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 第638章 雨后见魂

秦国并未设墙,但秩序已然形成。

从关口一路向北,道路两侧已是新修整的驿道,驿道沿途设有五处流动营点,分别归操阅营管辖,每日巡逻、登记、接待、调度不断。

行人来往日增,商队愈发频繁,尤其是来自吴国南境的商旅、散人、读书士子、原边地失业吏员、旧世家下属等人络绎不绝。

他们带着试探、带着犹疑,也带着一丝丝尚未彻底压下的傲气。

可一踏入苍柳关,所见之物便如沉重一锤,砸在心头。

他们看到的是纪律严明的操阅兵,在严寒中如铁人般肃立,不言不笑、不索不扰,只在你递上通行文书后,迅速登记放行。

他们看到的是供职堂外长队排着百姓,不是哭喊求粮,而是依序登记、等待入录。

他们看到的是讲律堂前草地上坐满了人,寒风中书声朗朗,人人在听律例、抄条例、习文字、问官职。

他们看到的是供职堂吏员每天公布的“入籍进度榜”“民心表现榜”“士族信评榜”,上面清楚地写着每一家归附的家族表现情况,每一个新编官员的政务执行记录。

这些榜单是公开的,挂在政厅外,没有高墙,没有禁卫,任何百姓、过客、商旅都能随意阅读。

榜单下方设有“评言箱”,任何人都可匿名投书,对不满意的吏员、士族、举措提出批评。

一名从吴国边地来的小族子弟站在榜前看了良久,最后低声道:“这不是政务……这是立法!”

他的同伴问:“你说什么?”

他摇头不语,心中明白得很。

他们这一代,自小受的是各国律法混杂、吏治混乱的教育,知道“官高压民”“士族为王”“王令如纸”“法只管下人”,如今却在秦国南疆看到一个他连想都不敢想的现实:

法可以公开,吏可以质询,民可以登记,籍可以轮替,哪怕你是原南越王室后人,只要不遵律令,就不能再做官;哪怕你是逃奴孤儿,只要识文知法,也能列名正籍。

这种结构的建立,是摧毁性的。

摧毁了他们骨子里对“权力”、“阶级”、“命运”的固有认知。

他们不敢承认,但他们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变天。

苍柳关口内,操阅营第七补编营指挥官周谨正在点验每日入关数据,供职堂南通分所同时递交今日登记明细,供赵应天亲自审阅。

周谨出身原南越西部小吏家庭,因识字入选供职堂,在秦王府开设初期考试中表现优异,被破格提入操阅营,经过三轮训练考核,正式任命为营指挥。

如今,他每日亲自负责边关事务,一丝不苟,处理数百份民籍文书,查阅供职记录,统筹边关行政军务。

秦浩钦点其名时,批注一语:“此辈为秦骨!”

周谨并未知道这句话,他只在履行职责。

“吴国边地,近日入境人次激增,七日内达一万五千四百三十二人,涵盖二十四类职业,多为文吏、流商、破产族户、学徒子弟!”

“愿登记者六成,欲观望者四成!”

“登记者中,三成愿意直接转籍,其余申请临籍试阅期!”

“试阅期为三月,期内享准籍待遇,受法庇护,但不得转让户权、土地,不得中止学习训练,不得随意离境!”

这一制度名为“借籍令”,由香妃一手拟定,秦浩亲自审阅通过,专为边境外来人口设立。

吴国朝廷一开始并不重视。

他们以为那是秦国诱降的一种伎俩,甚至派人探查。

可当这些“探子”真正踏入南疆,发现所谓“借籍”是有章有律、有约有据、有责有权的完整制度时,他们沉默了。

香妃更是在王都设立“借籍总录所”,每日发布借籍者名单,公开其表现、分数、考核内容、学习进度。

你不是来混吃混喝的。

你要读书,要学律,要写卷,要考核。

通过了,才有资格留下来。

否则,三月后请离境。

一套新制度,既严又稳。

又一次,从制度本身击败了外部质疑。

而当这套制度通过公榜公布,传回吴国边境时,吴国的边吏看完以后第一反应不是骂人,而是自省。

他们从未想过边境的管理也能这样做。

他们也想不到为何一个“试籍文案”能吸引成千上万人冒着风险踏入秦地。

答案很简单。

吴国不给他们未来。

秦国给了。

不一定容易,但起码有路。

这就够了。

边关西南,丹江郡内,吴国边军第三防线出现逃兵潮,七日内查出临阵逃散者一百七十七人,直接越境投向秦国苍柳关。

其中三十三人为旧军士,十二人为中级将吏。

供职堂接收所有人,立即启动“兵籍审查机制”,将其编入操阅营候补列。

操阅营编制因此扩容一成,补员八百人,正式以“南属操阅镇守营”名义列入秦军序列,接受东风军团直调。

秦浩亲批该令,言简意深:

“兵未动,人已来!”

“我不打,是他们自己走过来的!”

这一句话,传入南安、广溪、苍柳、丹江,传入吴国边地,传入楚国探子耳中。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场“战争”。

因为战争还没开始。

可他们已经输了。

输了边民,输了吏员,输了商队,输了归心,输了未来。

输得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甚至来不及骂一句“秦人无耻”,只看着一队又一队人从边关进了秦国,从此再未回头。

吴国西南,丹江以北,明溪郡。

这是吴国最靠近秦国南安郡的一郡,自古以来为商贾通道、粮草转运重地,原本由吴国西防总司统辖三军,设有五处营寨,兵力一万八千人。

可自南越归附以来,明溪地界动荡不断。

先是大批商队折道入秦,不再缴纳吴国商税;再是本地百姓听闻秦国开放临籍、可自荐入职,开始私下组团越境。

接着,地方士族中,原明溪郡五大家之一的“卢氏”在一夜之间撤出封地,举族西行,据传已在南安供职堂登记、并送出三子二婿入学堂与操阅营。

吴国王都震怒,当即下旨查抄卢氏在吴国境内所有田契、商铺、港口,但为时已晚。

(https://www.biquya.cc/id185607/567925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