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父女穿越:带着全村逃荒去边关投靠我爹 > 第五十九章 亲事

洗发系列,宁浅浅单独开发,给了沈望舒三成的干股,人家沈望舒既给方子,又帮着联系药材,按照方子做出来的洗发粉经过几次调试之后,很轻易的就能揉搓出泡沫,不管是清洁效果还是洗发之后头发上留下的香味,都达到了宁浅浅的预期。

小小的牛皮纸袋单独包装够洗一次发的量,十小包放在一个稍微大一些的牛皮纸袋里面,然后依旧是用红色的印泥印上洗发粉三个字。

还有一些包装比较精美的,是专门给贵人们准备的,东西差不多,就是味道不一样,闻起来高级一些,价格要比简装的贵好几倍,宁浅浅知道,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瞧了有钱人的购买能力,只要得到那些有钱人的认可,东西价格再高,也会有人买。

平常人家日常也需要用到洗发粉,宁浅浅就试着用那些药材配了一个简单些的方子,按照重量装成一大包一大包的,不仅是附近的村子,就是庄子上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竟然也来抢着买,宁浅浅索性就专门研究这个简易的成本比较低的方子,还在里面加入了一些花粉,各种味道竟然很受欢迎,虽然价格低廉,薄利多销竟然也挣了不少。

月底跟沈望舒算账的时候,沈望舒看着放在他面前的银票还有一些  银子,铜板,惊讶于这些东西竟然能换来这么多的钱。

“这些东西属于生活中的消耗品,人的基本的温饱需求满足了之后,就会有更多的追求,能让生活更舒适就成了首选,不管是洗脸的香皂,还是洗头发的洗发粉,用过之后,脸上会感觉舒爽,干净,头发呢,不仅洗的更干净,还会洗发之后留下各种的香味,如果价钱大家能够接受,用完了就会再来买。”

宁浅浅其实不怎么会做生意,她一个从小跟着妈妈整日里接触植物的人,吃喝不愁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的人,怎么知道生意经呢?

她把东西生产出来,后续的销售就交给善于经营的江奎去做,不擅长的事情宁浅浅不轻易的去插手,所以,目前为止,两样生意每个月能够给宁浅浅带来一千多两的收益,这两门生意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能下金蛋的金鸡了。

只可惜,这些钱宁浅浅收起来之后,很快就送到宁松的手里,宁松最近在加紧的建设月牙山上的瞭望塔,其实按照宁松的想法,他想在国界线上建一道城墙的,只可惜,这仅仅是想一想而已。

且不说朝廷会不会答应这个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就说大梁吧,前两年不是这里大旱就是那里水灾,整整两年,国库里面没有什么收入,还要拿出钱来赈济各地的灾荒。

今年更是因为随州流民作乱,又是发兵又是征讨的,很是花了一笔银子,后续随州不仅是两年内没有什么税银上缴国库,还得想办法安置随州的灾民,宁松说,他们的军饷已经半年没有送过来了,粮草还是因为甘州这边有军户,硬是撑了这半年,没有让军营断了顿。

宁浅浅  现在不仅要做好宁松的钱袋子,更要做好宁松的粮袋子,种下的麦种,是基地里面研究出来的抗倒伏的高产种子,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种植,亩产比现在的麦子最起码能够多一倍,宁浅浅想明年都种这个品种,然后,还要在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水稻,既然想要做塞上江南,那就一定要稻花飘香才行。

庄子上种地的,训练的,上学堂的,作坊里面干活的,每个人都过的很充实,当然了,干出来的成果也是很喜人。

过了盛夏之后,地里的麦子眼看着要成熟了,江三爷用手轻柔的抚摸着抽穗的麦穗,看着麦穗上那一排一排的麦粒,这要等到成熟了,能出多少粒麦子呢?

