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
事件被不断的酝酿和发酵。
日军在太原城内驻扎的,层层防御,守卫森严的第一军司令部,竟然遭到了八路军小股作战部队的突袭。
整个司令部在炮轰下陷入一片火海。
甚至听说还当场阵亡了一位日军中将。
还有传言,就连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都在这场炮轰中深受重伤,险些死亡。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甚至是有事实依据的。
就连不久之后,八路军方面也在宣传的报纸之中,刊登了这则消息,承认是八路军派出的小股作战部队,偷袭了鬼子第一军的司令部。
此消息一出,整个晋西北,整个三晋,乃至整个华北,都是一片震动。
鬼子第一名司令部向来处在鬼子的大本营。
一直以来,安然无事。
从来没有遭到过任何的危险,这次竟然被八路军的一支小股作战部队突袭炮轰。
还闲些炸死了鬼子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
这样的消息如同风暴,带给日军的是耻辱和震撼。
带给各方中国军队还有百姓们的,则是振动和佩服。
还有莫名诞生出的希望。
一直以来,整个华北的局面都是敌强我弱。
不管是八路军,晋绥军还是国军部队,都在不断地遭到日军的进攻和讨伐。
中条山战役结束之后,中央军直接退到黄河以南。
晋绥军被日军打的龟缩在黄河以西,偏安一隅,没有任何的作为。
八路军太行太岳根据地也是不断的遭到日军的大扫荡。
特别是五一大扫荡前后,八路军在冀中,太行,太岳等根据地的部队都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原本数十万的八路军部队也因此减员了将近一半。
在鬼子掀起的大扫荡期间,八路军部队的伤亡情况是相当糟糕的。
在这一系列的扫荡作战之中,日军似乎也向整个中国的各方武装证明了一个事实。
即便太平洋战争爆发,即便美方对日宣战,即便鬼子将处在中国的大量精锐作战部队,不断地向太平洋主战场抽掉。
但是留在中国境内的小鬼子,依旧强悍。
另外,正面战场上原本不信邪的国军部队,原以为八路军都能轻而易举的打破鬼子的大扫荡。
他们国军主力军肯定也能啊!
谁知道,接着就打了耻辱的败仗。
最终,各方算是看明白了一个道理。
小鬼子随着精锐不断向太平洋战场的抽调,实力的确是削弱了不少,但是依旧强悍。
至少国军,晋绥军还是打不过小鬼子的。
唯一能对付小鬼子的,也只有处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部队了。
一个多月前,日军动用了两支旅团,四支联队,整整十二支步兵大队的兵力进攻太行根据地,结果连门户都没有打进去。
就被八路军第一穿插团,联合着晋西北铁三角击溃。
接着没多久,这八路军竟然又派出小股作战部队,一举突袭了鬼子第一军司令部。
连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都险些被斩首!
一时之间,在百姓还有各方势力的眼中。
八路军成了在整个华北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也成了各方战斗力的衡量标准。
比如这战斗力的天花板,自然是八路军。
就连日军相关情报分析之中都直接指出:
面临的中国武装,战斗力是这样划分的:
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大于中央军,大于晋绥军,大于地方国军。
百姓们,特别是一些占领区的说书先生们,更是拿八路军作为战斗力的天花板。
同时用来衡量其他的队伍。
比如有一位说书先生是这么说的:
咱们中国武装力量里边,八路军部队的战斗力是最强悍的,如果咱们把战斗力分成八层,那么八路军部队就属于第八层战斗力,俗称八路军。
另外,晋绥军部队里边的傅将军是最能打的一位将领。
他率领的部队,可以称为七路半,所以傅将军有个外号也叫七路半。
意思是很能打。
但是呀,比人家八路军还差半路。
至于中央军的战斗力,顶多六路!
地方国军的话,连五路都算不上。”
于是就有人发问了,“先生,那小鬼子的战斗力是多少路呢?”
