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父女穿越:带着全村逃荒去边关投靠我爹 > 第一百零四章 周氏

宁桁从前院书房离开之后,宣平伯从抽屉里面拿出来一个信封,这是宁松派人送回来的信,不仅是嘱咐他不要跟几位皇子走的太近,还说已经给他的女儿宁浅说定了一门亲事,宣平伯看到宁浅未来的夫婿是镇北侯世子的时候,心情非常的复杂。

他们宣平伯府,当初跟着镇北侯一起在北境立功无数,这才在京都有了立足之地,只可惜,后来到了先皇后期,因为朝中各派因为立储的问题相互倾轧,老宣平伯为了保全族中子弟,只能从北境回到京都,在兵部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宣平伯是个才能很平庸的人,他没有上过战场,读书也不行,靠着祖荫,接了宣平伯的爵位,他们这个爵位,五世而斩,他已经是第四世,他的儿子接过这个爵位之后,后面的子孙会因为没有爵位,慢慢的离开京都上层的圈子,然后会跟着京都很多人家一样,成为普通人,过普通的日子。

不能不怨宣平伯夫人还有世子夫人上蹿下跳的找机会,谁甘心离开这个人人敬仰的圈子呢?现在有一个机会就放在眼前,抓住之后,就有可能获得那泼天的富贵,她们怎么会这么心甘情愿的撒手呢?

宣平伯有些佩服宁松的本事,去甘州几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守将的位置,还跟镇北侯成了亲家,正是因为镇北侯是妥妥的保皇派,宁松才会专门给宣平伯来了一封信,说明了宁浅的婚事。

想到这个一直不是很听话的三儿子,宣平伯心中苦笑,人人都说他养了个好儿子,可这个儿子真的是自己养大的吗?看看另外三个嫡出的,再看看这个名义上的庶出的,宣平伯除了心中叹息,还能如何?

这个夜晚,宣平伯府能够安睡的人不多,就连一直不怎么在意外面的事情,埋头在家里读书的二爷宁桂,躺下之后也跟自己的夫人周氏说:“三弟这次又立了战功,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有机会回来看看。”

周氏心中冷笑,就凭着府中众人对人家一家人做的那些事情,回不回来的又有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自己这个整日里只知道读书的夫君眼盲心瞎的不去探究那些事情背后的真相。

伯府嫡出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嫡长子,要继承爵位,自然是从生下来就深得母亲的关注,小儿子呢,又是个能说会道的,每每把老夫人哄得眉开眼笑,也是深受宣平侯夫妻的喜欢,就是他们这个二儿子,为人有些木讷,除了读书,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去给父母例行问安,从来不会像他的弟弟一样,说些父母喜欢听的话。

周氏嫁到这伯府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看透了这府中人的嘴脸,因为都不是受宠的儿媳妇,住的院子位置很偏僻,慢慢的两个人关系就好了起来。

周氏跟着白氏学了不少的本事,周氏原来陪嫁的几个小铺子在白氏的帮助下,不说日入斗金那也是给周氏挣了不少的钱,周氏在白氏的建议下,用挣来的那些钱买了京郊的几个小庄子。

周氏明面上陪嫁的小铺子依旧是跟原来一样,半死不活的样子,周氏一开始不是很明白氏为什么这样建议自己,后来,周氏就明白过来。

这府里啊,有良心的人没几个,几个小庄子细水长流的每年给周氏带来几千两的收益,这样背着府里人挣来的钱,偷偷的攒下,就像白氏曾经跟周氏说的那样,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钱财好好的攥在手里,日后不管是儿子娶媳妇还是女儿嫁婆家,都不用因为聘礼嫁妆看这府里人的脸色。

周氏的大女儿去年出嫁的,府里给准备的那些嫁妆周氏自己都看不过眼,可是掌管中馈的大嫂说,府里的姑娘们,都是这样的份例,周氏只能暗地里给大女儿置办了一份嫁妆,买了一个小庄子,两个小铺子陪嫁。