江三爷第一次见到这样  颗粒饱满看起来又很健壮的麦苗,抬头再看看这连成片的麦地,江三爷心里的满足,就像是东边天际慢慢升起来的圆圆的月亮。

三奶奶站在庄子大门口,朝着江三爷喊道:“老头子,回家吃饭了。”

江三爷回头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几步,又回身看着黑沉沉的麦地,满足的喟叹一声,高兴的回家吃饭,这几天,菜地里面的土豆收货了,那土豆,产量太高了,收了回来之后,天天的做土豆,不是炖土豆,就是炒土豆丝,再不就是醋溜土豆片,宁浅浅还教着大家呼熟了土豆之后,切成片放在大太阳底下晒,晒干了就收起来,这样的菜干,储存到冬天能吃一冬天呢。

除了土豆片,还有黄瓜,茄子,芸豆,豆角,不是切成片晒,就是煮熟了之后,晒成噶  干菜,这几天太阳好,场院上摆满了晒干菜的大大小小的家伙什,现在多储存一些,等到了冬天,就能有吃的。

大家伙都是逃荒来到这里的,知道存储粮食的重要性,只要是能吃的,不管是菜地里种出来的蔬菜,还是山上采回来的野菜,蘑菇,都晒干了储存起来。

江三爷今晚上家里的土豆有新的吃法,煮熟了之后,压成泥,然后用筷子使劲的搅,搅的筷子都搅不动了,加点蒜泥,醋,再放一点的熟油,加点盐,用勺子舀着吃,又好吃,又能饱腹,倒是省了粮食了。

江三爷家里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家里的孩子已经去了媳妇生了孩子,老三家的大儿子已经十九岁了,最近家里正在给他相看媳妇,他们家人口多,来了之后,江奎让江三爷老两口住在两间的小院里面,三个儿子一人分了一个三间的院子,不过吃饭他们依旧是在一起,这会,江三爷家的院子里已经点上了一个灯笼,全家老少二十多口子围着桌子吃饭。

稀里呼噜的吃完了饭,江老三家的两个儿子就准备要去场院上跟小伙伴们凑一起练练功夫,江老三的媳妇对大儿子江振立说:“振立,你先别走,我跟你爹想要跟你爷爷奶奶商量点事,你在这里听一听。”

江振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娘,我在这里听不合适吧?你们商量好了就行。”

江老三的媳妇就说:“这是你的终身大事,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媳妇娶回来是要跟你过一辈子的人,你要觉得不合适,我们也不能给你娶。”

江振立的弟弟江振元对着江振立做了个鬼脸,然后嘻嘻哈哈的就跑了。

收拾了碗筷之后,江老三的媳妇对江三爷还有三奶奶说:“我看好了山坡村的一个闺女,也托人打听了,闺女是个好孩子,就是家里孩子多,我就怕,孩子嫁到咱们家之后,她娘家的人会来打秋风。”

江老三没说话,蹲在一边,江老三就是这么一个人,成日里沉默寡言的,但是人很勤快,幸亏他找的媳妇能说会道的,人也泼辣,家里有什么事情也能有个出面的人。

三奶奶就说:“那得好好的打听打听,虽说娶媳妇就是看新媳妇的人品,娘家要成了拖累,小两口的日子还是过的艰难的,咱们又不是没有见过拉拔娘家的媳妇,那日子过的着实是艰难了些。”

江老三的媳妇就嗯了一声,接着说:“山坡村村长家还有个姑娘正在找婆家,听他们家的意思,想要在他们村里给孩子找个婆家,只是一直没哟找到合适的,我见过山坡村村长家的媳妇,是个很讲道理的人,性格温和,对谁都客客气气的,这样的娘带出来的闺女,想来不会错了,我想托人去村长家说说,看看行不行。”

江振立红着脸听着,他们这个岁数的孩子,要在平时,早就已经定下亲事了,只是因为大旱,后面又逃荒,才耽搁了婚事,不仅是江振立,村里还有好几个这个岁数的小伙子亲事没有着落呢。

江氏一族虽然很多已经出了五服,可以找本村本姓的,那毕竟是少数,年龄也不是很合适,现在,安顿下来之后,跟山坡村比邻而居,儿女亲事上,选择的余地就大了。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09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