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父女穿越:带着全村逃荒去边关投靠我爹 > 第一百二十章 奋起

侯夫人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宁浅浅,被粼粼的马车拉着回了幽州。

回到幽州,侯夫人就开始准备聘礼,她当年可是带着不菲的嫁妆嫁到镇北侯府的,侯夫人又是个善于经营的人,虽然日常挣得钱都用来冲军饷或者是买粮草了,但是,手里毕竟还有很多值钱的物件。

沈嬷嬷看着侯夫人把库房的东西都搬出来,笑着说:“夫人,您这是要把库房整理一下吗?”

侯夫人拉着沈嬷嬷的手:“这些都是我当年嫁过来的时候带过来的嫁妆,有些看起来有些旧了,我觉得做聘礼不是很合适,我这会又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东西,咱们离开京都这么久,京都现在流行什么咱们也不知道,哎哟,我现在觉得,孩子正是来讨债的,明明是他找了一个合心意的好媳妇,到最后为难的偏偏是我这个当母亲的。”

沈嬷嬷知道这是侯夫人对宁浅浅看重,看样子,侯夫人对这个儿媳妇还是很满意的。

萧琳回来之后,就把手串穿好了,戴上手串,她兴冲冲的去侯夫人的院子,想要给母亲看看她的新首饰,结果就看到四敞大开的库房,库房里面的一些陈年物件也抬到院子里。

几个粗使婆子还在外面抬东西,萧琳靠着侯夫人站着,看到那些已经有些年头的屏风,好奇的问道:“母亲,这是当年你带过来的嫁妆吗?”

侯夫人想到二十多年前的自己,娇俏的小姑娘,从京都带着这些嫁妆,内心一片茫然,千里迢迢的来到这幽州。

成亲之后,侯爷对她敬重有加,  婆母跟着二房在京都,侯夫人适应了幽州的生活之后,日子过的很不错,后来,两个人又生了四个孩子,虽然吧,大儿子二儿子从小就被侯爷带着习武,日后要接过镇北侯镇守北境的重担,家里总归还是和乐美满。

侯夫人笑着说:“是啊,当初这可是满京都最流行的物件了,只是过了二十多年,也不知道现在京都流行的是什么,咱们离京都太远了。”

萧琳不在意的说:“母亲,您这是想多了,我看浅浅姐姐也不是那掐尖冒强的人,而且,这么贵重的东西她就是看我多看了几眼就送了,也不是那多么喜欢银钱的人,聘礼咱们心里够了就好吧?”

侯夫人轻轻地笑了笑,对萧琳认真的说:“琳儿,你要记住,别人再怎么样对待银钱,那是人家的事情,咱们呢,该怎么准备就要怎么准备,就好比你大哥的聘礼,你大哥是镇北侯的世子,他的媳妇是未来的镇北侯夫人,有这样一层身份在,咱们就得准备出一份能够配得上这个身份的聘礼,这是咱们能够给予浅浅的尊重。”

萧琳其实有些理解不了,因为是龙凤胎里面的妹妹,自幼体弱,侯爷夫人怜惜她,性子就养的有些天真,不过她很善良,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原来还没有觉得,宁浅浅只比萧琳大了三岁,却能够带着庄子上的人做那么多的事情。

侯夫人可是见过那些女孩子们做的针线活,靠着那些针线活,很多女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侯夫人觉得,她的女儿,也应该好好的教导教导了。

宁浅浅把镇北侯一家人送走了之后,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庄子上又开始准备春耕,要准备种子,还要准备肥料,去年雇了十几个人,承包了甘州大营里面的十几个茅厕,在大营附近的一块低洼的地方挖了沤肥池,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面的肥料也沤好了。

肥料自然是不能就这么运到地里,宁浅浅让人把这些肥料从粪池里面起出来之后,加上很多已经晾晒了很长时间并且打的粉碎的土,搅拌过之后,加工成颗粒状,烘干,容易保存,这样用到地里,不烧地,不烧庄稼,效果更好。

江三爷他们看到运到地头一麻袋一麻袋的肥料,非常的惊异,他们从来不知道,肥料竟然能够加工成这样,而且,也不像原来他们用的那些从沤肥池里面运出来的肥料一样,不方便运输,种庄稼之前施肥,弄的整个村子都是一股臭味。

