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冬季大反攻,按照咱们提前制定过的三个阶段的作战计划,第一个阶段就是针对阳泉县周边的偏远乡镇发起突袭,一举夺取这些鬼子驻守兵力空虚的乡镇。
另外不同的是,这次咱们打下来乡镇之后,那可是要牢牢的守在手中。
甚至逐渐将这些乡镇转换为咱们第一穿插团的牢固根据地,而不像是以往一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被鬼子彻底被鬼消灭,打下乡镇缴获物资之后,就被迫撤离。”
在随即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当高兵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思想之后,干部们纷纷地思索着自己的想法。
“老高,即便咱们此次针对的作战目标是阳泉一带鬼子偏远的乡镇。
这些乡镇对于小鬼子而言并不是军事重心,也不是经济中心,另外驻守的兵力也很少。
我听说夸张的地方,一个镇甚至只有三五个小鬼子负责管理,这种地方,咱们轻轻松松的就可以打下来。
只是这乡镇打下来之后,后续肯定要涉及到防御的问题。
小鬼子难道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打下阳泉附近的这些乡镇吗?
一直以来,鬼子愿意留给咱们的地方,只有这郊区的农村,还有广袤的山区。
因为这些地方在小鬼子看来,连鸟都不愿意在这里拉屎,鬼子每次大扫荡,把咱们的队伍赶走之后,也并不会在山区和农村驻扎,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这乡镇不同,即便是偏远的乡镇,小鬼子恐怕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占领。”
高兵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政委杨毅的担忧。
这一点他也是考虑到了的。
“所以说咱们这次冬季大反攻,针对鬼子的乡镇发起进攻,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仅仅是咱们第一穿插团的话,肯定吃不下,搞不好还会撑死。
这种事情,自然是有了好处,大家一起分享,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立马回过神来的杨毅笑着说道:“老高,你这意思是……”
高兵笑道:“既然是冬季大反攻,只有咱们第一穿插团这一支队伍,自然是不太像样。
所以我还准备通知新一团,新二团包括独立团,让三位老团长全部参与到此次的作战之中。
这次就由晋西北铁三角,外加上咱们第一穿插团,共同掀起这次的冬季大反攻!”
会议结束之后,高兵是说干就干。
此事,第一穿插团在进一步击退了鬼子的大扫荡之后,在牛口村附近也打造了较为稳固的驻扎地。
另外,电话线也已经连通了新一团,新二团与独立团,便于四个团之间的联系。
高兵第一个拨通的是老团长,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的电话。
“喂,团长,是我,高兵!”
电话里,高兵一开口,另一边,李云龙乐道:“这什么风,把你小子吹到老子这儿来了?
自从你小子当了第一穿插团的团长,可以有一段时间没和老子联系过了吧?”
高着道:“老团长,这团里工作繁忙,我也就没找到时间。
另外,只是打个电话也看不到人,这不是越联系越想念老团长了嘛?
这不,眼下有了好事了,我这第一个就想起来老团长您了!”
李云龙乐道:“行了,你小子少拍老子马屁,说说,好事?到底是啥好事?”
高兵不再犹豫,就把自己准备掀起此次的冬季大反攻,进攻鬼子在阳泉一带的偏远乡镇的作战计划,向李云龙和盘托出了一遍。
李云龙听罢,顿时大喜。
这家伙是三天不打仗浑身就痒痒,冬季大反攻这么大的阵仗,太适合李云龙的胃口了。
“好事,他娘的,天大的好事,你小子可是给咱老李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了。”
李云龙快乐坏了,紧接着竟是在电话的另一头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意思是,这事儿咱偷偷干?”
电话的另一头,高兵满头黑线,只得开口说道:“老团长,这事我已经向上级汇报过了,旅长,包括老总,都同意了我们此次的作战计划。”
李云龙听罢,大笑起来,“那就好,那就好,老子还以为你是不经请示,私自作战呢!”
