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屠户之女 > 第四百七十三章 接下来的打算

  红枣银耳汤软糯香甜,白玉糕清香爽口,豌豆黄细腻香滑,枣泥酥香甜酥软,起子豆咸香可口。
  胡秀儿吃的眉开眼笑,肚子暖呼呼的,不怎么疼了。
  顾清晏见她吃的香,这才想起自己晚上好像没吃饭,也有些饿了。
  便让张强又上了两碗鲜肉馄饨,硬是把胡秀儿给吃撑了。
  顾清晏怕胡秀儿吃饱了又要走,就一边慢条斯理抿着茶,一边跟她说起宁乡城的事来。
  除了官员上报,他安排在宁乡城的眼线,还打听到一些内幕。
  琳琅坊的东家知道这个案子他盯得紧,没托人找关系,任由宁乡城的官员暂时将琳琅坊查封了。
  现在琳琅坊里主事的是花魁娘子桃夭,她们花钱买通了看守的衙役,让他们帮忙采买吃食。
  虽说免不了得花费些银钱,但眼下坊内众人的吃喝不成问题。
  呼延的夫人收到消息后,没亲自过来给呼延收殓尸体,而是递交了一份和离书。
  和离书上的日期,跟呼延死亡的日期,只差了两日。
  很有可能是作假,是清湖徐家为了跟呼延撇清关系,找人伪造的。
  但碍于清湖徐家的影响力,以及皇上对其的看重,即便知道这份和离书是假的,顾清晏都不会追究。
  呼延的夫人自己没过来,却命儿子徐临亲自带人将呼延的尸骨送回瓦拉。
  这么做,一是给儿子搏个好名声,二是想利用儿子继续维系跟瓦拉的关系。
  反正瓦拉要的不过是一个他们能信得过的人,能在大夏行走,替他们互通有无。
  这个人是呼延本人,还是呼延的儿子,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
  顾清晏得知徐家这一连串的操作,都不得不感叹徐家能成为百年世家,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单凭遇到这种突发事件后,迅速又果断的应对,都足以看出现任徐家家主的手段。
  要不是徐临走的是文臣的路子,顾清晏都怀疑,徐家会想方设法把他推上宁乡城守将的位置。
  这样徐家就不仅仅是清流世家,也能在军中有一席之地了。
  不过顾清晏是不会再让任何人,插手宁乡城守将的位置,这次宁乡城的守将,他要亲自挑选。
  胡秀儿很好奇顾清晏想选一个什么样的人,来做宁乡城的守将。
  顾清晏却不肯再往下说,转而问起胡秀儿接下来的打算。
  粮食送到了,仗打完了,是继续留在西北,还是返回京城?
  是想在西北军中效力?
  还是回京城做生意?
  顾清晏问的时候设了一个小小的陷阱,他给胡秀儿的所有选项,都是留在他身边。
  压根没给胡秀儿离开京城,离开西北的那种可能。
  人有的时候会陷入这种划定的圈子中,以为自己有选择权,其实早就被剔除了其他选择的可能。
  可胡秀儿没跳入顾清晏设下的陷阱,她给出了一个让顾清晏怎么也想不到的答案,
  “我想在宁乡城,办一个商号。”
  顾清晏愣住,宁乡城就是个关隘,人不多,地也少,没有任何能拿得出手的特产。
  勉强算得上的优点就是离官道近,离蛮夷的地盘近,运送东西什么的比较方便。
  所以这种偏远贫瘠的小城里,有什么是值得专门开个商号的?
  胡秀儿却觉得运送东西方便就是宁乡城最大的优点,他们既然已经打败了蛮夷,那蛮夷的地盘以后就要并入大夏,他们可以畅通无阻。
  宁乡城离蛮夷最近,又挨着官道,自然会成为双方往来的通道。
  她想在宁乡城里建一个商号,将大夏的货物卖给蛮夷,将蛮夷的牛羊卖给大夏。
  除了货物买卖,她还打算建一个搬运行,再建一些库房。
  既帮来往大夏和蛮夷的商人运送货物,也提供库房给他们,让他们短期存放货物。
  只要来往两地的商人够多,出货量够大,就一定能赚到钱。
  还能让宁乡城里那些找不到活路的人,有个能养家糊口的营生,岂不是很好?
