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 第 165 章 占城国全线出击

“我们占城国的千里沃土这一次要收回来了,这点小利给他就给他吧!”

“丞相,这一次本王要御驾亲征,亲自率领王城的两万大军还有边境的三万五千大军;

征讨安南国,收复我们占城国的失地。”

“现在就去准备军械、粮草,十日后北上,二十日后准时配合大明的两路大军;

对安南国展开围杀。”

二十日后。

安南国和占城国的实际控制区,爆发了大战,随着占城国两万王城部队的增援;

镇守在安南国南线的将军王成功瞬间着急了。

毕竟,占城国五六万人人的大军,在占城国国王的带领下士气高涨、全线反扑;

自己布下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了。

他连忙安排六百里加急,赶往王城,让国王对南线增兵。

......

安南国王城的王宫之中,国王陈日奎看着大将军萨风说道:

“萨将军,北线已经开始两次大战了,萨科齐将军手下的将士,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农民;

昨日的大战,明军差点没有把我们的防线打崩。”

“这样下去,我们北方防线可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要不把南线的那些能征善战的大军,调回来一万支援北线战场;

同样地方的治安部队也要集合,去北方防线上集结。”

“毕竟,现在萨科齐将军镇守的北线,压力太大了。”

然而,大将军萨风听到国王陈日奎的话,稍微思索片刻后说道:

“陛下,南线的四万大军在震慑占城国,不可轻动,至于地方的治安部队这个已经开始集结了;

其中一万六千人的先头部队,已经前往北线战场了。”

“并且,王城我们也招募了一万两千人的新兵,已经在昨天下午出发,最多五天时间;

就可以达到北方防线。”

“这样,我们北方防线的大军也可以达到十五万,暂时可以挡住大明西平侯的大军了。”

“我们的战争潜力已经消耗的很厉害了,希望这个时候,占城国不要给我们折腾事情。”

然而,好的不灵坏的灵,这一次的战争本身就是要围杀安南国;

怎么可能随他们的心愿。

就当大将军萨风感慨的时候,王宫卫队长额尔金慌慌张张的带着一封染血的信封来到大殿内。

当他看到安南王陈日奎的时候,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紧张的说道:

“启奏陛下,这是南线的军情急报,已经达到染血级别了;

末将收到急报后不敢怠慢,最快的速度送到王宫内殿了,还请大王预览。”

真是担心啥,就来啥。

陈日奎连忙接过卫队长额尔金手里的染血军报,当他打开看到内容的时候;

差点没有迎头摔倒。

他哆嗦着说道:

“占城国国王阿答阿者御驾亲征,亲自率领近六万大军猛攻南部防线;

现在全线三十六处关隘全部爆发大战。”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最多坚持二十天,南线的四万大军就必须撤出第一道防线。”

一旁的大将军萨风听到陈日奎的话,连忙焦急的说道:

“大王,第一道防线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打造完成,绝对不能放弃;

要知道,这两年,我们防线外边不少游击队作乱。”

“第二道防线根本没有完全建成,一旦失去第一道防线,我们的南线战场;

恐怕就要陷入溃败的局面了。”

“我们王城虽然无兵可调,但是可以允许南线的王成功将军,就地抓壮丁;

只要合适的能抓多少抓多少,必须先把南线战场稳定下来。”

“否则,我们就完蛋了!!!”

安南王陈日奎听到大将军萨风的话,顿时反应了过来,连忙在加急军报上批下文书;

然后用上自己的王印。

最后,把这道加急军报递给卫队长额尔金说道:

“让最好的骑兵送这封信,限四天内送到南线大将军王成功的手里。”

就这样,面对南线战场的求援,安南王陈日奎无兵可派;

只能让南线大将军王成功用抓壮丁的方式,去增加兵源。

可惜,他忘了一件事情。

南线战场那片区域,以前可是占城国的土地,安南国占领那数百里土地才三年左右;

民心压根就不向着他们。

这个隐患,注定了南线战场未来的崩溃。

......

五指山府的海边港口,朱雄英看着一封信轻笑一声说道:

“蓝将军,这西平候沐英果然用兵如神,竟然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直接用火攻;

并且已经付诸行动了。”

“如今已经距离他用火攻过去了七天时间了,北方的两百多里森林恐怕借着风;

该烧的也烧的差不多了。”

“最多十天时间,他应该带着十五万大军,就可以出现在安南国的第二道防线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南洋舰队也该出发了。”

蓝玉看着自己这外甥孙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无语的说道:

“雄英,这一次的仗打的不痛快;

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大军,都可以解决了安南国的陈家王朝。”

“现在加上占城国的合围,我们还打的这么磨叽,这场战争没有在草原上打的爽快。”

朱雄英看着蓝玉一脸无语的样子,嘿嘿笑道:

“蓝将军,这有些时候啊,可以采取诛灭全族的计划,比如倭国;

但是有些时候,不能采取那么极端的计划。”

“我们要和平演变南洋十六国,就不能大面积屠杀百姓,以最小的代价剿灭安南的陈家王朝;

让牺牲也降到最小,以后大明在南洋发展才不会遭受太大的抵触。”

“再说,我还指望这些人给我种橡胶树,要是都杀了,可就没人种田了。”

蓝玉看到朱雄英的坚持,感慨的说道:

“殿下是皇长孙,大明未来的君,而舅姥爷只是大明的臣子,这一战听殿下的。”

就这样,大明的南洋舰队,又在五指山府的军港又待了十天。

这一天的下午,七八十艘军舰开始出港,等到天黑下来的时候;

已经,来到了安南国海岸线的一处滩涂。

(https://www.biquya.cc/id177317/297941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