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五姓嫡脉:隋末奶娃的崛起人生 > 第二百三十八章:彪悍的河北人

李俊觉得十分的无奈,穿越到隋朝还是奶娃娃的自己,只能看到历史按照原来的轨迹滚滚前进,什么也干不了。

都是堂堂男儿,时值乱世,还手握陇西李氏这样的力量,换谁不想和历史上的名臣猛将过过手?

但是李俊那个时候只是吃奶的奶娃娃,什么也干不了,还有二十岁不到的“娘亲”,张牙舞爪的显示凶悍,还不断的杀人来保护自己。

李俊觉得自己的招揽,给只有接受招安和身死族灭之间,多了一个选择。

李俊相信带着残兵败将隐居乡里而不能,内心愤怒,不甘,无奈,可能正不停感慨天意弄人的苏定方,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李氏的招揽。

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一天按照苏氏族人的说法就是:“不过了”。

同样也是那一天,是苏氏庄子里面的六畜的灾难日。

苏氏庄子里面的所有的人都疯狂了,这些混蛋那是真的不过了。

下蛋的鸡鸭鹅全部都没有逃过杀身之祸,这些开心坏了的苏氏族人,把耕牛都杀了吃肉……

只有李氏族人知道,苏氏庄子十里之外,近两万唐军随时准备着屠灭整个苏氏庄子。

就在苏氏族人们杀鸡宰牛招待李氏族人,武邑残存的老弱妇孺,不约而同的往苏氏庄子聚集而来的时候。

李氏斥候和唐军斥候,进行了你死我活的厮杀。

那一晚苏定方在老母贤妻的担忧不安中,亲自带领着苏氏家族中最后的力量,一千八百多能拿刀枪上战场的壮男,于武邑苏氏庄子十里外,在加入李氏之前的前一天晚上,与李唐军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斗。

李俊那个时候看着血卫送来的战报,便直观的感觉到了河北人对李唐的冲天恨意。

这注定是一场不会写进史书,可能不会为后人所知的一场战斗。

这也是李俊被李渊封为永安侯的一次反击,告诉李渊自己不是“千斤猪,万斤牛”,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存在。

那是一个明月亮挂,银色的月光照射在大地上,犹如往大地上铺满了盐,不用任何的照明,人们也能赶路的夜晚。

冀州武邑苏氏庄子十里外,一万李氏壮奴并苏氏族人一千八百余,与前来震慑,或者是围剿苏氏庄子的近两万李唐军队,大战至天亮。

此役李氏壮奴第一次亮出来了三棱刺长枪,斩杀了南衙禁军七千九百六十六人。

李氏壮奴死伤人数和对方几乎是一模一样,加上死伤的苏氏族人,己方的伤亡比对方还多。

当时收到军报的李俊,整个人都不好了,拿着军报的手都颤抖了起来。

就因为自己的一个命令,近万族人命丧黄泉,让李俊整个脑袋都嗡嗡作响……

此役让李俊知道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李氏壮奴的战斗力不如朝廷百战余生的精锐。

此役的第二天,李俊给陇西李氏上下六房,下达了严格的练兵命令,并且开始了武器装备的制造,更新升级。

此役也让李俊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的安全,同时还让他明白了刀把子的重要性。

从那一天起,才有了李氏这些年的大动作。

苏定方成了李氏三房的大管事,跟着他一起来到李氏庄子的,不光是苏氏家族的男女老少,还有两万多河北的老弱妇孺。

随后的几年,陆陆续续来到李氏庄子的河北人,总计不下二十万。

李俊启动的各种工程,干活的二十多万流民中,有一半是河北人。

陇西李氏的仁义,也传遍了整个河北地。

李俊这些年借修路到老窝的机会,往老窝转移了不下三十万河北人。

其中招揽了几乎所有的河北响马强盗,残兵败将,源源不断的往草原上送。

长安城里的人,都以为李氏源源不断往长安城送送的牛羊肉,是李氏和草原民族贸易来的。

李俊当然不会告诉别人,李氏供应的牛羊马并不是从草原各部落交换来的,而是从在草原上“放牧”的河北响马强盗手里交换的。

河北多响马强盗,这个是天下人的共识。

但是李俊却不认同这个观点,河北哪里是多响马强盗,应该是说整个河北人都他娘的是响马强盗。

现在围绕着李氏家族生存的河北人,他娘的,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全他娘的不好好的干活,都想着去草原上做强盗。