先生笑着说道:“鬼子如果是甲种师团的野战军的话,和八路军的战斗力是相近的。
如果是鬼子治安军的话,顶多也就是六七路的战斗力。
远不是咱们八路军的对手。
如此分析各方中国武装战斗力的方式,的确新颖,得知消息的八路军干部们对此也是哭笑不得。
消息传到八路军总部之后,老总倒时笑着说道:这说明百姓们对咱们八路军的战斗力是认可的,最高战斗力就是第八路战斗力,说出去,咱们八路军部队脸上都有光啊!
……
……
八路军部队一片欢天喜地的时候,日军队伍却是愁云惨淡。
源于在八路军手上一次又一次的失利。
日军的军威在八路军这里是一次又一次的遭到了冲击。
特战队炮轰鬼子第一军司令部的事件随着发酵,越发的吸引了各方的注意力,成为了整个三晋的焦点。
日军方面对此开了多场会议,各方军官进行了多次的自我谴责。
另外,为了保证司令部安危,筱冢义男提出,要加强司令部的安保,其他各个县城指挥部的安全要特别加强。
随时提防八路军小股作战部队,进行的斩首行动,针对帝国的军官们进行暗杀。
此时,因为鬼子司令部被炮轰的消息扩散。
忙的焦头烂额的日伪军们自然顾不上其他的事情。
另一边,趁此之际,高兵却是直接在第一穿插团指挥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之中提出:
“咱们各营要加强筹备这场冬季大反攻作战,在这个节骨眼上打响,是最能让小鬼子措手不及的。
大家随时准备着,指挥部一旦传出命令,随时展开这次的大反攻。”
而为什么不是眼前就直接展开这场冬季大反攻呢?
高兵在等什么呢?
他在等一场大雪。
既然是冬季大反攻,最好是有一场大雪覆盖下来。
当大雪降下来之后,整个晋西北的温度也会降到一个极低的点,异常寒冷的天气下,小鬼子大多都会蜷缩在占领区域的屋子里,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跑到八路军根据地来大扫荡。
另外,有了大雪的遮掩,部队转移起来也方便得多。
第一穿插团为了此次的冬季大扫荡,那可是特别打造了冬季作战的部队。
“寒冷的天气是不分敌我的,咱们冷,小鬼子也冷。
咱们的特别冬季作战部队,只要加强了御寒的装备,在小鬼子扛不住严寒的情况下,咱们反倒能够占据绝对的优势。”
如此分析之后,高兵向负责此事的政委杨毅问道:“老杨,战士们御寒的装备准备的怎么样了?”
杨毅点了点头,一脸自信道:“老高,你就放心吧!
如今咱们就缴获了不少的棉花,再加上咱们武装夺取的现金,又从鬼子占领区,包括国统区,买了大量的保暖物资。
这次可全部都派上了用场。
棉衣,棉鞋,棉帽,甚至是棉手套。
咱们此次特别打造的冬季作战部队,就算是战士们趴在满是积雪的大地上进行一整天的战斗,也绝对不至于冻着!”
这话说的参与会议的军事干部们无不是精神大震。
第十连连长许武则是感慨的说道,“说起来真是有些感慨,回想一两年前,那时候咱们八路军部队哪有这个条件?
别说是棉衣,棉裤,棉手套了,过冬的时候能有件夹层的衣服穿就不错了,里边夹点儿带着疙瘩的棉花坨子,勉强也就御寒了。
因为这种情况,每年到了冬天就是咱们八路军部队最难熬的时候。
压根不需要小鬼子大扫荡,咱们有不少战士就因为寒冷的天气病倒了。
小鬼子更是可恶,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就对咱们根据地进行经济和军事上的封锁。
让咱们买不到一点过冬用的军需物资物资。
不管是煤炭,棉花还是衣物,都没有,咱们只能挤在一块儿御寒。
睡觉的通铺就像是冰窖似的!
