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高武:我,修炼巅峰强娶长公主 > 第669章 夜袭边军

“我东风军团未曾出一兵越境,未设一关掳人,未派一卒招降!”

“人是自来的!”

“既自来,何谓‘强留’?”

陆启山神色未变,沉声答:

“此事我知。

然朝堂需面,若字句不明,便不能传信!”

张青松道:“那就请贵使回信时,写明—‘秦地未留,是我人自愿’!”

“此八字,足矣!”

陆启山低头点了点头。

“此字,我自写!”

“王上……也会认!”

张青松淡声道:“还有一点!”

“若市开之后,贵国再有兵将越境围堵、设关拦人、暗遣耳目通秦地作乱,则视为背信!”

“秦地虽未攻伐,但不惧战事!”

“吾等不求战,也不避战!”

陆启山轻声:“我自知!”

张青松翻卷收笔。

“如此,本次会谈,即可视为初议!”

“下一次,是否再议,是否设函,是否通章,是否互守—就看贵国自处如何!”

“若能守信,人不言而信;若不能,一切休提!”

“你们来的是人,走的也是人!”

“秦国不是收国,是收人!”

“你们要是还能守住自己的人,就管好!”

“要是管不住—我们接!”

“就这么简单!”

陆启山起身,拱手,不再多言。

当天下午,通商草议文稿交付咸阳军府备案,未行正礼,不设朝章,不传旨诏,只记于“民务互信卷宗”中,作为边政事务存档。

而秦国,也未发布告示,只于市坊贴出一行字:

“齐使来议,市可通!”

没有落款,没有盖章,就这么一行字。

但天下都知道—齐国,也倒了。

十八国联盟,如今连账面都不剩。

从齐国通使走后第三天起,东风军团的文书房开始接收边地请愿信,其中最大一类,是“旧户求归”。

大量齐地边境家族、小地主、旧部队官开始托人秘密递信,请求进入秦地暂居或转业,名义皆为“亲属投奔”、“技艺献呈”、“田地换粮”。

而归信营的统计也再次翻倍,仅五日内新增人员三万七千余人,其中齐地人士过半。

而整个边防的互市规模,更是在三旬内扩展至十七座集市,民间交易突破十万笔,往来商旅不下二十万人。

所有这些数字,都不需再解释。

它们是事实,是答案,是秦浩这一战—真正的战果。

他没动过一兵一卒,只是坐在咸阳,把整个十八国,一点一点,接了进来。

他不要胜利。

他要的是,对方自己认输。

这就是他要的结局—他们不是被打败,是自己跪下来的。

咸阳,入夜。

东风军团内务署后院灯火通明,各郡送来的边情月报已经摊满了整座长案。

张青松披着外袍,站在案前翻看各处归信数据。

秦浩在他对面,手里拿着一杯温茶,没喝,只是静静看着那张最新画出的舆图。

那舆图已不再是从前的“秦地疆域图”,而是更新后的“边境流向总览”,上面没有国界,没有政权划分,只有两个颜色。

灰色,代表非秦政区。

红色,代表秦政影响圈。

这些红色的点和线,从东南边境的五郡蔓延出去,连接至蜀地、吴地、楚地、齐地,甚至已经渗入晋境南边三郡,越国东岸四郡,像是无形的丝线,一寸寸将整个十八国拢进一个逐渐扩张的影子里。

那不是边疆,那是一片活着的土地。

秦浩将茶放下,开口:“红色部分,按当下流民密度与市集流通频次统计,现为实际控制线!”

“不是军事意义上的,而是人心!”

张青松翻开卷宗,快速点出几个关键数字:“本月新增归信户九万三千四百七十五人,其中齐地占比四成,楚地三成,余为吴蜀越晋!”

“现登记在册边地预备劳力达三十五万,实际参与开垦屯田者超过十八万!”

“边市往来人次累计一百一十三万,交易额三千七百万银铢!”

“其中最大市场为秦吴互通市,单日交易突破一万两!”

秦浩听得很安静,等他念完才点了点头。

“下一步,把边防互市标准化!”

“东风军团下设互市管署,设五级物资等级,交易品类一律登记,公平标价,不设官抽!”

“准许商户自设价格,但每笔交易必须有一纸‘互认信’,由市中三人以上担保为据!”

“从今日起,边贸即为国政之一部分!”

“这不是市坊杂事,这是国力之争!”

“他们若能靠货养军,我们就让他们的军买不到货!”

张青松写着,手未停:“属下明白!”

秦浩又道:“同时,内务署再扩一项!”

“开设‘登籍馆’,专收外来归信户籍,不设官审,不查旧职,只验三事:能读否,能耕否,能役否!”

“凡能三者之一者,可先行登记,待三月试期合格后,转为正式民户!”

“所有已登记家庭,按三人起分田,五人上限,十年免役,五年免税!”

“试期之内,可申请一次技能评估,若合格,按秦国现有各工坊等级编入技籍,赋固定薪资!”

“田地由农署划拨,工坊由工监统筹,薪金从国账出!”

张青松手微顿:“殿下,若照此行文,三月后户籍将激增,国赋压力巨大!”

秦浩看了他一眼:“不是所有人都会留下!”

“这批人里有真心来归的,也有混水摸鱼的,想捞便宜的!”

“所以我们要的,是在三个月之内,让他们自己分出高下!”

“真想留下的,就会干活、就会立功、就会守规矩!”

“不愿留下的,干不住、混不过,自然会走!”

“他们走,没关系,我们不要他们!”

“但他们留下,就是真人!”

“是以后打下所有新城的第一批‘本地人’!”

“他们不是外人!”

“是我们的先民!”

张青松写完最后一条,抬头:“属下明白!”

“那……军政那边,是否开始转策?”

秦浩点了点头:“可以了!”

“我们人有了,田开了,粮稳了,市通了!”

“接下来,轮到军了!”

“他们现在看着我们不动兵就坐不住,是时候该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不会打仗!”

“不是不敢打,是还没打就赢了!”

(https://www.biquya.cc/id185607/567924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