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藏家女人 > 第三章 调任

??

  第三章调任

  今天是星期六,表姐和梅说好了一起去山上大姨那,姨父去年去世后,大姨和外婆两人一直住在山上,大姨是梅母亲的亲姐姐,她退休后一直在家照顾两个老人,外公去世都十几年了,外婆的身体依然挺好,90高龄了,生活还能自理。清晨,在市场上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坐了一辆出租车,来到山脚下,这是一座小山。山上全是藏房,如果是春天,漫山都是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苹果花,如果是夏天,漫山是绿色的海洋,秋天是金黄色的山岗,而在这不同的季节里都有那零散在山间的泥红的藏房掩映其中,山脚下有绿色的田野,秋季与山的颜色相映衬的田野也是金黄的。唯有此时,在冬季,漫山都是光秃秃的树枝,那几十个藏民房也有些孤零零的。

  从山脚向上走,大约要走十几分钟。背着背兜顺着石梯向上走得气喘吁吁。看到来了一大群人来都是嫡亲的,外婆高兴极了,她有一种老人特有的敏感,说怎么措没来,是不是闹矛盾了,因为平常都是他开车送她们母女的。梅一直觉得外婆有一种特异的感觉,外婆说有一次梦见了她在乡下的弟弟了,说他看着她倒退着走了,她就猜测他一定是死了,来向她告别的,当时,她说这话时大家都怪她胡乱猜测,没有依据,可是,没过几天就传来了外婆弟弟的死讯。

  大姨却责怪外婆,说措不上班怎么行,把她骗住了。大姨也对两个女儿比平时更加关心,说:“没什么,我们能把她们养育好就行了,别的不用管。”说的梅的眼眶又红了,大姨又责怪梅说,有什么伤心的,现在这个社会上离婚的一大群,也没人觉得稀奇。梅心想没料到现在的老年人也如此开明,侄儿忙着带两个女儿玩篮球,在葡萄架上自制的篮圈里投篮,把她们俩个骗得团团转,侄儿在那里偷着乐,让梅也忍俊不禁。这里像是世外桃园,没有车马的喧哗,也没有人言可畏。梅真想在这里住一生一世。

  星期天的早晨,表姐单位有事,叫她下去。她下午回来时,带来一个消息,让她们都吃了一惊。措被提拔为尼加乡乡长,昨天开始正在公示,是星期五下午的常委会定的。怎么会呢?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就公示了,那个地方的情况全县人都清楚,历史上就是土匪窝,到现在沿途的车匪路霸大都出自于那,本来这个县是四川、云南、西藏三省的交界处,影响力很大。况且去年,放暑假,雨季公路跨方,客车上的乘客要下车步行一段路,再由另一辆车接到县城,途中要路过这个乡,刚好是放暑假的学生居多,结果就在这个乡境内全部被抢劫,连学生的行李和身上的钱都被洗劫一空。平时,常有过路的货车被抢。所以货车司机一般都会结伴同行,一起过那些危险的路段,但即使是这样也很难避免出事,在路段较差的地方,往往最后一辆车容易被劫匪爬上车,将车箱里的东西扔到公路上,甚至于会有女人和小孩在路边捡拾。遇到这种情况,司机一般不敢停车,怕自己的生命受到伤害。有时老乡在路上放石头或木头,迫使汽车停下来,勒索钱财。如有不从者,就会有受到身体伤害,有一对父子驾车,儿子血气方刚和老乡争斗,被砍下了一只手臂,甚至于危及生命的也有,有一个司机身上没有钱,语言又不通,被扫射了20几发子弹,体无完肤。但这些恶性案件并未在大的范围内引起轰动,唯有这次学生被抢劫的事件在全县引起公愤。公安局也被县上领导在大会上批评,所以公安局想狠狠地打击一次犯罪分子,由局政委亲自出马押一辆货车,出去进货的老板以为安全,便将装钱的皮包放在车箱里的干警身边,自己坐在驾驶室里。那知道,过了这个乡的路段,下车吃午饭时,才发现,皮包不见了。卡车的蓬布被划了一个大口子,原来干警睡着了,劫匪已经光临过了。这事让公安局很没有面子,老板要打官司。后来还是私下达成协议,私了了。这都是表姐她们局里的人偷偷地传出来的,社会上的许多人不知道的内幕。总之,这个乡的路段长,180多里的路段,多是没有人烟的荒山,高寒草地,山道崎岖路险,依山傍水,人只要进了山,便不好找了。草原地区除了夏季有春色,其余时间都是常年积雪,游牧的帐蓬说搬就搬的,不熟悉的人找上一两天也找不着的。公安干警也头疼,天天押车,他就不出现,稍一放松他就开始活动了。去年底,有一个爬车的被枪击成了重伤,送到医院就死了。不过这事好象也没有完全改变现状。