高兵一时无言以对。
心道这我哪儿敢呀?不是谁都和你李大团长一样,脑袋大,面子大,没事隔三差五抗命着,脑袋还能好好的长在脖子上。
电话挂断之后,高兵紧接着又联系了老团长孔捷,以及新一团团长丁伟。
不愧是晋西北铁三角,在打仗上瘾这方面。
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那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听说有仗打,三位团长当即就在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起此次针对日军偏远乡镇的冬季大反攻作战。
就这样,时间一晃又是两日。
纷纷落下的鹅毛大雪已经彻底停歇,将整个晋西北包成一片银装素裹,随着时间的延续,下雪不冷,化雪冷,当原本覆盖在地面上的雪花逐渐融化时。
利用雪橇之类的雪地运行工具,就更加的方便了。
就这样,在15日清晨。
按照第一穿插团与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共同制定好的作战计划。
在清晨八点钟左右,高兵率领第一穿插团力作战部队,分成多路,向阳泉下辖的偏远乡镇出发。
李云龙则是将目标放在平安县城所辖的一些偏远乡镇的身上。
孔捷负责的是谭县附近的偏远乡村。
丁伟则是率领部队直奔寿阳范围内的一些偏远乡镇。
此次的冬季大反攻作战,原本是由高兵率先提出,原本是预备以第一穿插团为作战主力。
但随着演变,晋北铁三角三个团的部队也参与其中。
接着是由旅长在旅部亲自制定的全盘作战计划。
最终参与的队伍不止是晋西北铁三角三个团与第一穿插团。
甚至包括771团772团,和不少新编团队伍,全部参与其中。
为了全力支持此次的冬季大反攻作战。
总部的兵工厂和被服厂也是迅速的运作起来,特别是被服厂,将入冬之前大量筹备的棉花等御寒物资,全部动用起来。
赶制了一大批的棉衣,棉帽,棉裤,棉鞋等等。
用于打造冬季作战部队,在抵御严寒的前提下,展开此次的冬季大反攻。
据说另一边,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美方对日宣战。
日军的情况每况愈下,国内用于军事作战的物资是越发的捉襟见肘。
再加上原本有80%以上从美方进口的石油,被彻底的断掉之后。
日本本土的经济越发达凋零,用于军事上的物资和资源日益减少。
此时是个明眼人,基本上都能看得出来。
这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必将以日军最终的战败为落幕,眼下的小鬼子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正如在指挥部吃缴获的日军罐头的时候,高兵打开其中一个罐头之后说道:
“大家瞧瞧,抗战初期的时候,咱们缴获的小鬼子的罐头那是啥做的?
纯牛肉做的!
一口吃进嘴巴里,那叫一个实在。
现在呢,这罐头是啥做的?
杂肉,甚至还掺杂一些不知名的杂粮,糊弄小鬼子给做出来的。
这说明啥?”
有连长笑着说道:“团长,这说明小鬼子现在这罐头的做工是越来越不行了。”
高兵却是摇了摇头,“这背后还有深意,这说明鬼子的物资供应不足,小鬼子现在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苦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撑部队的作战。
所以就连这牛肉罐头都开始糊弄着生产,以节约资源。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冬天,对于咱们来说是不好受,但是咱们八路军今年来条件改善,至少还有棉衣穿。
至于那占领区的小鬼子,恐怕连棉衣都没得穿喽!”
而事实如何呢?
