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第一传插团对大平乡,青叶乡和封锁,让日军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感到惶恐。
他们认为,这是第一穿插团企图打通八路军在晋西北的根据地,到中山地根据地的联系通道。
一旦这两块根据地八路军联系到一块。
对于日军来说,威胁可就太大了,原本还可以逐个击破的八路军根据地,越发的尾大不掉。
于是,日军开始向大平乡,青叶乡的方向增兵。
此时,齐镇已经被第一穿插团彻底掌控在手上,再加上驻守的兵力很多,借助特别坚固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炮楼和防御工事,以及碉堡。
日军暂时也不敢大举进攻齐镇。
鬼子唯一能做的就是保住卡在中条山根据地到第一穿插团根据地之间最后的青叶乡,大平乡。
而日军的援兵从各个方向向青叶乡,大平乡增援的消息,传到第一穿插团指挥部之后。
高兵的嘴角挂上了笑容。
这正是他想看到的一幕,这次围绕着大平乡,青叶乡的封锁,就是冲着鬼子的援兵来的。
这一点高兵非常清楚,如果想直接强行打下青叶乡,大平乡,这次小鬼子有了防备,中央突破法也已经用过一次,同样的招式,再用的话就不灵了。
所以想打下日军特别防守的大平乡,青叶乡,自己部队的伤亡肯定难以避免。
所以,高兵决定另辟蹊径。
只是将大平乡,青叶乡进行封锁,让小鬼子率先扛不住,心里防线崩塌,自然也就不攻而破了。
一切按照高兵的计划进行,在日军的援兵火速向青叶乡,大平乡增援的途中。
高兵下令,各主力部队在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配合下,依托着周边的地形地势展开层层阻击,梯次设置。
对前来增援的日军援兵造成更多的创伤即可。
命令下达之后。
第一穿插团在地方军和民兵部队的配合下。
好家伙,把日军其他县城乡镇通往大平乡,青叶乡的沿途山道上,到处都设下陷阱,埋设了大量的地雷。
鬼子每经过一段地方,就会遭到一段伏击,一路推进的相当的艰难。
这正是八路军部队对付小鬼子常用的游击战术。
一直以来,如果是在地市开拓的疆域上,进行面对面的阵地战,或者是正面交锋的话。
对于日军而言,想要击败弹药落后,装备稀缺的八路军部队,简直不要轻而易举。
但日军最怕的就是在山区和半道上遭到八路军的伏击,或者是被八路军打游击。
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战士们会借助适合隐藏的地形地势,东打一枪,西打一枪。
往往打的小鬼子晕头转向。
日军最头疼的是,根本无法锁定那些土八路具体所在的位置,对方压根儿不和你硬拼。
偷袭上两枪,给你的队伍造成一两个伤员,扭头立马就撤离。
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一个两个的伤员,一路叠加过来,这里两个那里十几个,那里再来几十个。
同样能够对日军部队造成巨大的伤亡。
更别说如今的第一穿插团,装备发展的十分迅速,就连地方军和民兵部队,跟着第一穿插团吃肉喝汤,部队的装备水平同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比如在几年前,八路军的主力作战部队,或许人均两个人都扛不上一条枪,兜里也没有多少发子弹。
但现在,即便是第一穿插团附近的地方军和民兵,两个人扛一条枪,这是最起码的。
一些富裕的地方军部队,每个人甚至能够配发20发子弹,用的那可是几乎崭新的三八式步枪。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实力已经被大大削弱的日军战斗力极大程度的下滑。
沿途的战斗爆发之后,即便是地方军和民兵部队,同样和小鬼子打的是相当火热。
另外,按照高兵的命令,当日军的进攻较为猛烈的时候,带队的区小队的队长,县大队队长,直接下达命令。
“同志们,立刻撤离!高团长的意思,咱们沿途阻击,不断的偷袭小鬼子就行,不要和鬼子硬拼!”
