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屠户之女 > 第二百七十四章 最终评判

  做考官是极为辛苦的差事,不过这种辛苦活,却多的是人抢着干。
  无他,但凡是考官,就是上榜进士的座师,以后这些进士入了朝堂,就是他们的助力。
  有座师的名头,就能收获满朝的桃李。
  辛苦十几日,享用一辈子,这种好事,自然人人争抢。
  第一次做考官的齐恒,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哪怕已经累的不行了,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觉得头有些晕,看卷子的时候眼睛有些花,知道这是疲累过头精神不济,齐恒忙起身伸个懒腰,准备泡杯浓茶来提提神。
  却见坐在他不远处的另一个考官黄鼎却忽然坐直了身子,两眼放光。
  这是看到好文章了,齐恒不由很是羡慕。
  他今天都没遇到过好文章,全是大差不差烂大街的试卷,批的他头疼。
  黄鼎越看越起劲,反复看了好几遍,执笔在卷子眉头画了个圈,并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一行小字,最后又加了两个字:高荐。
  便递过去给了齐恒,齐恒看到字条上的“高荐”二字,看了眼黄鼎,把试卷接了过来。
  高荐是指这份试卷可以入一甲,但凡能入一甲的试卷,都要经所有考官评判。
  因为一甲的试卷最终是要送到皇上手中,由皇上亲自阅览,必须谨慎再谨慎。
  齐恒首先看的便是试卷上‘天子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道题,这本就是第一卷的第一题,也是所有考官评判一份试卷的第一印象题。
  这道题已经考过很多次了,是一道被考烂了的大题。
  但这份试卷上的回答,却看得人十分顺畅。
  倒不是写的多么标新立异,而是光明中正,流畅利落,让人有种看到范文的感觉。
  单凭这道题,这个考生就足以榜上有名。
  齐恒是正经科举出身的探花,他比谁都清楚,考场上的文章应该怎么写。
  四平八稳的文章想写的让人愿意读,读完了还意犹未尽,是最难的。
  可这篇文章做到了,尽管也是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可他这马屁拍的高明,拍的有理有据,十分讨喜,这就是本事。
  这种挑不出错,又讨喜的文章,没有考官不喜欢,皇上也绝对不会讨厌。
  想起自己今天倒霉,看了一天的废卷,没往上头荐一份卷了,齐恒打算把今天第一个高荐给这份试卷。
  他继续往下翻阅这份试卷,视线在最后一张最后几行上凝固了。
  这是宋瑜的行书习惯,他还特意提醒过他,不要把这么明显的个人习惯带入试卷中,会被人误会有作弊的嫌疑。
  这份试卷中宋瑜努力隐藏了,但是因为他对宋瑜太过了解,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不过宋瑜隐藏的也算妥善,想来不了解他行文习惯的考官,应该看不出来。
  齐恒想了又想,还是执笔在字条上写下了“高荐”二字。
  举贤不避嫌,宋瑜这份试卷当得起一个一甲的名次,他作为考官,推荐这样一份试卷,问心无愧。
  试卷在考官中转了一圈,最终被送到了主副考官面前。
  主考官翰林院大学士章铭看完,非常利索地执笔画了个圈。
  副主考官礼部侍郎杜元可看到考卷最右边,那个像是不小心弄出来的折痕,目光微微闪烁,提笔画了个叉。
  主副考官意见不一致,负责核查的官员,数了数上面的圈和叉,发现居然是一样的,有一个考官弃权了。
  这下可就难办了,按照惯例,这种时候要么重新评卷,要么请经验丰富的官员过来帮忙评卷。
  后日就要放榜了,重新评卷太浪费时间,万一再打个平局更是麻烦。
  考官们商量一番后,决定请赵太傅过来帮忙。
  赵太傅当过三次主考官,经验丰富,正直无私,深得皇上信任,是最合适的人选。
  试卷摆放到了赵太傅面前,所有考官都在等着赵太傅做出最终评判。
  齐恒紧张的手心直冒汗,按理说他不该紧张的,他对宋瑜这份试卷有着十足的信心,但他就是紧张的厉害。
  他不明白,这样一份几乎无可挑剔的试卷,怎么会有那么多考官打了叉?
  杜侍郎说这份试卷答的全是歌功颂德,不切实际。
  可这是会试啊,不让人家歌功颂德,难不成要直抒胸臆,大放厥词?
  简直不讲理!
  齐恒隐约觉得不太对劲,这只是推荐入一甲,又不是一甲的最终选拔,犯得着这样大张旗鼓,把赵太傅都给请过来吗?
  如果赵太傅说这份试卷不好,那是不是就要把这份试卷给淘汰了?
  为了不得罪主副考官,不打脸赵太傅,干脆就把宋瑜的卷子作废,一了百了?
  在齐恒的胡思乱想中,赵太傅已经看完了试卷,拿起朱笔,准备批卷。
  齐恒看着赵太傅的笔尖落下,心不由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起笔,好像是要打叉啊!
  宋瑜,难道就如此倒霉,就要这么被淘汰了吗?
  齐恒忍不住想开口,可两片嘴唇像是被黏在了一起,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他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敢说。
  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只会让他落个协同作弊的嫌疑。
  宋瑜,这孩子,真是时运不济啊!
  “圣旨到——”
  忽然传来一声高亢的通报声,齐恒愣了下,不由立刻跪下。
  见赵太傅似乎还不打算停笔,齐恒忍不住鼓起勇气提醒道:
  “赵太傅,接旨啊!”
  赵太傅看了齐恒一眼,脸色有些不虞。
  齐恒只觉得后背发凉,两股战战。
  赵太傅放下笔,撩起衣袍,跪了下去。
  传旨内监走了进来,传皇上口谕,送上皇上赐给考官们的美味佳肴。
  皇上体恤臣子,特意让御膳房做了些美食犒劳一下考官们,让他们再接再厉,尽快完成会试评卷。
  章铭等人感动不已,领旨谢恩,表忠心。
  按理说这个时候传旨内监就该走了,章铭和杜元可都起身准备送人了,哪知这位内监却好奇地指着单独被摆放在桌案上的试卷问:
  “为何要把这份卷子单独摆放在这儿?还有赵太傅怎么也过来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来传旨的是在皇上身边贴身伺候的内官监典簿黄骁,因饱读诗书,声音洪亮,外形俊美,经常被皇上派去传旨。
  算是皇上身边年轻一代内侍官中,比较被皇上看重的了。
  再加上他师父是大内总管黄三问,所以官员们见到黄骁,都不免有些巴结讨好。
  哪怕明知道眼下这事儿不该他问,可他都问了,章铭等人还是忙不迭解释了一通。
  生怕黄骁误会,回去在皇上面前乱说一通,给他们惹上麻烦。
  可章铭他们万万没想到,黄骁听完抚掌笑道:
  “要我说,你们也别麻烦赵太傅了,不如直接把这份试卷上呈御前,由皇上定夺。
  皇上对此次会试十分重视,看到你们这般慎重对待考生试卷,定会欣慰不已。”

(https://www.biquya.cc/id178365/2963588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