每每想起白氏,周氏就觉得,白氏那样的人,如果在外面行走,那是比男人都要厉害的存在,光是那份眼界,胸襟,就是大部分男人不及的,只可惜,被困囿于这小小的后宅,被嫡婆婆各种磋磨。

宁桂跟周氏在府中的存在感不是很大,白氏后面京都那几个铺子被府里抢回来的时候,他们没有要一文钱,宁桂甚至因为这个跟世子大吵一架,只可惜他人微言轻,倒是被世子夫人冷嘲热讽一番,话里话外就是他们这一房不知道好歹,他们只知道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府里的艰难,三爷远在边关,他们的女儿又不知所踪,这么多的产业,难道要白白的便宜一帮子奴才下人吗?

周氏一直对宁浅的失踪存了疑,特别是宁浅的贴身丫鬟青桃也随着她一起失踪,让周氏对这件事情更是多了几分的惊疑,财帛动人心,一个孤女手里握着那么大的一笔财富,是祸不是福。

府里最关心这件事情的就是宁桂跟周氏,宁桂甚至一直去京都的衙门里托人打听,只可惜一直没有音讯。

周氏前段时间听府里的下人说,他们府中的几个护卫,从外面回来之后,就一直在前院养伤,可是,周氏还是从那些人露出来的只言片语里面知道,宁浅现在就在西北,也不知道那姑娘吃了多少的苦才去的甘州。

周氏心里想着这些事情,嘴上却说:“等三弟回来,也不知道知道浅浅找不到了,会怎么闹呢。”

宁桂一阵沉默,良久才说:“你说,浅浅出门一趟,怎么就找不到了呢?府里的女眷出门,哪次不是带着好些个护卫,别人都好好的回来了,偏就浅浅没回来。”

周氏心里冷笑,为什么没能回来,这就得问你的好大哥好大嫂了,这府里,最希望宁浅这个姑娘出事的就是老大两口子,他们的儿子要娶亲,女儿要准备嫁人,听说还要去给三皇子做侧妃,他们要没有个几万两,怎么能把这两门亲事给糊弄过去?

周氏有些事情都不敢跟宁桂讲,虽然是枕边人,这些年下来,她也能看的清楚,宁桂这个人呀,是个好人,好的有些单纯,在他的心目当中吗,他的父母,兄嫂,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亲人,他很真诚的对待家里的人,却不知道,他的亲人,却像看傻子一样的看他。

周氏不贪恋这伯府的富贵,她现在就盼着再熬几年,家中的长辈没了,他们一家人能够分家搬出去,这些年,她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个三进的小院子,小院子不能跟伯府这富丽堂皇的宅子比,却是未来他们的家。

宁桂没听到周氏的话,小声的说:“娘子,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啊,我认真的读书,只是考中了秀才,这些年一直埋头苦读,始终没有中举,已经三十好几了,却要依附父母过活,咱们的女儿出嫁,我竟然没有能力给孩子私下弄一点的家产。”

周氏翻了个身,侧躺着,面对宁桂,柔声说道:“相公,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一直一直没有过了乡试,那是因为这府里很多事情占去了你的经历,当年三弟在外游历,中举之后不也跟你说过的吗?他说家中琐事占了你太多的精力,你要想继续考,咱们就搬到我陪嫁的那个小庄子上,认真的读一年书,回来再考。”

宁桂眼眶有些湿热,他想要读书,可是家里人一直觉得,他没有读书的天分,家里那些庄子铺子里面有需要处理的事情,宁桁总是喜欢找宁桂出面,宁桁信得过宁桂的人品,至于四弟宁柏,那就是个只有嘴上功夫的,让他去管理庶务,那就相当于把老鼠丢进米缸里面,还不知道要被他没下多少银钱。

宁桂没做声,他也想好好的找个地方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书,可家里这么多的事情,只靠着大哥,怎么能行呢?

周氏叹了口气:“夫君,咱们不像四弟两口子一样,总想着从府里弄多少好处,可你要知道,待到父母百年,咱们就要从这里搬出去,到那个时候,我们娘几个能靠谁呢?”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0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