宁浅浅交代江三爷在一场春雨之前把肥料撒到地里,然后就是准备育苗。

挑出来的种子,就这么撒到地里,出苗率太低,用特制的药水泡过种子,把瘪的不饱满的种子挑选出来之后,再把麦种播种到地里。

江三爷带着村里人,按照宁浅浅的吩咐,认真的把麦种种好了之后,就每天蹲在地头,就等着看这样种地能不能提高出苗率。

宁浅浅已经把种麦子的的一些注意事项一一的写下来,村里人看过之后,觉得这样的种地法子有些新奇,但是他们对宁浅浅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只要是宁浅浅说是对的,他们就义无反顾的去执行。

山坡村佃了庄子上的地的人家,因为种的地挨着江氏族人的地,江氏的族人怎么样种,他们就根治怎么种,甚至还向宁浅浅买了种子,按照宁浅浅说的,跟江氏族人一起种地。

山坡村的有些人,旧观念根深蒂固,依旧是按照原来的法子,还有些人笑话他们村里跟着江氏族人一起种地的几户佃农:“老祖宗传下来的种地的法子,那是能随便的更改的吗?一个小姑娘,种了几年地?我看马亮家今年能收多少粮食。”

马亮最近日子不是很好过,他媳妇不给他钱卖酒买肉,他想要  去村里跟别人家借钱,他媳妇就跟村里人说了,马亮借的钱,她不管,她一个妇道人家,挣了钱要养活孩子,几个孩子还小,现在要供着孩子吃穿,还要供着他们家小冬至读书,谁家要有那个闲钱借给马亮花,就要做好马亮给他们还钱的准备,反正马亮媳妇现在就是一句话,马亮在外面的任何行为,跟她还有她的几个孩子没有任何的关系。

马亮去借钱,被村里人耻笑之后,回家跟他媳妇闹,结果,他大儿子二女儿一边一个扯着他的胳膊,不让他靠近媳妇的身边,小儿子则是一溜小跑的去了庄子上,喊了他大女儿两口子过来替他们的娘主持公道。

马小满挺着个大肚子,被人高马大的江振立半扶半抱着跟在小冬至的身后往山坡村跑。

这会很多人家还在地里干活呢,看到这小两口着急忙慌的样子,自然是要跟着去看究竟,万一能帮上忙呢?而山坡村那边呢,马亮家里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大声的吵闹声了,好像是从他们家小满嫁了人,就没听马亮两口子吵架,今天,他们两口子不仅大声的吵架,中间还夹杂着两个孩子的声音,村里人,不管是好心的帮着去劝架的还是趁机去看热闹的,马亮家里很快就围了一大圈的人。

村里人很诧异,马亮的媳妇,平时见了面,最多是笑一笑,点点头,大多时候是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铺在地里干活,马亮家原来家境也是不错的,家里几亩田,马亮爹是个头脑精明的人,给甘州城里一些商行当掮客,每年也能挣不少的钱。

马亮的爹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在外面见识过之后,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就把全部的希望我放在了马亮的身上,把马亮送到甘州城里的私塾读书,一心的想要家里供出来一个读书人,只可惜,马亮空有读书人的傲气,却没有读书人的才气,读了十多年的书,连个童生试都没有过。

马亮的爹含恨而终,之后马家境遇一落千丈,家里的几亩地典了出去,为了活口,佃了庄子上的地,马亮满怀的愤懑,终日里醉生梦死,控诉老天爷的不公,缺钱了就伸手问妻子要,从来不管老婆孩子有没有饭吃。

马亮也是最近几年因为家里实在是没钱让他去打酒喝才对妻子孩子破口大骂的,四邻慢慢的熟悉了马亮的骂声,可是今天,马亮的媳妇竟然高声喝骂马亮,这就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了。

马亮家邻居一位老嫂子拉着马亮媳妇的胳膊:“小满娘啊,你有什么委屈咱们慢慢的说,小满爹一个大男人,总是要几分脸面的,你当着全村老少爷们的面这样骂他,让他脸往哪里搁?”

马亮媳妇冷笑一声:“脸面?这么多年,他一个大男人趴在老婆孩子身上吸血,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03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