  大姨却高兴了,说:“对的,让他们去斗法,那些刁民和刁乡长去斗吧,看谁治得了谁。”

  梅心里却想着,这样一来法院会不会把两个孩子都给自己呢?他在那么远的地方,应该是无法照顾孩子的。这时梅看到表姐在看着自己,似乎在想什么?梅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前两天已经对表姐说过,表姐却对孩子如何判满不在乎,“让他也带一个看看,容易吗?再说孩子是你带大的,是你亲生的,本来就亲你,孩子也有脚的,喜欢上哪儿就会上哪的,自然而然会到你身边来的,没什么。”可在这一点上梅觉得表姐不太理解她,她想再苦再累,也不想让两个孩子分开,她们俩人从生下来就不没有分开过的,有一次,姐姐生病了,送妹妹去上学,妹妹也不肯去,最后只好带着两人一起去医院。一个睡着了,另一个也会有百无聊赖的表现。一次在幼儿园里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罚分开坐了,为此两人还郁闷了好几天,直到老师让他们又同座。这时表姐说:“这样一来,他一般不会呆在家里了,你们也不用天天在一起了,不会有那么矛盾了。”表姐停了一会儿说,“你看这离婚的事,是不是过一段时间再说,如果说实在是合不来,早离晚离都是离,也不急这一两天的时间。”这时母亲急了:“不行,跟这样一来的人过日子,命都说不定保不了,你还敢和他在一起过下去啊?”是的,母亲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第一次婚姻结束时,他用刀砍伤了前妻的继父。他前妻家的家境较好,继父做了一辈子的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因年事渐高了,觉得东奔西走吃不消了,便打算为女儿找个能干的女婿来兴旺家业。他俩是媒妁之言,他是上门女婿,丈母娘是全县有名的“阴晴婆”半天都可以变化几种脸色,是让人近而远之的人物。结婚时,丈母娘逢人便夸口,说为女儿找了个能说会道的,斗狠斗勇也不一般的男人,这话也成了人们私下的笑柄,说斗勇斗狠斗到自己的头上来了。当初,听到梅和措结婚时,她也说过,我们的今天将是梅家的明天。还真让她说准了。