也的确如此。
此时的日军部队由于后勤供应的不足,往年每隔两年都会发一套的厚实的棉衣,眼下已经隔了三年都没有发了。
在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大部分的小鬼子还是穿着几年前所发的破棉衣御寒。
而这些棉衣由于在战场中极容易造成破损,早就已经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坑坑洼洼的。
但就算是这样,有的穿就没错了。
另外,当初中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小鬼子为了打造精兵作战部队,鬼子对于士兵每日的军粮供应,那是有相当讲究的。
每天要吃多少精米,吃多少肉,配多少盐巴和味增,条条框框都列举的清清楚楚。
能保证作战的士兵获取每天的营养所需,保证体能和健康,最充分的发挥战斗力。
按照当时的标准,每个小鬼子每天能吃精米将近两斤,精肉将近半斤,再加上各式的盐巴味增之类,甚至还会发一些小零食,随时在战斗之余,饥饿的时候补充体能。
那时候鬼子的作战部队后勤供应充足。
鬼子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简直不要太好。
而眼下的却是今非昔比了,鬼子们的伙食标准是一降再降。
早就没有标准了,是逮着什么吃什么。
几个月前的大扫荡中,其实日军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在沿途扫荡的时候。
打进村子里,一群小鬼子就像是饿极了眼睛的老狼一般,见到什么吃什么。
地里的红薯,家里随便搜出的玉米坨子,有些甚至半生不熟的就往肚子里塞。
可想而知,面临这个严寒的冬天,小鬼子的日子过得有多苦。
此时,阳泉县城内。
日军部队大概的情况是这样的:
分为几类,一类是近期临时驻扎在阳泉的日军野战军,这些部队的军需物资是由日军军方直接供应。
往年后勤供应充足的时候,这些家伙的生活简直不要太优越。
但是眼下却不行了,棉衣穿的是几年前满打着补丁的破棉衣,有些鬼子大冬天的甚至还穿着夏天的军靴,脚上早冻出了恶疮。
第二类则是长期驻守在阳泉的日军治安军。
说起来,这鬼子治安军的小日子,过的倒是比鬼子野战军舒服得多。
毕竟平时在县城里,不管是路卡还是收各种税务,总归是能搜刮一些民脂民膏的。
再加上平时鬼子的野战军是瞧不上二流战斗力的治安军的。
这下子倒是反过来了。
这些治安军们一个个穿着暖和的棉衣,登着暖和的棉鞋,满是鄙夷地望着那些可怜巴巴中穿着破棉衣,还得巡逻站岗的野战军士兵们。
守在城门口的小鬼子握着手中平时还没什么感觉的步枪。
此刻,这由铁打造的步枪,却不断的传来刺骨的冰寒,以至于鬼子不得不将两只冻得像是冰块的手缩回袖筒里,然后就着袖筒,胡乱的抱着怀中的步枪,就算是警戒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在以往遇到敌情,第一时间就可以拉上枪栓,扣动扳机开枪。
而现在呢?
如果再遇到敌情,等鬼子把手伸出袖筒,接着拿起冰凉刺骨的步枪,哆哆嗦嗦的拉上枪栓,再瞄准敌人,用几乎冻肿的手指抠动扳机,时间上,恐怕会翻上好几倍。
这就是此时阳泉一带的日军部队与八路军部队现状情况的对比了。
15日清晨八点左右。
高兵将第一穿插团分成五六路部队,分别向阳泉所辖偏远的一些乡镇,西乡,南乡,小洼乡等地进发。
乡和镇在这时期并不属于同一行政级别。
镇要比乡大上不少。
第一穿插团此次进攻的目标主要是五乡三镇。
由于这些乡镇地处偏远,鬼子驻守的兵力并没有多少,往往只有极少的小鬼子配上数量更多一些的伪军部队,还有宪兵队的小鬼子,就管控了整片地区。
所以想要趁着鬼子乡镇兵力空虚之际,打下这些乡镇,对于第一穿插团的精锐部队来说,简直不要轻而易举。
另外,以第一穿插团如今越发壮大的兵力,即便是分成八路部队。
每一路也至少有1000多兵力,将近一个团的队伍。
原本想要攻打下这些偏远的乡镇,或许只需要一个连一个排就足够了,可为什么要派出将近一个团的兵力呢?
高兵主要是考虑到,在打下这些乡镇之后的防御战。
一旦鬼子的这些乡镇被战士们攻取,小鬼子肯定会从其他个县城曾派援军过来。
所以此次冬季大反攻的作战重心,其实不在进攻上,而是在各大县城的防御上。
鬼子对付八路军,一直以来最头疼的就是找不到八路军部队确切所在的位置。
眼下如果打下这五乡三镇之后,八路军部队势必会驻守在城内,鬼子有了目标,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乡镇被八路军占领。
肯定会动用兵力进攻,重新夺回乡镇。
所以这接下来的防御作战,才是重头戏……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77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