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儿说起这个,自信满满,滔滔不绝,
“最开始,京城的贵人们是不吃猪肉的,因为猪肉腥臊,不如羊肉嫩,也不如牛肉干净。
后来,有人试着把猪给煽了,发现煽过的猪,养的时候再及时清理粪便,天热的时候多冲冲水,养成后屠宰出来的猪肉就没那么腥臊了。
再后来,京城一些小馆子琢磨出了很多猪肉的做法,引得大酒楼都跟着学。
猪肉就这么在京城流行了起来,贵人们只要一喜欢,价钱就涨起来了。”
顾清晏见胡秀儿停下来,舔了舔嘴唇,忙倒了杯茶递过去。
胡秀儿咕咚咕咚喝了,继续道: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但凡是吃的东西,一旦涨价,基本上就不会降价了。
你可知道这是为啥?”
顾清晏十分配合追问道:
“为啥?”
“因为,这个吃的啊,只要卖货的涨价,其它的都会跟着涨。
就算是一样的东西,想再弄出来成本就不一样了。
就拿养猪来说吧,以前村里养猪,都是家里剩啥喂啥。
刷锅水、烂菜叶、河边的猪草,地里烂掉的瓜果,只要猪肯吃,都只管喂。
这样养猪成本低,几乎不用花钱,但是猪长的很慢。
差不多得一年,才能长到一百二三十斤。
想一年喂出来个二百斤的大肥猪,就得喂粮食,哪怕是麦麸,一天起码也得喂一顿。”
说到这儿,胡秀儿顿了下,怕顾清晏不知道什么是麦麸,解释道:
“麦麸就是麦子外面的皮,磨面的时候,把麦麸筛出来,剩下的就是白面。
不过,家里缺粮的,就不过筛,麦麸一样也能吃,就是容易拉嗓子。
闹饥荒的时候,别说麦麸,就连麦秸秆,人们都会碾碎了吃。”
顾清晏皱了皱眉,军中缺粮的时候,也吃过麦麸。
他尝过,很不好吃,吞咽的时候格外拉嗓子。
至于麦秸秆那种东西,马都不吃,人怎么吃?
胡秀儿觉得自己扯远了,忙往回收,
“我的意思是,想要猪长得快长得好,就得喂粮食。
因为猪价上涨,大家想多赚钱,就会多养猪,养好猪。
为了让猪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圈,就不会跟之前那样逮着啥喂啥,而是搭配着喂。
春夏有猪草,就多喂一些猪草,少喂一点麦麸什么的。
秋冬没猪草了,就多喂一些麦麸,或者酒糟、豆渣什么的。
让猪吃的好吃得饱,再早点把小猪煽了,保持猪圈干净,大概半年,猪就能长到一百来斤。
然后就能出圈了,城里的贵人可不比村里人,喜欢吃大肥猪,他们更喜欢吃百十来斤的猪。
这种猪肉嫩,尤其是排骨,炖出来一点都不会塞牙,能卖上来价。
不过这样呢,养猪的成本就增加了,不管是麦麸还是酒糟、豆渣,这可都是粮食,都得花钱才能弄到。
还有煽猪的钱,每天清理猪圈的人力,天热了冲洗猪圈用的水........”
胡秀儿零零总总说了一堆,得出一个结论。
猪肉价的上涨必然会带动养猪成本的增加,也会引得很多不养猪的花大成本去养猪。
这样带来的影响不光是养猪的人,还有一连串其他人。
因为是个人都想赚钱,不光养猪卖肉的想赚,种粮食的,割猪草的,甚至帮忙养猪的人。
大家都想赚钱,就会提价。
十年前一次猪肉涨价,带来的是不断出现专门养猪的猪舍。
随着猪舍的增加,养猪规模的扩大,现在京郊每年光那些猪舍都能出栏几千头猪。
几千头猪要吃多少粮食,耗费多少人工,影响多少人,可想而知。
不说别的,现在连专门煽猪的人都有了,靠这个手艺,一年赚个三五十两银子都不成问题。
所以,只要他们能控制住蛮夷牛羊的收购价,就能变相控制住他们放牧牛羊的数量,甚至能控制住他们放牧牛羊的范围。
如果普通蛮夷百姓,发现只要好好放牧牛羊,就能靠着这些,从大夏商人手里换取他们需要的粮食、布匹,甚至酒、盐和茶,他们会如何?
但凡是个人,只要能过上安稳日子,只要一天比一天好过。
没人会去造反的,更没人想要打仗。
打仗这种事,干好了是上头人名利双收,干不好,是下头人家破人亡。
胡秀儿觉得蛮夷老百姓也是人,跟大夏百姓想的应该也是一样,只要能过上安稳日子,他们是不会想要再打仗的。
就跟那狼一样,都说狼养不熟,但其实是能养熟的。
只要让狼吃饱饭,它们一般情况下也不愿意去吃人。
胡秀儿记得很清楚,她小时候跟爹一起进山打猎,有一次晚上,突然有头狼朝他们跑了过来。
她爹没赶狼,反倒把打到的野兔,扔给它一只。
那头狼就叼着跑远了,根本没攻击他们。
她问爹到底是咋回事,爹说这是他以前上山遇到过的一头小狼,受了伤被他救了。
后来又喂过它几次东西,慢慢就熟了。
但凡他进山,那头狼就会跑来看一看,有时候还会带着他去找猎物,不仅不会攻击他,还会阻止其它狼偷袭他。
狼都如此,更何况人呢。
顾清晏听得大为震撼,眼中异彩连连。
胡秀儿的话乍一听很天真很幼稚,但仔细一想,也不是毫无道理。
如果真能做到如她说的那样,那蛮夷的大草原就会变成大夏的牧场,不光能放牧牛羊,还能养马。
大夏骑兵组建艰难,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战马。
从太祖皇帝起,大夏就在衮州建马场,这么多年过去了,衮州马场培育出来的战马,数量有限不说,战力也比不上蛮夷的战马。
在蛮夷组建马场,帮着养马,要不了三五年,他们就能组建出上万人的骑兵营。
此事若是能成,以后除了东南沿海地区,大夏其它任何地方的边疆,谁敢来犯,都会被他们的铁骑踩成碎渣!
大夏再无后顾之忧,可保万世太平!
顾清晏忍不住有些激动,作为国之守将,保盛世太平是他终其一生要追寻的目标。
没想到,只需稍微转换思路,好像就能实现了。
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但激动过后,顾清晏又迅速恢复了冷静。
这个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还有很多难点,需得从长计议。
比如怎么控制牛羊的收购价,谁来控制?
草原上发生大灾大难该如何处理,损失谁来承担,重建的钱从哪儿来?
收购来的牛羊如何运送到各州府?
牛羊可是活物,活物的运送本就困难,更别提大夏疆土辽阔,四通八达。
有的地方可能还要走水运,甚至从海上绕行.........
连日赶路已经让胡秀儿疲惫不堪,不过是凭着一股劲才坚持了下来。
现在吃饱了喝足了,肚子不疼了,听着顾清晏慢慢说着在大夏和蛮夷中间,设立一个类似于市舶司的地方。
用来管理双方贸易,防止商人过分追逐利润,损伤国本,影响整体布局。
这些是胡秀儿的盲区,她听的一知半解,昏昏欲睡。
(https://www.biquya.cc/id178365/2963568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