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妈妈第二天一大早,就坐马车往京都的郊外赶。
李妈妈跟着吴氏几十年,是吴氏的左膀右臂,做事情历来是妥帖,没有空着手,而是带着厨房里昨晚上就煮上的粽子,再有几天就是端午节,各个府里开始送端午节礼,他们宣平伯府虽然不用往很多人家家里送,也是有几家老亲戚家里需要送,所以,昨天是府里第一天煮粽子。
李妈妈只知道一个大体的地方,一路打听着,总算是找到了地方。
一个很小的庄子,几十亩的地,一个小小的两进的院子,院子的前后院的房子应该是新盖的,院墙却依旧是土坯房,院子前面是一片菜地,种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蔬菜,菜苗已经有一柞高,离着不远的地方,尽然还有一个用栅栏围了鸡圈鸭圈。
马车刚进了庄子,就有两条狗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跟在马车的后面汪汪的喊着,李妈妈有些嫌弃的看着这个小小的有些破败的地方,脸上却没有带出来一点。
马车一直走到小院子的门口停下,周氏已经听到有人来说,从院子里出来,看到马车上下来的李妈妈,惊喜的说:“哎哟,怪不得一大早院子里的树上就有喜鹊叽叽喳喳的交换,我还道这是要有好事呢,李妈妈你就来了。”
李妈妈给周氏行了一礼,谦逊的笑着说道:“可不敢让二夫人这样说,奴婢是奉了大夫人的命,来给二老爷二夫人送粽子的。”
车夫从马车上提下来一个食盒,周氏贴身伺候的一个大丫鬟赶紧接过来,周氏对李妈妈说:“我们这里简陋,比不得伯府里面,李妈妈还不要嫌弃,好在这里呀,风景好,也安静,我们老爷每日里去后山的一处寺庙里面读书,那庙里住着一些外地过来赶考的举子,倒也能够随时的跟别人请教功课。”
正房有待客的厅堂,周氏主位上坐下之后,周妈妈半边屁股坐在下首的一把椅子上,这要在伯府,她也就是能做个绣墩,也就是这庄子上太简陋,跟着做一下看着已经掉了很多漆的官帽椅。
李妈妈笑着说:“世子跟夫人也很关心二老爷的功课,这眼瞅着再有些日子就要下场了,大夫人还说,要管家给二老爷准备一份考篮,也不知道二老爷有什么别的要求没有。”
周氏赶紧笑着回道:“我们老爷说了,他自己准备就行,倒不用咱们专门给他准备,再有啊,他这都三十多了,又去考举子,说出去怕别人家笑话,咱们府里能别往外讲那就别往外讲,没得考不上丢人。”
李妈妈又笑着寒暄了几句,这才说:“我来的时候,世子爷专门吩咐了,说二老爷跟二夫人并两位爷还有姑娘,都是府里金尊玉贵养着长大的,庄子上这么艰苦,最好是回府里住着,咱们府里也有安静的地方,没得在这穷乡僻壤的住着不舒坦。”
周氏笑呵呵的说:“还请李妈妈回去替我们爷跟世子爷道声谢,我们老爷呀,这个岁数了,也是打着主意要拼这一把,府里是有安静的地方,可要家里要来了亲朋故旧的,旧的去前面招待, 没得浪费经历,分了心神,还是在这庄子上吧,苦点就苦点,这人活着只有享不了的福,哪里还有受不了的罪呢。”
李妈妈看周氏已经跟自己直接了当的说明了不回去的原因,只能点头应下,看时候不早,就要告辞,周氏要留她在庄子上吃过午饭再走,李妈妈也没有留下,直说这会赶回去京都,回伯府还能吃上午饭。
看着马车走远了,周氏冷冷的一笑,一甩帕子,转身就回了院子里。
晚上宁桂回来吃饭的时候,周氏就把白天里李妈妈来的事情跟宁桂说了,宁桂惊讶的说:“夫人,竟然都让你算计到了,府里还真的派人来这个庄子上找咱们呢。”
这个庄子是周氏陪嫁的,周氏后来跟着白氏做买卖,赚了钱之后,附近有两个百十来亩的庄子要卖,周氏索性就一起买下来,经过这些年的打理,这一个山头下面五个大大小小的庄子,都是周氏的。
周氏大女儿宁浠出嫁的时候,周氏还把旁边一个几十亩的小庄子作为陪嫁给了宁浠,京都附近的庄子这几年也算是有价无市的存在,能陪嫁一个京都附近的小庄子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周氏在山头的另外一个专门种果树的庄子上建了一个五进的宅子,那个宅子的条件比这个小宅子要好很多,周氏坚持在这个庄子上住着,还说府里早晚会派人来检查,宁桂一开始不信,这会也相信了。
周氏对宁桂说:“咱们这个大嫂,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事她从来不当面跟你讲,而是背地后暗戳戳的去试探,李妈妈是她最忠实的狗腿子,可不就是李妈妈亲自前来试探吗?”
