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欣儿每天忙的脚不沾地,早上到了“千里田庄”,就先制瓷,将捏好的瓷坯送入高温窑后,再去作坊里将粗盐制成细盐。
这井水打来,在郑家晒出粗盐,再打包好后带来“千里田庄”加工成细盐。每天可以出盐十斤。
从早到晚一忙就是一天,要不是中午冯氏三催四请的,连午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
庄里众人看五爷都忙成这个样子,大家更是拼了命的干活。
一个月后,进入立秋,蝗灾已经离开齐国境内,前后经历了二个多月。
这日,李家也迎来了好日子,搬家。
欣儿特意从何家村赶了回来,帮着搬家,家具都是新做的,只搬了些衣物被褥。
欣儿给大舅家准备了粳米十斤、小麦十斤、粟米五十斤、菜干一坛、鸡蛋三十个。给二舅和三舅家的粳米、小麦各五斤、粟米三十斤、菜干一坛、鸡蛋二十个。这些应该可以吃到秋收了。
不是欣儿不想给,郑家、李家、田庄三家近四十个人吃粮,现在这窖里的粮,只能再撑一个半月。欣儿指着秋收后再多分些粮给大家。
再加上给李家盖房子买地,支付田庄的开销,欣儿手里现在连一百两都拿不出来。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了。
李大牛看着欣儿送来的粮食,直往回推,“欣儿,这粮食俺们可不能要。你这又是买地,又是盖房,再给粮食,姥爷欠你的太多了,咱李家欠你的太多了。”
“姥爷您说这话,是不把我当一家人了。我娘可是您的女儿,您可再不要说这些,要是让娘听见,她该伤心了。”欣儿搂着李大牛撒娇。
“是姥爷不好,欣儿永远是姥爷的好孙女。”
李家人看着欣儿,就像看着一家人的希望。这孩子永远都是这样,明明帮着别人,也能让人心里舒服。
当天晚上,在大舅家吃的晚饭,一家人有说有笑的。
郑老三听说李家的屋子盖好了,三个院子,盖的都是青砖瓦房,直气得他连晚饭都没吃,躺在炕上喘粗气。
这李家是真有钱了,早知道当初就对李氏好些,今日也能沾个光。郑老三要是知道这些钱都是郑二郎家出的,直接就得气的吐血。
李家就算安定下来了,郑二郎家也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只是每天李家人还来郑二郎家一起照料田地。
欣儿又恢复到了田庄、郑家两头忙的日子。可这没钱的日子,过的异常心慌。
想了几日,决定先卖掉一个宝石首饰盒,解决眼前的困境。
和家人商量,要独自去趟徐州城。一开始家人都反对,后来欣儿请了风一来帮忙劝着,风一也向郑二郎保证,一定护欣儿姑娘安全,这郑二郎才勉强答应。
欣儿原打算在县里卖的,可怕卖不上价,亏了自己的手艺,只得跑一趟州城,机会才多些,要是能碰上个识货的,也许卖上个天价也说不定。
这日一早,带好东西,风一赶着车向徐州城出发。
一路上到处都能见到灾民,也许是风一的气势,也许是这些人已经饿到麻木了,并没有人来找麻烦。
当天傍晚就进了徐州城,先找了家客栈休息一个晚上,明天再打听一下城里的首饰铺行情,再做打算。
第二日上午,欣儿打听了几家首饰铺子,最后选了一家口碑好的,走了进去。
进了门,见一个伙计坐在柜台后,低着头打憝儿,再看看柜面上的首饰,说不上繁复,但都很精致。
欣儿刚想出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伙计,掌柜的在吗?”
小伙计正在做梦,猛然间被人叫醒,还有点发蒙,看看欣儿,又看看那个刚进来的女子,直接越过欣儿,去招呼她了。
欣儿看清来人,大根十岁左右,一身的黄色衣裙,发上别着绢花,正解着维帽给身边的丫鬟,看的出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姐。
风一脸一沉就要发作,欣儿试意不要多事。
这位小姐是来给姐姐买添妆的,又是这家店的常客,伙计有些狗眼看人低,也正常,欣儿也不急,在旁边站着等。
“姑娘想买些什么?”不知什么时候,从内堂走出一位中年男子,身穿锦缎,金钗束冠,气度不凡。
欣儿还没来得急开口,首饰铺门口就乱了起来。
(https://www.biquya.cc/id178257/567930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