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秦工,您的支持管用吗?
大家伙都知道,吴老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以前的时候,吴老最看重斯贝,但是知道了斯贝的性能拉胯之后,吴老又开始强烈支持起来自研的涡扇十。
哪怕就算是秦文明通过某些手段,弄来了一些发动机,让十号工程的研发先进行下去,吴老也没有放弃涡扇十,现在眼看着斯贝占据的资源越来越多,才决定开这个会议,现在,在秦工的忽悠下,吴老居然开始支持起来了斯贝,大家伙怎么能不着急。
“我们在涡扇六上犯了错误,不能继续在涡扇十上重复啊。”吴老说道:“我们口口声声说正向研发,但是实际上,我们依旧是急功近利的,想要尽快把涡扇十搞出来,现在,秦工说的那些话,坚定了我的信念,我们想要真正地走完一个研发的型号,就必须要从零开始,一级一级的搞,哪怕我们是用了别的核心机,我们也得一级级的来,至少我们要搞懂人家为何会这么设计。”
现代的发动机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连科技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也是如此,他们在三代机发动机的研发上,也用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还遇到了很多波折和反复,当年因为F100的可靠性问题,还导致了大批的F-15战斗机趴窝,成为了机库皇后。
己方想要急于求成,尽快把涡扇十的样机给做出来,然后呢?然后就会是无休止的反复,各种小问题的处理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吴老,如果我们现在慢慢来,那我们的项目很可能就会黄了啊。”一名专家有些着急地说道:“您也是知道的,上级投入了大笔资金,那是要见到成果的。”
这就是国内航空发动机一直拉胯的又一个原因了。
研制发动机是 要烧钱的,美国人的F100发动机,从开始研制到1984年15年内总计花费11亿美元,这还是七八十年代的币值,换到后世就是几百亿。国内呢?国内哪里烧得起这么多钱,十分之一都承担不起!
现在尽快搞出发动机来,台架试车,这样还能让上级看到消耗的巨额资金是有成果的,如果一级级的搞,几年之内什么成果都没有,那上级还以为下面人在玩什么猫腻呢。
“这个请大家放心,涡扇十项目不会停,这个项目不管研发多久,也会进行下去,这是我们第一次自研先进的三代涡扇发动机,也是第一个走正向研发道路的,我们一定会走下去,走到成功的那一天的。”秦文明说道。
“秦工,您的支持管用吗?”有人忍不住了。
术业有专攻啊,秦文明能在这个行业里说一不二吗?
由于大家伙都在争论,谁也没有注意到外面,此时已经有人走到了门口,听到这个问话,来人立刻就说道:“秦工的支持当然管用了。”
这是个大嗓门,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伙望过去,然后都很惊讶。
“林老?”
“老林?你怎么来了?”
这不是航空工业部门的会议吗?林老怎么来了?秦文明也很好奇。
“我带来了老领导的意见。”林老说道:“老领导叮嘱,一定要重视秦工的意见,秦工的意见就是他的意见。”
所有人都惊呆了。秦工能代表老领导?
