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日,他们前往归籍村,看那些从吴国来的百姓,如何登记、如何读书、如何入学、如何耕种、如何轮训、如何入籍。
他们见到七岁童子,在讲堂上高声背诵《大秦律序》:“人之为人,以信为本。
为信者,履其事;履其事者,守其律!”
他们见到六十老叟,持籍卷拜官台口称:“老身无识,如今能识字、得田、有屋,有妻子无忧,求一正籍,以终余年!”
他们见到原吴国边军千总,脱甲入营,抱剑而誓:“我今归秦,不贪勋爵,但求新命!”
观察使团中最年轻者,户部正言吴叙,是位气盛之人。
此时在归籍村亲见之后,深夜独自写下评语:
“吾原谓国者疆土也,今始知,国者民心耳!”
这一晚,吴国使团七人皆不语。
他们不知该如何回报朝廷,因为他们手里只有一张张“秦国已成制”的事实,却没有一句“吴国尚有法”的话能说。
第八日,观察使团返回南安总署。
供职堂为其准备了最后一场汇报答问会,地点设在“政通厅”,这是南属总署内最大的公开厅堂,每月讲政、听民、述职、评吏皆在此堂。
今日主位不设秦王,也无贵官,坐在正首的是三人:供职堂首事,赈民司监察官,操阅营代表。
而坐在底座的,是观察使七人。
两方不设上下,只作对席。
他们不迎不拒,只请吴人一件件问,秦人一条条答。
许怀章发问:“归籍者若反,如何处置?”
供职堂首事回道:“先劝,后警,三次不改,依律逐籍,废权利,遣回原国,不再接纳!”
吴叙发问:“你等授吏,何不设爵?”
赈民司监察官回道:“民未熟,爵不立。
人未安,不谈贵。
先有法,后有名!”
观察使之一李中道提问:“若诸国皆来归,你等可收?”
操阅营代表道:“律不拒人,人皆可归。
但无籍不可得地,无奉法者不得入职,无愿守者不得登堂!”
整个问答之中,不见炫耀,不言强盛。
只有一条主旨:有法可循,有律可守,有人可用。
所有人来,不是投降,是改籍。
不是求庇,是愿入。
不是弃国,而是归制。
这一场对席下来,吴人无言,秦吏不动。
末了,香妃取出南属治理总署所撰《律序三编》、《供职文书条例》、《操阅人法合卷》、《归籍权利义务答册》一共七十四册,奉于吴国使团。
她只说一句话:
“尔等去后,不必为我言语,不必称颂不必辩驳,只需把这七十四册带回!”
“让尔等朝廷亲自看—”
“这天下,已成何制!”
吴国观察使团无人言语。
他们带着这七十四册,离开南安,返程之路上,全程沉默。
他们知道,这份回信,将改变一个朝廷的命运。
而那位坐在王都高位之上、怒斥“秦人惑世”的吴王,也许这次,真该低头了。
若还不低,那就等着,等着他最后的百姓,也一户户地走过边关,亲口说一句:
“我愿归秦!”
吴国王都,尚书台,清晨。
金钟尚未敲响,御道未开,户部正堂内已点起灯烛。
七位观察使方才入京,未得喘息便被召至宫中,命即刻上呈回报,不得延误。
七人整整坐了一夜,未眠,未语,各自将南属所见整理为文,誊录清楚,交由吏员分类封卷,再统一递入中枢书案,由礼部堂吏、内阁记事官、诏令校阅使三方各执一份存底。
而当吴王亲自召见观察使团时,他们已整整准备了四百七十二页文书、七十四册附卷、三十三份评语摘要与附言答案。
这些内容不带一句溢美,不写一个主观评判,皆为所见、所闻、所问、所触所得,全为冷文、实据、白纸黑字。
吴王坐于御座上翻阅两卷,脸色未变,坐姿未动,唯眼神渐沉,握扇的指节泛白。
而许怀章,作为观察使团的首席代表,终于开口。
“臣,不敢妄言秦制之高,但敢言我朝之衰!”
“秦不夺我疆、不破我城、不压我民,不发兵、不设伪王、不毁宗庙,然民心已失!”
“其制不在文,而在实;不在纲,而在行!”
“臣等目所能及者,皆是白丁识律、流民背书、士子竞考、商贾缴册、吏守分职、兵不扰民。
律条简而明,人心安而定!”
“而今吴人北归者,未言叛国,只称‘从新法、求正治’!”
“臣不知如何评说此举是否悖义,却知我朝律令废弛、人事难明、赋重法失、吏贵民贱!”
“民若从者,岂是奸佞蛊惑?实是制度不及!”
这段话一字未讳,堂内众臣皆骇。
但吴王未震怒,只是缓缓合卷。
他望着殿前七人,半晌沉默,忽而低声一句:
“可否学之?”
许怀章顿首而拜,声音微哑。
“可学!”
“秦之所为,不在新法,而在敢用!”
“其律不独绝,其策不玄奇,其人非贤哲,然其制之立,在于敢舍旧而推新!”
“若陛下愿除旧弊,清吏治,正赋法,立官责,通人路……吴国尚可回元!”
此言一出,堂中立刻分出反应。
兵部尚书霍廷章面沉如水,言道:“秦人施法以诱,非王道也,乃术数也!”
礼部尚书崔铭书则道:“法之所以行者,不独在纲,而在人心。
今吴心已乱,若再拘于旧章,只会失控更速!”
户部右郎中则叩首道:“臣虽愚昧,但在丹江见民渡河、弃籍、转名、入秦者,非贱民,乃农者、读者、商者、军者。
秦制之下,他们有得也!”
诸臣各言所见,朝堂争鸣。
而吴王却始终未发一言,只在诸臣争执到第二轮时,抬手止言。
“准礼部提议!”
“设‘改制内议使’,由礼部为首,刑部、户部、吏部、军议四司入列,各择能臣三十人,限半月之内,拟定‘吴国律改初章’,书成之后,由朕亲阅!”
“再设‘边政考察使’,凡自三郡边地有志从政者,可赴王都参考,择十之一录入‘新制入仕’,由吏部、户部备案,实职实任,试行三年!”
(https://www.biquya.cc/id185607/5679251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