尤其是在同乡们,源源不断的从草原上送回来牛羊战马,还有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从陇西李氏手里换来各种各样的赏赐。

依附李氏家族的河北人,就母送子,妻送夫的让自己的亲人去草原上“放牧”。

前些年来到李氏庄子的孩子,长到十几岁,就全他娘的狼崽子一样的,嗷嗷叫着要去草原上“放牧”。

他们这股劲儿,完全就不输嗷嗷叫着要找人干仗的李氏壮奴。

而颉利可汗率二十多万突厥骑兵南下,是李俊检验自己这些年成果的一次机会。

同时这也是整个陇西李氏拿出来了千年的积累,让陇西李氏新一代领练手。

同时这也是整个陇西李氏拿出来了千年的积累,让陇西李氏新一代领头羊练手。

李俊前世的时候,最喜网络上冲浪,他在天涯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帖子,李俊觉得发布这个帖子的大佬,绝对是一个神人。

老天爷在他“撞大运”后,把他送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隋末,整个陇西李氏给他的教育,无不印证了这封神帖的正确性。

虽然后来这个论坛被封了,但是李俊魂回一千多年前的隋末,他依然清清楚楚的记得帖子里面的每一个字。

也许是因为穿越的原因,李俊发现自己的记忆不是一般的好,以前看过的东西,来到这个时空反而是十分清晰的记在自己的脑海里。

这封神帖的全文如下:

权贵阶屋常有少年掌权,寒门庶子往往要到了晚年才能得势,这里隐藏着阶层的密码。

社会是分层的,霍去病十九岁横扫漠北战马背后,是汉王朝卫氏家族的几代积累。

诸葛亮二十七岁的隆中对,凝聚了百年门阀琅琊诸葛氏的智慧结晶。

普通人要用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才能获得一张职场的入场券。

而权贵阶层的继承者们,却早早在真实的世界战场里,完成了人生的历练。

这样的差距,当然不是简单的资源倾斜,而是认识体系的全面碾压。

对于很多人来说,二十岁不是青春的开始,而是资本与权力共同浇灌好的成人礼。

世界的规则是分层的,上层掌控着定义真理的权利,下层困守在被规则驯化的生存逻辑里。

寒门庶子的认知天花板,不过是权贵阶层的认知地板。

当普通人把高考当做人生的转折点时,权贵子弟的私人教育,早已涵益地缘政治,资本运作与人性博弈。

他们的教科书与练习册,可能是大企业的并购案,处理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也可能是操控百万级的舆论战争。

资源的分配是分层的,普通人眼里的巨额投入,在权贵阶层的教育中,不过是基础配置。

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沉淀,能轻易堆砌出超越常人数十倍的试错空间。

他们在华而街亏掉的上千万美元,叫学习成本,在非洲投资失败被称为战略试水。

这些用真金白银浇灌出的生存智慧,最终会内化成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绝对手感。

认知的进化是分层的,底层群体终生在低层次认知中打转。

中层精英则沉迷于战术层面的精进,顶层的构建者却在构建降维打击的系统工程。

普通人还在研究如何避开规则的时候,权贵阶层己在重写规则。

当市井小民还在计较眼前得失时,权贵子弟正在布局几十年后的利益版图。

这种思维代差,不是勤奋能弥补的鸿沟,而是家族几代人用资本暴力砸出来的认知断层……

强者从不追求公平,真正的强者都懂得一个道理:每个阶层都是特定认知的培养容器。

底层的恐惧孕育出了底层人的保守,中层的焦虑催生出了中层人的内倦,顶层的危机感,则锻造出了上层人的统治力。

当普通人还在争论寒门难谢贵子时,那些真正的掌权者,已培育出可以同时驾驭三种平行思维的怪物。

他们用自由主义话术,来收割理想主义者,用威权主义的逻辑来驾驭现实主义者,用神秘主义的玄奥来诱寻边迷失着底层……

李俊觉得书中的话,其实很多都十分的有道理,尤其是这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李俊从自己在这个时代的经历,以及前世的所见所闻,便无比的认同网络上的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如果对当下感到疑惑,对未来感到迷茫,你翻开中华民族的史书,上面有你想要的一切答案。”

李俊这一世所接受到的教育,无不对应了神帖上所述。

只不过身体里住着后世灵魂的李俊,还可以用隋唐以后的历史为鉴。这使他比同时代的人,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开挂也不过如此了……

(https://www.biquya.cc/id184340/263801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