛:就是想扶持佛教当刀用,用来去打压儒家。只可惜,佛教太废物,压根就没用。
完美的计划,汉明帝完成了一半。成功让儒家三分,奈何到了最后,却是因为手中无刀,没能完成拉拢一批,崇捧一批,打压一批的大局策略方针!
明帝死后,章帝刘炟上位,他十八岁当皇帝,在位四十三年。
在那帮儒家书生的口中,汉章帝刘炟有忠厚仁义的好名声!这条好名声来之不易啊,东汉有制度:官员贪污,往后三代人都不许为官!
然而汉章帝刘炟,却是废除这项制度。
如此一来,贪污成风,世家仕族就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兴的恨不得抱着汉章帝猛亲两口。
这是个好人啊!所有的官员,甭管是儒家还是仕族,都是这么说的!
刘炟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往往都会超过规定的限额。除了老百姓,所有人都念着他的好。只因他的赏赐,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困难,到了最后,却又把这些财政负担,都统统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
除了这些,他还放宽法律,提倡儒学。
好笑不?
光武帝和汉明帝,合起伙,使出吃奶的力气,玩了命去阻止的事情,他竟然就是这样轻轻松松的点头放权,不管不问了。
汉章帝在位期间,还真的干了几件好事,就比如:打击地主老财,兼并土地,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只可惜,辛辛苦苦开荒种地。等到开花结果该收获的时候,儒家和仕族,却是合起伙,出来抢果实了。
这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却偏偏在那帮书生口中,留下了天大的好名声!
汉章帝死后,和帝刘肇上位,他九岁当皇帝,在位十八年。
别看他年岁不大,他却是一个难得的英明雄主,杀伐果断的狠茬子。
九岁当皇帝,他在十三岁时,就敢联合宦官设计夺权,扫灭窦氏外戚。一具将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统统送往监狱处死。
并且,还明升暗降,收回大将军窦宪的印信绶带。让他连同窦笃、窦景、窦瑰,一并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肇看在窦太后面子上,不愿正式处决窦宪,而是选派严苛干练的封国宰相,去监督他们。
再然后,当刘肇确认窦宪、窦笃、窦景到达封国之后,就直接下令,让他们自杀!
汉和帝就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要你们死,你们就不许活!
乖乖听话,就死你们几个。若是不听话,除了窦太后不能杀以外,你们全家无论男女老幼就统统都得死绝。
霸气啊,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所能干出的事。
霸气侧漏,威武英明!
扫平外戚窦氏的势力之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从不荒怠政事。
刘肇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安置流民、招纳贤才。并还有余力击溃北匈奴,在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
这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有宏图伟业的好皇帝。他不信儒家,跟儒家并不亲近。
他选官用贤,重用宦官。
儒家想插手官员选拔之事,汉和帝虽然不是全盘拒绝,却也是在沙堆里淘金子,用德不用名,以爱民为本。
如此一来,正是应了那一句话:妖孽,总是早死一些,才能令人安心。
汉和帝刘肇,他死的时候,才二十七岁。
汉和帝刘肇驾崩之后,是他的小儿子上位。
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儒家选他小儿子当皇帝,可他儿子刘隆,才刚刚出生没多久,只有一百多天有余。
更有趣的地方则在于,汉殇帝刘隆即位之后,是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有趣吧!前些年才刚刚铲平一个外戚,叫窦氏!
可是,这一转脸,就冒出另一个外戚,叫邓氏!
没办法啊,皇帝太小,不用外戚,就得重用儒家。儒家的权柄已经够大了,从帝王权术而论,谁再重用他们,那谁就是傻子。
好在时局还不是那么糟糕,此刻的时局,是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联手,去跟儒家掰腕子!
二打一,赢是赢不了,却是能够压制一下。
邓太后巾帼不让须眉,除了必要的扶持自家亲戚,跟儒家官僚争权夺利以外,她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
节俭,邓太后能节俭到什么程度呢?
她竟是明文下令,让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许继续造作,从而能省一点是一点,减少国库的财政开支。
(https://www.biquya.cc/id185942/567930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