这也正是高兵此次进攻青叶乡,大平乡的作战战术,
对大平乡,青叶乡进行外线的封锁,引起日军的恐慌,然后在中途不断的阻击日军增援的兵力。
但并不和鬼子的援兵硬拼,如果双方爆发交锋之后,鬼子的火力凶猛,伏击的队伍完全可以选择撤离。
至于日军向青叶乡,大平乡增派的援兵。
用高兵的话说:
去就去吧,也不差这些队伍。
这小鬼子想打破咱们的封锁线,把援兵送到大平乡,青叶乡,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鬼子想把增援过来的兵力再重新撤出青叶乡,大平乡,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鬼子增派过来的兵力越多,这大平乡,青叶乡内日军投放的兵力,人力和物力就越多。
一旦被咱们打掉青叶乡,大平乡,对于鬼子而言损失也就越大。
咱们耗得起,小鬼子未必耗得起,比的就是耐心和信心。
就这么着,在第一穿插团的战士们和地方军以及民兵部队的沿途阻击之下。
日军大量增配的部队,还是顺利的抵达了大平乡,青叶乡。
在日军第一军司令部的鬼子司令官筱冢义男得知消息。
援兵已经顺利驻扎在青叶乡,大平乡,到目前为止,大平乡,青叶乡原本守军的力量已经翻了两三倍。
仅仅是一个大平乡,就驻扎了将近一个大队的兵力。
外加上相当数量的伪军协助防守,整个大平乡可以说是被防守的固若金汤。
如此一来,筱冢义男松了口气。
自认为高枕无忧,可以安安心心的睡上几夜的好觉了。
然而,让筱冢义男有些愕然的是,即便大平乡,青叶乡增派了援兵,但是根据前线传来的消息,那高兵派出的封锁青叶乡,大平乡的作战部队,依旧没有撤离。
整个大平乡,青叶乡依旧处在那些该死的土八路的封锁之中。
但凡有日伪军队伍进出大平乡一带,和青叶乡一代,依旧会随时遭到附近潜伏的八路军部队的伏击。
再加上青叶乡,大平乡地处的位置奇特。
开大平乡和进入大平乡,其中有许多延绵的山道和茂密的丛林,非常适合潜藏和隐藏部队。
对此,日军也是无可奈何。
可八路这一回似乎是铁了心了,要彻底封锁大平乡,青叶乡。
援军并已经增援到青叶乡,大平乡之后。
消息传回到鬼子司令部,鬼子参谋长北川向筱冢义男汇报道:
“将军,我军派出的各路援兵已经顺利地进入大平乡,青叶乡驻扎。”
筱冢义男点了点头,然而还不待脸上露出几分笑容。
只听见北川继续说道:“只是,将军,根据我军侦察人员探查,处在青叶乡,大平乡外的那些土八路依旧没有撤离。
他们似乎还在继续对大平乡,青叶乡进行军事封锁。”
“纳尼?这些该死的混蛋!”
筱冢义男忍不住大骂道。
北川却看得很现实,“将军,八路似乎是想借助对青叶乡,大平乡的封锁,与我大日本帝国彻底耗上。
在大平乡,青叶乡的周围,有广袤的山地。
土八路十分容易隐藏在其中,咱们向青叶乡,大平乡增援了不少的兵力,但是这些兵力驻守在大平乡,青叶乡还勉强足够。
可如果要对大平乡和青叶乡周边进行扫荡,将封锁大平乡与青叶乡的土八路全部消灭,或者是彻底赶走的话。
就有些不太够看了。
这些该死的土八路,似乎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一点也不害怕我军增援的兵力。
依旧对青叶乡,大平乡外线进行封锁。
并随时可能在山区的或者山道上对我军的运输部队和作战部队,进行伏击偷袭。”
“混蛋,这些该死的土八路,究竟想做什么?”
“将军,八路军这次的军事举动很明显,他们还是想彻底打下大平乡,青叶乡,以打通第一穿插团根据地与中条山根据地的联系通道。
但是八路应该是顾及到我军在青叶乡,大平乡守军力量十分强大,工事稳固,所以没有强行发起攻坚战。
而是企图利用这种军事封锁,慢慢的消磨大平乡,青叶乡的守军力量。”
不愧是日军第一军的参谋长,北川这个老鬼子三言两语之下,的确是说出了高兵的意图。
但是高兵也不怕他小鬼子能看出来自己的意图。
这次玩的就是阳谋,我就是光明正大的把大平乡,青叶乡进行了军事封锁,你小鬼子瞧着,看到底该怎么办吧?
你增援的兵力太少,你打不进来。
增援的兵力够多,同样会影响到你日军在其他地区的治安稳定。
我就派部队一直对你青叶乡,大平乡进行外线的封锁,至于什么时候对大平乡,青叶乡发起进攻,你自己去猜吧!
所以尽管猜到了八路军封锁青叶乡,大平乡的目的。
北川却并不敢笃定,八路军究竟会不会直接对大平乡,青叶乡发动强攻。
又会在什么时间进攻。
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八路对青叶乡,大平乡进行了外线的封锁,一旦八路从内部对大平乡,青叶乡进行两面夹击突袭之后。
我军的援兵部队肯定会在继续增援的过程中,遭到八路军的阻击。
青叶乡,大平乡两处防守,恐怕会有很大的危机。”
“将军,这个该死的高兵,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呀!”
