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愈从来不觉得朱橚会做错什么。
只有没办到的,那才是错!
要是办成了,这就是功!
废黜儒家,再复百家争鸣,这是何等的魄力。
要是败了,朱橚肯定是被骂惨了,死后都得是个千古昏君。
可要是赢了!
朱橚那就是敢为天下先的圣主!
歌功颂德,千古留名。
而俺邓愈,这事儿是俺一手办的,俺搞不好也能混个史书单开啊。
所以,邓愈压根没想什么对错,而是在想怎么把这件事情办成!
邓愈的话,让朱橚沉思了起来。
华夏尚武的脊梁,确实应该接续起来了。
“殿下,臣……愿担这千古骂名,只求殿下给江南一条生路,咳咳。”刘伯温强忍着咳嗽,站起身来,一脸恳切地看着朱橚。
他心中明白,江南地区对于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南可是赋税重地啊,若是被打压成这样,只会激起反抗。
而江南反抗的后果就是朱橚不可能妥协,而是调兵铁血镇压。
杀得江南人人胆寒,杀得江南不敢反抗。
江南必然血流成河!
刘伯温不忍心看到那些无辜的百姓受苦,哪怕为此背负千古骂名,他也在所不惜。
而且,浙东,同样也是江南的一部分啊。
那里有太多的跟自己一样的清流之士,他们或许还在社会的底层挣扎,尚未领略过上层的风光。
然而,他们同样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怎么能就这样被无情的打压,永远无法翻身?
刘伯温不甘心,他绝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他坚信,只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他们一定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刘伯温想为浙东,也为江南,拼一个未来!
朱橚对刘伯温的话感到十分疑惑,皱起眉头问道,“你来担骂名?你怎么担?总不能说,你一个阁臣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吧?就算以内阁的名义下旨,世人也会认为这是孤的授意,这个骂名你又如何能够替孤承担?”
朱橚觉得刘伯温的想法有些天真,甚至有些异想天开。
然而,刘伯温的目光却异常坚定,他毫不退缩地回答道,“决定,当然是要由殿下来下!但是,殿下不能主动下这道旨意,而是需要臣来逼迫殿下来做出这个决定!”
“逼迫孤?”朱橚有点没明白这个意思。
逼迫,这两个字朱橚认识。
但是从刘伯温嘴里说出来,朱橚怎么就有点儿不理解了呢?
“没错,臣会以内阁阁臣的名义上书,请求陛下罢黜儒家,恢复百家争鸣,殿下只需要拒绝即可,而后,臣……死谏殿下!”
刘伯温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愕得站了起来。
“死谏?”汤和失声喊道。
刘伯温竟然要为这件事情去赴死?用他的生命,去给江南博一条生路?
“老刘,你可别想不开啊!”邓愈忙道。
你丫的怎么就要死谏了呢。
李善长也连连点头,“伯温呐,死谏可死不得啊。”
要是你死了,我可就真寂寞了。
然而,刘伯温却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反而透露出一种决绝和坚定。
“臣这副残躯,也撑不了多久了,就请殿下让臣发挥发挥余热吧。”刘伯温的声音平静无比,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你……”朱橚放下了茶杯,站起身来。
刘伯温接着说道,“也请殿下看在臣为殿下做的这些事情上,给江南和浙东未来的学子,一条生路吧,臣求殿下了!”
话音未落,刘伯温突然双膝跪地,直直地跪倒在了朱橚面前。
这一跪,不仅让朱橚愣住了,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刘伯温虽然并不清楚江南到底又惹了什么事情,但他能感受到朱橚的愤怒已经到了极点。
而能让朱橚如此震怒的,绝对不会是一件小事!
江南无数学子的未来,不能断啊!
朱橚已经听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只是有些震惊,“伯温,孤没有牵连你的意思,你不必如此。”
“殿下,咱们所做的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后人啊!殿下您一心为了大明的子孙后代,而臣呢,能力有限,只能为江南之地的后人尽一份绵薄之力,还望殿下能够开恩,准奏。”
刘伯温言辞恳切的请求道。
一旁的吕本见状,也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附和道,“殿下,臣也甘愿与刘阁老一同承担这骂名,只求殿下能够网开一面,恩准此事!”
说罢,他便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吕本心里很清楚,这一跪、这一磕,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江南的未来。
因为他的家族根基几乎都在江南,如果朱橚真的就这样放弃了江南,那么江南将再无出头之日。
这意味着,朱橚的这一决定将会给江南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江南学籍的学子恐怕都得改祖籍。
到时候,江南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即便朱橚日后驾崩,这条规定恐怕也会成为祖训,世代相传。
这样一来,终大明一朝,江南都将难以翻身。
而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其他派系必然会趁机崛起。
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江南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其他地区就会迅速填补这个空缺。
从而使得江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
到那时,江南想要重新崛起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等于说江南永无翻身之日了。
所以,无论如何,吕本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江南陷入如此绝境,哪怕不为自己,也要为后人考虑啊!
朱橚眉头紧蹙,显然对于吕本的话感到有些意外。
“孤……不需要你们给孤担骂名。”朱橚拒绝道。
朱橚从来就没想过找人背锅。
自己敢干,自己就敢认!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是非对错让后人去论,千秋功过让史书去评。
自己管这些干什么。
(https://www.biquya.cc/id177385/2652537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