这是多大的信任啊。
刚刚还问秦文明的话管不管用的人老脸通红,再也不敢胡乱质疑什么了。
“老林,咱们的涡扇十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更久才能成熟,咱们不能急,得慢慢等,等待涡扇十的成熟,也就是咱们国产航发崛起的时候,我刚刚表态了,支持涡扇十的正向研发。”
林老点头:“嗯,你说支持,那咱们空军就会支持,咱们不可能一直外购航发来给三代机使用,我们必须要有自主的中国心。”
林老表态,老领导发话,涡扇十的研发团队就不能再有什么顾虑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涡扇十项目的负责人开口道:“多谢秦工的支持,我也代表我们的研发团队表态,一定认真搞科研,不好大喜功,不搞空中楼阁,我们一级级的搞研发,一定要走完一个正向研发的全流程,通过这次研发,真正掌握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规律,不让涡扇六的失败再次重演。”
林老点头:“咱们能造两弹一星,能造核潜艇,这种航空发动机算什么,只要找准了方向,努力肯干,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林老,那我可就继续表态了,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也必须要加快,用我们国产毛坯来生产的全新的发动机,直至最终完成百分之百的国产化,这个项目关系重大,空军的轰六和歼轰七,海军的舰艇,都在等着这款发动机呢。不管国家的经济怎么转型,这些投入不能少。”
斯贝团队也松了一口气,秦工是要两个都支持,那矛盾也就不存在了。
林老点头:“斯贝是现在急需的,涡扇十是满足未来使用的,这两款发动机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请林老和上级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快把斯贝发动机打造出来,等到用我们自己的毛坯制造出来合格的发动机,价格也一定会降低下来,我们要给空军和海军提供便宜的、同时还耐用的发动机。”斯贝发动机的负责人说道。
“林老,为了更好地促进斯贝的国产化,让我们的涡扇九尽快完成全部的国产化任务,我建议请一名有威望的老专家去坐镇。”秦文明说道:“我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是也会给他们定一个指标,比如说,两年内,国产化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同时,成本降低到100万以内,最好能降低到80万。”
斯贝之所以会受到排挤,就是因为没有牛人坐镇啊,当初吴老去主持,谁敢说斯贝的坏话?现在吴老已经回首都了,斯贝就成后娘养的了。
听到秦文明这句话,斯贝项目的负责人心中感慨万千,秦工太厉害了,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最关键的问题。
他们受到排挤,还是因为没有得力的人来支持啊。至于价格,这个不是问题,只要用了自己的毛坯,那价格肯定会下来一大截,八十万,是涡喷八的价格,斯贝做到这种造价,上级还能不满意?
“秦工,如果需要我的话,我可以过去,反正我以前也在主持这个项目。”吴老开口了。
当初引进斯贝,就是吴老提议的,后来搞国产化,吴老也是跟着的,一直到用英国毛坯生产出来了合格的发动机,一期工程结束,才回到了首都。
现在,如果还需要他的话,他当然也愿意过去。
秦文明摇头:“吴老,您的年纪太大了,经不起来回折腾,您还是留在首都坐镇指挥比较好。我想要请624所的刘总工过去帮忙,不知道刘总工愿不愿意。”
所有人的目光望向了刘总工。刘大晌,37年出生,从小勤奋好学,60年毕业于首都航空学院,并留校攻读副博士研究生,但是到了62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研究生班肄业,之后投身在航空工业的建设上,到了今年,刚刚升任624研究所的总工程师。
624所始建于1965年4月,是国内航空发动机预研设计和大型试验研究基地,是以航空动力技术预先研究、产品研制开发和整机鉴定试验为主业的航空科研事业单位,虽然他们不研究任何具体的型号,但是他们的工作更重要,在外面的世界,624所改名成为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发动机领域里是响当当的存在。
至于刘老,就更是厉害了,说起国内航空发动机的顶梁柱来,首推吴老,排名第二的就是刘老!
刘老有什么贡献?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然就是在刘老的主持下,涡扇十五开始了研发。这是一款对标F119的四代航空发动机,是歼二十最可靠的动力。
但是,刘老做的贡献可不止这些,当年,刘老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遇到了某款发动机动力提升的需求,按照当时的计算,要提升动力,就得增加涡轮前温,就得提升涡轮叶片的耐热能力,为了提升耐热能力,就得使用空心涡轮叶片,让空气在里面流动带走热量。
刘老和其他的材料专家一起,用了几年的时间,解决了这个难题,让祖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自主研制气冷空心涡轮叶片发动机的国家。
进入七十年代,刘老和同事一起前往川西北山区松花岭,开始建造我国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
后来,引进了斯贝发动机,国内生产出来的发动机自己不能检验,还得送到英国去考核,当时,刘老就跟着一起去了,顺带学习英国的高空试车台是怎么搞的,回来之后,整理出来了百万字的资料,成为国内建造高空台二期工程的主要技术资料。
可惜,因为经济原因,这个高空台二期工程被列为“缓建项目”。作为核心成员的刘老曾经说过:“如果不搞出高空台,就永远不离开山沟,死在松花岭,埋在观雾山!”
他的话,体现着一名老专家的执著,体现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体现着航空报国的忠心。
到了95年的时候,刘老主持完成了高空台总体联合调试,交付国家验收,这也让祖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大型连续气源高空台的国家。
现在,听到秦文明说想要请他去主持斯贝国产化的第二阶段,刘老站了起来:“既然秦工看得上,那还有什么说的,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https://www.biquya.cc/id177526/2985950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