  梅想想,母亲和表姐的话都有道理,表姐离异多年来,一直一个人孤单单的过着,不管是男人的还是女人的活都要自己的操劳,想再找一个,可是让她觉得称心如意的男人却不定能看上她,下三滥的男人她又看不上,就这样一来蹉跎了好多年了,梅的母亲也日渐衰老了,梅独自一人为母亲养老扶养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几年,因为措的努力,家里的经济条件还不错,在母亲的宅基地上盖了新房,还曾记得,刚相处时,措有一天说:我有一个存折,你猜一下有多少钱”梅猜不了,他便说有16元钱,梅笑了,随口说了句:钱是人挣的嘛.当时他开着一辆二手车,还要别人帮着推几步才能发动起来,后来他说他当时是有意告诉她,他没有钱,避免互相误会.而梅说的那句:钱是人挣的嘛,最让他感动,也是这话促使他非娶她不可.为了挣钱,他两次差点搭进了自己的性命,一次是松茸季节,他白天黑夜收松茸,跑鲜,一连几天没睡觉,从云南回来时,他开车睡着了,一车的人掉进了河里,幸好只有他受了点轻伤,其余的人都没事.他还捞回了老板的18万元送货的现金,事后,那老板激动地说:车毁了没事,没事.那车是北京越野车,也值个5万元左右.还有一次,他去云南采购虎皮和豹子皮,就快到家时,车被同去和老板朋友的儿子开到了山崖下面,掉进了河水里。当车翻下了山崖壁时,他被抛出了车外,掉进了河里,眼前漆黑一团,他使劲地向上游,好一阵子才见到了光亮,浮出水面时看见水面上到处飘着车里的东西,四处张望看不到车,也看不到人影,他便游向岸边,看到河对面的山民们正划着牛皮船在河面上打捞东西,他便大声地喊,河里还有三个人,这时,他看见那件熟悉的黄色羽绒服了,在船上,他以为有一个朋友得救了。后来才知道是他的尸体了。当他爬上山崖时,好不容易来了一辆小车,结果那人看见他全身湿漉漉的,光着脚,大概以为他是个疯子,没有理睬他,将车开走了。他只好光着脚走几公里,才找到电话,报了警,这时山上的村民拿来了衣服让他换下了湿的衣服。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他都做一个同样地的梦,梦见那死去的老板总是在叫他救命,他却总是够不着他的手。看着他被河水冲走。就这样每晚都睡不好。梅总是听到他在梦中的痛苦的呻yin,唤醒了他时,他便会辗转反侧到天亮。死者的家属,有的怀疑是措开的车,措对梅说这事如果说不清楚的话,就只有到喇嘛庙诅咒发誓了。按照习惯如果有说不明的事,就要到庙里,诅咒发誓,让神来惩罚撒谎的人,据说是很灵验的,撒谎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的,所以一般不会有人敢用谎言诅咒的,不过好在他们也通过对沿途村民的了解知道真相正如措所言。于是没有再来找茬。后来措将同去的经济开支情况向两家人作了说明,也没有人有什么异议。带回来的皮子基本上被河水冲走了。措也倒贴了不少的钱。不过保住了命已是万幸。措当时可以说是债台高筑。父亲的死,重新为母亲家修房,为弟弟争取减刑,朋友的遇难的阴影和舆论的压力。梅的母亲也是个精明的女人,当她看到措弟弟家的新屋拔地而起,而自己家的建房计划被搁浅时,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了。在家里也会在言语中有些刺激措,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他有着填不满的洞。”只要家里来个客人,她就会不断地数落措的不是。梅对母亲的这种作法早已习惯了,她只要有什么不满的人,就会向所有有时间倾听的人讲诉,有时梅感觉她就象是祥林嫂一样。母亲的一生孤苦,诉说也许能减轻她的压力吧。梅在这事上本不是很在意的,如母亲说的措将原来准备好的木材给了弟弟家了之类了话听多了,梅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但有时想想他不帮他的弟弟谁帮呢?尽管梅心里不是很喜欢他那个粗俗得过分的弟弟。母亲的言语可能多多少少也传到了措的耳朵里。在家里有时母亲和措也会有一些的语言上的冲突,这种时候梅只能帮母亲的腔。好在措的幽默常常也能化解一些矛盾。

  离婚的事就这样搁置下来了,母亲隔三差五的回去喂养园子里的两条狗和三只猫。也顺便回去取点衣物什么的。没有多久,他就去上班了,走之前,托人来告诉梅,说他走了,让梅一家回去守家,免的有小偷光顾。

  梅一家住在表姐家里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太习惯。表姐家住的楼就在公路边上,三岔路口,每天清晨、深夜车来人往闹哄哄的,加上近来梅的心情也不好,总睡不着觉。梅家的屋檐下有许多驻巢的鸟,早晨总是听到麻雀的鸣叫声醒来的,园子虽说不大,也有好几棵苹果树、李子树,一个大大的葡萄树,早晨推开窗户。是满目的绿意扑面而来,有时还会有误撞进来的小麻雀,惊的满屋子的乱飞。

  当天梅一家就回去了,表姐也和侄儿一起来到梅家里,刚进大门,进财和崽崽两只狗欢腾着挣着铁链,扑向梅和孩子们的脚下,想用舌头舔她们的脚,三个孩子一会儿抱着小猫,一会儿逗着狗。说到狗,在这房子还没有动工之前,措就在街上用几百元买回一条小藏獒,养了两年以后。房子修好了,可是这条藏獒越来越大了,它常常挣断铁链,阴悄悄地来到梅和孩子们的身后,梅梅总是抱着孩子逃离它,当它不想回窝时,除了措以外,谁也将它无可奈何,后来在梅的再而三的责骂和要求下,措不得不将它送给了他弟妹家里。那有一个大大的牧场,就让它在那里自由的生活。这两年来,藏獒的价格一路飙升,措就开玩笑说是梅让他损失了几万元,梅知道他在说笑,他是忌讳卖看门狗的,不管再高的价格,他也不会出售的,现在这两只狗都是哈吧狗,见了生人叫得凶,还挣着铁链地咬,可是一旦放开了,便一溜烟地逃回窝里了,一般不伤害人的。梅家也只是需要狗在院子门口有人出现时,或有人敲门时报个信。