最冷的时候门口撒泡尿,不过片刻的功夫就给冻成了冰。
有时候想想,这冬天真不是给人活的。”
高兵说道:“所以趁着现在咱们第一穿插团的条件还算可以,更应该扩大战果,从小鬼子的手上缴获更多的物资。
否则今年的冬天咱们有棉衣棉裤穿,或许到了明年天就又得挨冻了。”
说到这里,高兵又望着参谋长冯远,问了一句:“老冯,咱们大量打造的雪橇装备,都已经准备好了吧?”
冯远点了点头。
高兵说道:“这有了装备,缺乏的就是训练了。
雪橇这种东西并不难学,只要抓紧时间训练,有个三两日就学会了,咱们对战士要求的也不高,只要能够在一些地势由高而下的地面上,利用雪橇快速的俯冲而下,提升整体队伍的机动性,就足够了。
另外就是多打造一些雪橇车,用来运输物资,用绳索搭在肩膀上,一个人甚至能轻轻松松的拉运个一两百斤的物资,这可比平常时候方便得多。”
参谋长冯远点了点头,“团长,您就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夜里温度再次骤降,即便是穿着厚实的棉衣,还是觉得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
参谋长冯远和政委杨毅冻得躲在指挥部的内屋里,就着一盆炭火取暖,而高兵则是站在院子门口,望着遥远的天色。
杨毅用肩膀撞了撞冯远,笑着说道“你说老高这么认真的在院子里看什么呢?”
冯远道:“这还用想吗?估计还是在惦记着这场大雪呢!”
杨毅叹了口气,“是啊,这场冬季大反攻,如果能有一场大雪作为遮掩的话,肯定是最好的。
只是也不知道这老天爷肯不肯赏脸了。”
“老高老高,赶紧进来烤烤火,暖和暖和身子吧!别没把大雪给盼过来,再把你这团长给冻倒了。
咱们全团上下这么多战士,可都等着你统筹全局,指挥呢!”
生怕高兵冻着的杨毅,冲着院子外面喊道。
高兵应了一声,带着一身的寒气返回了内屋,掀开帘子走了进来,由于温度的转变,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说了一句:“这晋西北的天气还的确是的吓人!”
“老高,你还是坚持要等到这场大雪?
要知道咱们此次做出的冬季大反攻,眼下基本上已经到了最适合启动的时机。
鬼子目前的注意力还在被炮轰的司令部方向。
咱们这个时候突然出手,肯定能打小鬼子一个措手不及。
随着时间的继续延长,鬼子万一缓过劲来,或者是咱们冬季大反攻的作战消息,不小心走露,那可就不妙了!”
参谋长冯远对此深以为然。
等一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下来的大雪,的确是有点不太靠谱。
然而高兵对此却是信誓旦旦。
“你们放心,这场雪我说会来,他就一定会来!”
杨毅忍不住乐道:“老高,你这话说的是不是太自信了?搞得你像是那专管下雪的雪神似的!”
高兵笑着开了句玩笑:“我自然不是雪神,但是雪神我还是搭得上话的,我让他下雪,他必须得给咱面子,这话我说的!”
一时之间,冯远和杨毅被逗笑了,整个屋子里传出一片笑声。
但实际上,冯远和杨毅不知道的是。
高兵可不是在吹牛。
高冰算了算时间,眼下是42年的冬天。
按照高兵的记忆,42年的冬天,的确是在晋西北下过一场特别大的大雪,当时高兵也是浏览网上的一则帖子,通过记载的史书上得知的这个消息!
而眼下的亮剑世界,也基本上是符合历史的走向。
所以高兵可以断定,这场大雪肯定会来的,只是具体的时间点,他不太确定罢了。
就这样,一连又等了两日,就在高兵也有点失去耐心,认为是自己记错了时间,这场大雪或许真的等不来了。
当天傍晚,灰色的苍穹上忽然飘起了雪花。
起初还只有豌豆大小,逐渐演变成拇指大小。
一场鹅毛大雪,就这样纷纷落落的在晋西北的大地上洒落下来。
高兵翘首以待的大雪,终于来临了……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7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