宁桂对着周氏竖了竖大拇指,宁桂就说:“老爷,你要觉得山上读书不行,咱们可以再去寻访名师,咱们有钱。”
宁桂笑着说:“山上那些赶考的,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越是这些家贫的学子,越是能明白策论要怎么写才能跟贴近现实,为夫跟他们在一起读书,获益匪浅。”
周氏点了点头:“那我明日再派人给庙里送些米面油蔬过去。”
宁桂对着周氏拱了拱手,“夫人高义,我先替那些举子谢过夫人。”
一家五口过来之后,两个儿子就送到附近一个学堂去读书,小女儿则是跟着周氏在庄子上学着打理庶务,看账本,至于宁桂,就去了后山庙里读书,那座庙,因为距离京都近,主持是个心善之人,回收留一些来京赶考的家贫的举子,有些没有考中,就会继续住在庙里,平日里就读书,帮着人写信或者是帮着抄书挣些钱花用,宁桂去了之后,交了好几个脾性相投的举子。
周氏有些担忧的说:“我听人说,三弟从甘州去了东南,也不知道他这一行是不是顺利。”
宁桂也放下手里的碗筷,“是啊,三弟这个人,总是能够在别人为他提着心的时候,做出一番出人意表的事情,想来,他去了东南,也会像在甘州一样,做到他自己满意,别人也满意。”
周氏没在做声,而是在想要准备什么端午节礼送回府里。
今日里李妈妈的态度,周氏就能想明白,伯夫人,世子甚至是吴氏,都希望他们一家回去,不过因为伯爷没有同意,他们只是这样来试探一下,至于后面,如果再有人来,周氏也不打算再客气了,该去府里告状就去府里告状,就像白氏跟自己说的那样,鼻子下面的嘴,可不是只用来吃饭的,还能用来说话,告状,只要让自己心里痛快了,该说就说该骂就骂。
周氏下定了决心,就对宁桂说:“老爷,家里的事情,你别担心,好好读书就行,府里要再有人来,我会想法子让伯爷帮咱们出气的。”
宁桂却说:“夫人不比担心,既然父亲已经答应了我,自然是会约束府中诸人,我已经跟父亲说的很明白,我们府里呀,仅仅是靠着三弟一个,想要支应起来很困难,我虽然这个岁数了, 只要我有一颗向上的心,总能成为三弟的助力。”
周氏笑着说:“难为老爷你现在还能这样奋发向上的,咱们靠着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荣光可比那些想要靠着裙带关系挣来的要让人尊敬,只可惜有些人想不明白这些,平白的送了自己的脸面放在地上让人踩。”
宁桂摆了摆手:“这些话夫人还是不要说的好,毕竟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哥大嫂怎么想的,跟咱们关系不大,日后咱们做好的自己的事情,约束好了孩子们,等父母百年之后咱们就从府里分出来。”
周氏脸上表情认真的听着宁桂说这些,心里却是有一些的不屑,男人,考虑问题总是太理想化,有些事情,想着很容易,想要去做的时候,却是困难重重,他以为分家那么容易呢,宁桁现在除了一个世子身份,没有任何的官职,日后宁桂要在仕途有所建树,就算是宁桂想要分家,宁桁估计也会拦着。
(https://www.biquya.cc/id178213/5679301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