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一团的战士们在高兵的率领下,正在金乡接受百姓们热烈的欢迎,并与百姓们共同过着短暂的难得的美好时光。
一起享受打下金乡,缴获的鬼子仓库、物资库里大量的粮食和物资的时候。
另一边,小鬼子正在头疼着怎么围剿四处作战,而始终难以将其彻底围追堵截上的穿插一团部队。
此时的穿插一团经过迅速的发展。
已经由原本的3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马上就要接近6000人。
特别是从金乡又得到了百姓们热烈的欢迎。
不少老百姓们收到信息,提前让家里的孩子们收拾好了装备,带着包裹,直接强行塞到了高兵第一穿插团的队伍。
就这样,从金乡离开的时候,第一穿插团又增加了300多位金乡的人民子弟兵。
队伍在高兵的率领下,继续转战。
整个第一穿插团的兵力增长之迅速,完全超出了高兵的预料,更是超出了穿插团的各级干部们的预料。
特别是二营长董三刀,还有三营长何勇等干部,对于第一穿插团飞速的发展颇有些震撼。
这一切简直就像是奇迹。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不到,第一穿插团愣是从最初的1000多人四营的老班底,迅速发展到翻了将近六倍的兵力,达到将近6000人的规模。
而且是在小鬼子的眼皮子底下。
最让各级干部们佩服的是,即便是迅速的增加了这么多人,高兵依旧将整个穿插团指挥的是井井有条。
整个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迅速提升。
在快速的穿插迂回作战中,保证了6000多张嘴巴吃饭的问题,保证每一场战斗,队伍都能及时跳出日军包围圈。
让小鬼子对于出现在占领区腹地的这支大规模的穿插部队,是既头疼,却也无可奈何。
这就是作为指挥员的高兵的能耐了。
带着这么大一支部队在鬼子大后方来回的闯荡,稍有不慎就会被鬼子重兵合围。
然而,他不但可以带领这些队伍不断的打下一场一场的胜仗,打下一处又一处又一处的乡镇。
还能利用像是刻在脑袋里的军事地图,随时挑选出正确的穿插曲线,及时避开鬼子的重兵合围……
而带着队伍从金乡离开之后,高兵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中又带着战士们,打下了鬼子的另一座偏远的镇子。
那是离金乡足有十几里远的一处镇子。
而进攻这处镇子更是随机挑选的目标,根本不带任何的考虑。
主要就是考虑到周边日军的援军,可以迅速集结的队伍有多少,以及迅速抵达的时间是多少。
这样,高兵可以按照鬼子援兵抵达需要的时间,提前部署一切。
用高兵的话说:
“同志们,知道咱们第一穿插团成立,再加上不断壮大以来,我为啥一直在带着大家四处征战和小鬼子不断交锋吗?”
见干部们茫然摇头,高兵无奈地说道:
“道理其实很简单,原本咱们第一穿插团也就是第四营,只有1500人的队伍,也就是1500张嘴巴吃饭。
而随着快速的兵力扩充,眼下咱们已经有将近六千人的队伍,也就是6000张嘴巴需要吃饭。
我想问一问大家,这6000张嘴巴一次要吃掉多少饭呢?
自从咱们穿插团成立以来,我的要求是,每位战士每一天都基本上要吃饱饭,提供足够的能量。
毕竟每天要转战几十里的甚至几十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打仗所消耗的体能,实在是太夸张了。
所以吃饱饭是必须的。
要是这么计算,咱们每个人每天吃两斤饭,恐怕都不太够。
那么,将近6000人,一天的时间基本上就需要上万斤的粮食。
大家想想看,咱们这么多人要吃饭,如果长时间不战斗,不能随时打下鬼子的县城,乡镇和村庄,从而获取鬼子在仓库里囤积的粮食的话。
咱们这支队伍吃饭的问题,恐怕就成了最大的问题了。
到时候没有被鬼子围困住,恐怕都得被活活饿死。
毕竟咱们每个战士身上要求带的也只有三五天的干粮而已。
这意味着咱们最长的间隔时间就是五天左右。
五天之内如果不能打下新的乡镇、城池,从而获取更多丰厚的粮食的话,咱们队伍根本无法持久的和小鬼子作战下去。
干部们听罢,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仔细一琢磨,团长说的的确是太有道理了。
另外,为了维持将近6000兵力的第一穿插团的军心稳定,特别是指挥稳定,保证指挥可以抵达每一位战士,让全团的力量使在一处。
高兵也可谓是煞费苦心。
毕竟一个团将近6000兵力,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在八路军队伍里和国军队伍里,甚至是日军的队伍里,也不曾听说过。
所以随着兵力的扩增,高兵想了许多的办法。
比如当初还是四营的一千五百号精锐老兵。
这自然没得说,这是四营原本在中条山抗日联合的老班底,个个都是从山地作战中磨练出来的老兵。
最不济也都是在中条山一带新招收的民兵队伍。
而不是连半点军事基础没有的普通老百姓。
平康镇的时候,第一次招收新兵,而且一次性就招收了近千的新兵。