  梅和表姐忙着收拾家里,他走时可能有好几个人在这里喝过酥油茶,茶碗里剩着茶,就零乱的放在桌上。母亲看到茶面上黄澄澄的厚厚的一层酥油,叨念着“打个茶,都放这么多的酥油”。她嫌他太浪费了。桌上倒的茶凝固在桌面上已经硬了。梅用温水加洗涤剂才擦干净了。下午,她们一起包牛肉包子。梅来擀面,表姐来包包子,孩子们也在那里瞎忙乎,弄得一脸一身的面粉,被责骂一通才回到了客厅里看电视。

  晚上,两个孩子各自抱着自己的猫睡着了。这两只猫一公一母,还有一只是它们的孩子。两个女儿叫它们猫爸爸、猫妈妈、小猫咪,可是着急时也叫妈妈爸爸,常常让梅和措大笑。说来奇怪,原来家里只有一只猫时,总养不长久,就跟着别的猫私奔了,或外出长期不回来,于是就养了一公一母,一黄一黑两只,刚开始时,黄猫凶恶极了,有什么好吃的,比如新鲜肉之类的,必定要他自己先吃饱,才肯让黑猫吃,他只要竖起毛发,在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威胁声,黑猫就会自动地退开,谦卑地在旁边注视着它吃食。可没有想到当有一天晚上,黑猫在一个晚上东翻西觅之后,在客厅的藏毯上产下了一只小猫以后,他俩的地位彻底地换了个,黄猫不安的注视着新的生命,围着她们转来转去。好象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一个父亲。从这一天起,不管什么好吃的东西,黄猫都会自觉的等着黑猫和孩子先享用,然后自己才开始吃,有时它吃得正香,那只瘦弱的小猫横冲直撞地过来在他的口中夺去食物时,他也不发怒,只是默默无言地看看叼着食物跑远的小猫的背影。晚上,梅的母亲怕压着小猫,不许黄猫和她们母女一起睡,可是它不停地转悠,剩人们不注意时,它就悄悄地挤在她们身边睡下。每天早晨总是小猫压在父母身上,或者挤在他们中间,睡得沉沉地,他们俩有时半挣着眼,好象是懒得动又象是怕惊醒了小女儿。梅就这样平静地过着日子,上班下班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游戏,知道他有一天会回来,也不知道互相应该怎么面对,梅也不想去想什么,就这样一来每天和孩子一起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一个月后的一天,门口一阵人车喧哗声,女儿跑去开门,他突然出现在大门口,刚好大姨也在梅家里,他一脸的笑意,打碎了梅一脸的快乐,梅沉下脸了,心也沉下来了。大姨没有搭理他的问候就和梅告别走了。他自顾自地搬进了几大包酥油,吩咐母亲放进冰柜里,说是留给我们自己吃的,搬来几腿牛肉,说要留一腿自己家吃。然后,就和孩子们逗笑,又问梅今天吃什么,这是他每天进门必问的一句话。梅也没有搭理他,他乘没人之机一把抓住梅的手。“还在生气呀?”梅铁定了心不让自己轻易原谅他。

  晚上,带着两个孩子上楼睡了,母亲也不招呼两个孩子和她睡。平时措是不允许两个孩子上他们的大床的。今天,当他看到她们母女三人在床上时,装着很委屈的样子问两个女儿“爸爸睡哪儿呢?”梅懒得理他,两个女儿却自作聪明地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爸爸睡床脚下,她们俩个子小,还在床上剩了一截空床。措就顺势睡在床脚,横着睡,还不住地抚摸亲吻梅的脚,梅就使劲地踢他,他夸张地叫着疼,两个女儿一看觉得挺好玩,来劲了,也用小脚踢爸爸,够不着,把床弄得咚咚响。夜深了,两个女儿折腾够也,睡得象小猪一样沉,措却自顾自的说着话,梅本不想搭理他。平时他回家说的不外乎是打麻将赢了多少,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是说喝醉了揍了谁一顿之类的话。梅听了总是冷嘲热讽。

  没有想到的是他今天说的是他这次去乡下的事,“人们都说尼加乡的老百姓是刁民是土匪,可谁知道他们有些人是穷得没法活呀。那里.....

(https://www.biquya.cc/id16859/91437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