现在摆在筱冢义男面前的,又是一道几乎无解的难题。
那就是大平乡,青叶乡的防守问题。
日军自然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大平乡青叶乡失守,让第一穿插团打通八路军晋西北根据地,到中条山根据地的通道。
只是这青叶乡,大平乡眼下处在八路军根据地的附近。
加上背靠的齐镇,已经落到了第一穿插团的手中。
日军要么大举出动兵力,重新打下齐镇,并且稳固整个大平乡,青叶乡和齐镇,并对八路军第一穿插团进行一次规模性的扫荡,将那些八路军重新打回根据地。
要么,日军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青叶乡,大平乡在第一穿插团慢慢的消耗之下逐渐告破。
然后被第一穿插团强行打通,通往中条山根据地的通道。
特别是第一穿插团对大平乡,青叶乡的封锁,短时间之内或许看不出问题。
但时间一长,处在青叶乡,大平乡日伪军部队,长期处在八路军部队的封锁之中,难免会出现担惊受怕的情绪,恐怕士兵们连晚上睡觉都睡得不踏实。
再加上这大平乡,青叶乡本身面积也并不算小。
日军主要驻守的是这两处乡镇的中心地区,
至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和区域,一旦八路军进行封锁之后,日军也不敢轻易派兵,去征收军粮,或许或者是骚扰百姓。
在八路军部队的逐步推进之下,留给鬼子和伪军的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最终甚至直接被八路军部队彻底包围。
这就好比。
处在青叶乡,大平乡的日伪军,现在就像是被八路军放在嘴边的一块肉,尽管日军认为,八路军未必有这么好的胃口,能一口吞掉这块肥肉。
但是这肥肉就放在八路军的嘴边,日军又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齐镇。
就在小鬼子们头疼着这大平乡,青叶乡,齐镇的防守问题的时候。
一营长刘大柱终于亲自带了将近300人的队伍,率先突破了中条山一带日军的外线封锁,然后抵达齐镇。
与驻扎在齐镇的,第一穿插团的几个营的队伍碰面。
几位营长碰面之后,无不感慨连连。
二营长董三刀更是狠狠地和刘大柱来了个熊抱,然后感慨道:“老刘,这一眨眼,咱们可都有两年多没见了,
谁也没想到,上次从中条山一别之后,会一直到现在,咱们队伍才能重新碰面。”
刘大柱同样感慨连连,接着说道:“说起来,对于你们我是真的羡慕呀!
这离开中条山之后,回到太行根据地,团长带着你们,我听说可是打了不少的大仗。
我这听的心里头直痒痒,可是也没办法,只能在中山继续被鬼子压着打,打点儿游击战,勉强把队伍养活着,然后尝试开辟一些根据地。
远不如你们这每天有硬仗打的精彩啊!”
“这有啥的,反正在哪都是打仗,在哪儿都是打鬼子!”
董三刀笑着说道。
话锋一转,董三刀凑在刘大住的耳边问道:“老刘,你的本事我是很清楚的,我现在就是挺好奇的,这两年多,咱们原本留在中条山的一营的队伍,在你手底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队伍已经有多少人了?”
刘大柱自然也没有藏着掖着,接着就把当时,高兵率领中条山的抗日联合军从中条山离开之后,自己带领一营的战士们留在中条山和鬼子周旋的一些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包括最艰难的时候,整个一营甚至只剩下120多人的队伍。
牺牲了200多位战士。
几位营长听完,无不是悲愤交加,大骂小鬼子混蛋。
紧接着都感慨一营长刘大柱的不容易。
留在中条山,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到现在,这真不是一般的指挥员能做到的。
这必须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无畏的革命信仰。
接着,刘大柱又说道:后来随着太行,太岳,晋西北这边的战斗越大越热闹。
日军原本驻扎在中条山的部队慢慢地也发现,中条山一带的抗日联合军,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实力了。
于是原本驻扎在中条山的部队,逐渐向太行太岳的方向抽掉,留在中山一代的刘大柱一行的压力,也就少得多了,这才趁机发展。
“最终,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再加上中条山一带的百姓对咱们八路军抗战的事业特别的支持。
原本只剩下120多人的队伍,眼下已经发展到2500人左右!”
“乖乖,这可相当于一支主力作战团的兵力了,老刘,你可真行!”
董三刀佩服的竖起了大拇指,这话可是发自真心的。
中条山根据地的情况与太行,太岳以及晋西北根据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整个中条山几乎是被日军完全掌控的。
中央军已经全部退到了黄河以南。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不但带着队伍生存了下来,还能将一个营的队伍发展到一个主力团的规模。
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指挥员刘大柱的英明领导。
刘大柱很谦虚摇了摇头。
一旁的一连长还笑着说了一句:“二营长,我们营长这可是谦虚了,就我们一营,经过这两年的发展,虽然兵力只是发展到了2500多人,但是这可全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
没办法,生存环境太恶劣。
如果不是精锐,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兵,根本存活不下来。
再加上中条山一带本来就土地贫瘠,群众基础虽然有,但是远不如咱们太行,晋西北根据地那么稳固。
再加上不少投降的国军游击部队,甚至还给鬼子做了汉奸,时不时地出卖咱们的作战部队。
所以前两年,咱们队伍一直没发展起来。
一个是因为鬼子时不时掀起的大扫荡,还有一个就是因为部队根本没办法解决吃饭的问题。
所以我们营长最终想了办法,那就是按照团长当初离开时的交代,先不要急着发展兵力,而是在各乡各村先着手打造咱们暗地里的抗日政权。
组建咱们的地方军和民兵部队,而地方军和民兵部队并没有脱产,不忙的时候搞训练,搞战斗,忙的时候则继续下地干活务农养活自己,
这样一来,咱们部队的负担也小得多了。
因为这个原因,经过这两年多的发展。
我们一营也就发展了这2000多号兵力,更多的都是藏在村庄和乡镇的民兵部队以及地方军部队!”
此话一出,干部们越发的感慨。
一营长这些年可太不容易了……
(https://www.biquya.cc/id184512/278067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