当时情况紧急,这些新兵同志们便直接被派到了驻守平康镇城门的战斗中。
而在战斗中,由于新兵们的战斗经验不足,当时伤亡了200多人,可把高兵给心疼坏了,自责坏了。
等到在平安县城又招收新兵的时候。
高兵将原本从平康镇加入第一穿插团的新兵战士们介绍给后来的新兵的时候,直接以老兵称呼。
之后,从平安县城离开,一路作战。
原本的3000多新兵,很快便成长起来。
尽管加入的新兵战士们可能加入部队几天而已,但是接下来又继续招收新兵的时候。
高兵向新来的新兵们介绍原本那些新兵的时候,都是以老兵的身份介绍。
总之,只要是前一批加入的在高兵下一次介绍的时候,那就是老兵的身份。
如此一来,新加入的新兵战士们,都以为面临的是第一穿插团,全是精锐老兵。
就这样,每一次加入的新兵,相对于整个第一穿插团的老兵数量来说,自然还差的远。
故此,军心就越发的稳定了,直到现在发展成将近6000人的规模。
而最近一次从金乡加入的300多号新兵战士,面临的则是5000多人的老兵。
在加入部队之后,这些老兵们迅速调教这些新兵战士们。
向他们灌输战场上作战的经验,以及如何开枪等各种军事基本技能。
并在一路上加以训练。
另外,早在平康镇和平安县城加入的那批新兵,经过一连串,在这五天之内甚至不下十数次的战斗。
的确成长的飞速。
再加上高兵也是舍得,鼓励新兵战士们上了战场,不管能不能有效的射杀敌人,只管开枪训练就好了。
用高兵的话说:
“这打枪也是打的多了就熟练了,听枪响也是听的多了,就习惯了。”
在这种迅速成长的环境下,战士们不惜用子弹直接进行实战训练,所以进步的异常迅速。
短短五六天的时间,当初从平康镇和平安县城加入的2000新兵身上,哪还看得到半点新兵蛋子的影子?
上了战场,一个个作战的心理素质相当的稳定。
端起步枪,不管枪法如何。
至少可以在一脸沉稳之中不断地拉动枪栓,向对方的日军进行射击。
……
太原城。
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部。
眼下,小小的第一穿插团竟是让日军第一军最高军事指挥官,鬼子司令员筱冢义男,以及鬼子参谋长北川为之头疼不已。
当初这支迂回到日军大后方的八路军队伍,还并不怎么起眼。
在这支八路军突袭了平康镇的时候,根据传回来的消息,这支八路也不过一个团的兵力而已。
当时没有人把这支八路军当做一回事儿。
后来这些八路直接打下了平康镇,又袭取平安县城,这才逐渐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力。
但即便是那一刻,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还有鬼子参谋长北川,依旧坚信,这仅仅是一两个团的八路军队伍而已,并不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留守在大后方县城、乡镇的野战军和治安军,就足以将这些八路军一举消灭。
然而,事实证明,这两个老鬼子想的太美好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第一穿插团一次又一次的出乎了这两个老鬼子的预料。
从打下平康镇和平安县城之后,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接着在钱庄更是动用三路兵马,覆灭了将近一个大队的日伪军。
那场战斗可把鬼子吓坏了。
小鬼子们这才意识到,这支迂回到大后方的八路军队伍,不止是只会搞些偷袭的小动作。
甚至还有在短时间内消灭一支日军大队的强悍战斗力。
当时钱庄的战斗简直快若闪电。
鬼子迅速派出的飞行中队赶到作战区域的时候,八路军已经不见了踪影。
整片区域只剩下大量日军士兵的尸体,还有满地战争的残骸和硝烟。
再之后,整个第一穿插团又在不断的征战之中,在日军大后方来回的转战。
不断的偷袭一些较为偏远的县城乡镇。
这些乡镇,日军驻守的兵力相对都非常少。
平时之所以没有被八路军部队趁机偷袭,主要一点原因是在日军的大后方。
一旦有八路军部队突袭,很容易就会陷入日伪军的合围之中。
所以,尽管日军派的驻军比较少,但是有大量伪军,还有汉奸们的帮忙,在小鬼子施行的以华制华的策略之中,倒是基本上维持了整个县城乡镇的治安稳定。
让日军尽可能地从大量占领区消耗的兵力困境之中摆脱出来。
而这个时候,高兵站了出来,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在鬼子的大后方不断的突袭这些鬼子防守兵力空虚的县城乡镇。
而每次偷袭完毕之后,高兵绝不恋战,顶多是一顿中午饭的工夫,席卷了鬼子的粮仓物资库之后,能拿的就拿走,拿不上的就地发给老百姓,或者是中途埋在大山里头,做好标记。
紧接着带着队伍迅速撤离。
摆脱鬼子援兵的合围。
再加上高兵每一次的进攻计划,都是随机选择,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律。
再加上这鬼子占领区的大后方,实在是太过的辽阔了,仅仅是面积就有上百,甚至是上千平方公里。
这让小鬼子到哪儿锁定这支八路军部队去?
