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穿书七零:全家反派读我心后人设都崩了 > 第22章 要不你以身相许算了

李大妈不解:“都这会儿了,你去镇上干嘛?”

顾恒阳说道:“咱家一共就四只杯子,分别是你、我、我姐、我姐夫的,我去再买只回来。”

这年头,寻常人家里连茶缸都不多。

像李青青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就得用碗。

顾恒阳家倒是有条件多准备几个茶缸,就是没那么多客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顾恒阳觉得李青青在他们家应该有一只专门的茶缸。

李大妈摇头:“早就催你相亲,你离得有远远的,我也管不了你。现在终于开窍了是吧?也行,我看你这救命恩人不错,你就以身相许了吧!”

顾恒阳脚步一顿,被他妈说得,耳朵一下胀得通红:“妈,您说什么呢……”

经过他妈妈之口,顾恒阳后来知道了,李青青今年18岁,前段时间头受伤了,目前在家养伤,还没开始相看对象。

李大妈有些感慨地道:“要不是这伤,青青将来没准要像她哥哥一样,去城里读大学的。

挺好学一孩子,我去了她家几次,都看到她在翻看课本。我估计她今年去不成,将来应该还是会想办法读大学的。”

“我可以帮她,我也有推荐名额。”听说李青青想上大学,顾恒阳立马不值钱地道。

李大妈十分复杂地看了儿子一眼:“可她要是去上大学,你们俩不就不成了吗?你就没想过她将来不会随军?”

顾恒阳刚刚倒是没想那么多,但这会儿仔细斟酌一下,还是说:“我虚岁才23岁,也不大,等得起。读大学好,大学生多有文化。”

他自己入伍的早,没正经上过几年学。但在部队里,他听他们团长的建议,也积极地学了各种文化课程。

顾恒阳是知道有文化的好的,比如在射击找角度的时候,就非常有用。

李大妈一方面对儿子的品格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他说出的话发愁。

李大妈拖长了音说:“23岁还不大,村里像你这个年纪的人都抱上孩子啦!”

母子俩说话的功夫,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串试探的敲门声。

顾恒阳过去开门,发现门外是提着礼物的赵云云。

赵云云不好意思地说:“那天光顾着吵架了,都忘记感谢你们了。还有酱油瓶和酱油的钱,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是你替小英给的。你说这事儿闹的!我也不是什么爱占便宜、不知感恩的人,实在是那天脑子没转过弯!”

顾恒阳摇摇头,不甚在意地道:“没事,心意我领了,东西你拿回去吧。”

赵云云闻言,赶紧把东西往门里一塞,接着后退几步:“不行不行,东西我给你放下了,不给我心里过不去。听说那对兄妹和你是邻居,我还得上他们家呢,先走了啊!”

赵云云的经济实力没有顾恒阳那么雄厚,但也给几位恩人分别塞了二十块钱作为感谢。

她对女儿是真在意!

李青青推拒不过,就把钱收了。

望着赵云云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即又有些兴奋地压低声音,对李青峰说:“姐现在有钱了,以后有机会,咱们上县城尝尝传说中的国营饭店去!”

那天小六从主系统那边回来后,一直跟她说看到了很多“狠货”。

仔细一问才知道,其实就是国产的那些轻工业品可以任选。

不过这样也挺不错了。

供销社最便宜的手表款式卖120块钱,外加一张手表票。

小六得到的建议零售价是50积分,积分的兑价和他们这里的钱币相比,差不多是1比3,1积分等于3块钱。多出来的10积分相当于手表票的钱。

同理,黑白电视机150积分,中间的差价也是票的钱。

所以现在,积分就变得非常有用了。

李青青准备攒个大的,所以日常有需要,就还是先用钱和票买。

至于钱从哪儿来?李青青当然也不会总指着偶然所得。

她按照当地报纸的文风,写了两小篇文章,准备抄好备份后就拿去投稿。

事情做完后,李青青趁着下午人少,又去了趟牛棚。

说是牛棚,其实并不是真的牛棚,而是因为大家管下放的人叫牛鬼蛇神,所以他们住的地方就成了牛棚。

实际上那些房子都是李观洋带人新造的。

虽然不算多好的房子,但好在不漏风,冬天不会把人冻死。

他们的生活也不算特别凄惨,虽然种的是队里开荒开出来的新地,肥力也比较差,但每天都能正常上工。有李观洋管着,村里没人会去欺负他们。

这就比很多公社都好了。

加上李南松还会给他们看病,帮他们找药,所以牛棚里有不少人都对李家人印象挺好。

李青青今天去找的,就是一个“亲李派”。

李青青快步来到目标地点,敲了下门,说:“你好,请问莫教授在吗?”

屋里的莫教授听到礼貌的敲门声和询问声,正在收拾东西的动作停顿了一下。

她已经很久没有被这么尊重地对待了。

莫教授听站直了身体,清了清嗓子,说:“我在,谁找我?”

她没有立刻去开门。这些年的生活到底给她的性格留下了印记,她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信任所有同胞了。

李青青说:“是我,李青青,李观洋的小女儿,李南松的孙女。”

她这场长长的前缀说完,门吱呀一下开了,露出里面一个中年女人的身影。

莫教授眉目清秀,留着齐耳短发,身体站得很直,有一种特殊的仪态。哪怕穿的衣服打满了补丁,也掩盖不住她的气质。

“你好,李青青,找我有什么事儿吗?”

李青青很快说出了明面上的来意——她是来求教的。

来之前,李青青就已经尽可能地做过背调,通过吃牛棚这些人的瓜赚到了不少积分。

她来拜访的这位莫教授,曾在漂亮国留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女博士。

当年,莫教授在最危险的时候,躲过漂亮国的层层堵截,毅然回国,在首都大学教书育人,当教授。

在大运动之前,她曾有很多机会再回到国外生活,但是她都没去,甚至连租界都没去。

但莫教授的一腔赤诚被辜负了,最终流落到了这里。

莫教授听说李青青的请求后,一愣:“都快九年了吧?有九年都没人跟我说过想学习,想向我请教问题了。”

以前她在首都大学当着教授,学生们跑前跑后很殷勤。

但是也是同样的一批人,在大运动以后翻脸不认人地出来踩她。

这些年,好像学习不再重要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也不重要了。

全部被一刀切了。

(https://www.biquya.cc/id178266/567931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