  顾清晏听完胡秀儿的话,苦笑道:
  “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这种原本属于别国的疆土,打下来后不会并入咱们的疆土。”
  胡秀儿大为不解,
  “既然不能并入,那打下来干嘛?”
  “那,那自然是为了彰显咱们的武力,让他们臣服朝贡啊!”
  顾清晏被胡秀儿问懵了,他以为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想到胡秀儿竟然会不知道。
  胡秀儿确实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她觉得这么做不好。
  “臣服有什么用?
  谁能甘心自己的家被别人占着,但凡能反抗,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夺回去。
  至于朝贡,不就是把自家的好东西双手奉上呗。
  蛮夷要是有吃有喝有好东西,还用得着花费那么大力气抢咱们的?
  不就是因为他们啥也不没有,穷的过不下去了,才非要跟咱们打仗吗?
  指望他们朝贡,还不如把他们的草原占了,咱们自己养牛羊赚的多。”
  顾清晏听得一愣一愣,不管是他从小学的史书,还是后来师父们的教导。
  他理解的打败敌国,后续就是对方俯首称臣,岁岁纳贡。
  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诛,想要把外族并入本国是一件非常艰难,又非常危险的事。
  与其花费巨大的精力,也无法让对方效忠,倒不如让他们俯首称臣,只要岁岁纳贡,就不再对他们派兵。
  可胡秀儿说的也有道理,他们以前又不是没把蛮夷打服过,蛮夷俯首称臣没几年,就又开始造反。
  他去过蛮夷的地盘,知道蛮夷动乱的原由,要么是草原大旱,要么是闹虫灾、火灾、雪灾。
  总之,只要蛮夷境内发生大灾大难,他们觉得活不下去了,就去攻打大夏。
  比起草原上的危机四伏朝不保夕,蛮夷对大夏肥沃的疆土安稳的环境,一直都垂涎三尺。
  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
  真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就算没有一点胜算,蛮夷也会选择跟大夏拼命。
  毕竟拼赢了就能后世无忧,拼输了,也不过还是个死。
  想要彻底消除蛮夷的威胁,大概只有斩草除根,让他们彻底灭族。
  但是草原无边无际,蛮夷只要不怕死,一个劲儿往远了跑,就算是顾清晏亲自带兵,也没把握能把他们全部杀死。
  所以,想要彻底消除蛮夷的威胁,还能有什么办法?
  胡秀儿还真有办法,她是这么想的。
  虽然说蛮夷不可信,但是蛮夷也是人。
  是人就要吃喝拉撒,就要衣食住行。
  如果他们能同蛮夷做生意,就能控制蛮夷的生产,进而捏住蛮夷的命脉。
  到那时候,蛮夷就算想不听话都没可能。
  如果他们还能让蛮夷的日子好过点,让他们有点盼头,就算那些蛮夷贵族想起兵造反,估计普通蛮夷百姓也不情愿。
  这民心不统一,仗就打不起来。
  顾清晏听得眉头紧皱,靠做生意捏住一国的命脉,这怎么可能?
  胡秀儿却觉得,这绝对可行。
  她拿养猪举例子,对顾清晏道:
  “你知道京城附近有很多猪舍吧,但你肯定不知道这些猪舍是什么时候兴起的。”
  顾清晏见她卖关子,微微歪着头,眨巴着大眼睛,等着他说话的样子,可爱的紧,忍不住想揉揉她脑袋。
  但不敢。
  只能轻轻搓了下发痒的手指,笑着问道:
  “什么时候?”
  “大概十年前,猪肉大涨的时候。”

(https://www.biquya.cc/id178365/296356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