而高兵一行更是时刻不停歇,这里打完转移到那里,那里打完转移到其他地方。
不断地挑着鬼子大后方的空隙,来回的钻,来回的跳。
第一穿插团的兵力又迅速的飞增。
从原本的1000多人,到眼下将近6000人的部队。
在迅速增加的队伍,通过不断缴获的鬼子军火库里的武器,整支队伍将近6000号的的兵力,有超过七成的战士是佩发了步枪的。
每个人配发的子弹,老兵们每人配发子弹将近100颗。
新兵战士们也至少每人配发20颗子弹。
换句话说,这么大批的新兵队伍,若是平常在八路军队伍,还需要相当数量的子弹进行练习的话,想要把战士们的枪法,迅速的训练出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和弹药。
而眼下,高兵带着这样一支由大部分的新兵战士组成的第一穿插团。
愣是在鬼子大后方,利用小鬼子的资源,迅速的让新兵战士们在不断的实战中飞速的成长。
啥意思呢?
整个团将近6000张嘴巴,饿了就打下鬼子的一些乡镇,直接打开粮仓,把肚子吃个肚圆。
渴了就直接找到鬼子偏僻的一些村镇,打下来,饮一场。
再加上一场场战斗,不断缴获的鬼子的物资,粮食,还有枪支弹药。
以战养战。
让整支队伍拥有持续的战斗力。
新兵战士们更是在一场场的实际战斗中,日新月异的进步着。
一点不夸张的讲,就像是高兵所说的那样。
在不断的征战中,新兵战士们在一天的实战中积累的经验,甚至抵得上平常时候,新兵们进行一个月的训练。
那么这些加入第一穿插团已经有五六天的战士们,就相当于那些已经加入部队训练了五六个月的新兵。
可想而知军事素养已经相当扎实了。
……
第一军司令部内。
筱冢义男和北川正在研究要如何寻找到第一穿插团的作战规律,从而找机会提前动用兵力,将其一举覆灭。
这样一支规模逐渐壮大的八路军队伍出现在大后方,对于日军治安稳定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特别是按照日军的情报。
这支出现在大后方的八路军部队,番号为八路军三八六旅独立团第四营队伍。
以前似乎是从中条山一带转战到太行山,这才并入了独立团,成立了第四营。
之后便趁着反扫荡之迹,突破重围,迂回到了大后方。
队伍更是迅速壮大,不久之后改了番号为八路军386旅第一穿插团,拥有3000多号兵力。
之后,在一路的征战之中,这支队伍都在不断的招收新兵。
到现在为止,这支队伍据情报探查,已经有将近6000兵力!
如此兵力,而且拥有相当数量的精锐八路军老兵,作为主要战斗力。
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
再加上日军的大后方也主要是一些治安军,连二流战斗力都算不上。
真要是遇到了这第一穿插团,能有多少胜率呢?
综合以上因素,日军想要迅速地消灭着第一穿插团的话。
第一,需要确定第一穿插团具体作战的地区,然后提前进行部署,甚至是设下陷阱,将整个第一穿插团一举围困,并将其消灭。
而筱冢义男认为,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日军如果动用野战军的话,也至少需要将近三个联队的兵力。
而如果是动用治安军的话,恐怕一个师团的兵力都够呛。
另外,想要全歼这些八路更是困难。
这些八路军在敌后穿插、迂回作战的期间,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机动性,基本上没有哪一天是不移动的。
在司令部,鬼子展开的作战地图上,不停地变幻着位置,让日军根本无法确定第一穿插团的具体所在。
这就是高兵选择的机动性战术。
在分析第一穿插团作战风格的时候,鬼子参谋长一脸感慨道:
“将军阁下,尽管是敌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敌方的八路军指挥官是个运动战的行家。
他率领的这第一穿插团,从我经情报来讲,大部分都是一毫无军事素养的新兵,也就是普通老百姓组成。
然而在我军腹地,他竟然能迅速地将他们整合起来,而且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地跳跃在我军的大后方,各大县城乡镇之间。
来回的通过进攻,供养这支部队,持续不停的在运动战中袭扰我军的大后方。
在貌似永不停歇的运动战中,我军无法锁定这第一穿插团的具体位置,想要将其消灭就显得异常困难。”
筱冢义男对此并不否认。
当时得知这第一穿插团又是那八路军独立团下属的队伍时,这老逼这老鬼子的鼻子都快气歪了。
他总觉得这八路军独立团,还有那李云龙,就像是大日本帝国的克星一般。
尽管只是个小小的团级作战段位,却总能整出各种让他大出意外的花样。
这一次似乎又是如此。
这样一支迂回到日军大后方的八路军队伍,竟然由一个营迅速扩展到了一个团,甚至眼下已经拥有超过一个旅的规模。
实在是令人惊讶的同时,又大感愤怒……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82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