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之红色警戒 > 第722章 人才也要抢

?    第722章人才也要抢

  

      “能做到寸草不留好,当然那些人才一定不要忘记带回来!”孟享得知那些大小学校内的设施也都刮一空的时候,不由再次嘱咐道。

  

      苏俄人迁移的不仅仅是企业工厂,还有各类人才。苏俄人对于科学家和高级技工也是同样的重视。虽然大多数人都被安排到了喀山、古比雪夫等地,但彼尔姆等地也有不少。对于各类人才,孟享从不嫌多,不管他是华夏的,还是国外的。

  

      之前攻占西伯利亚的时候,那么多苏俄人口,孟享根本不会傻傻的全部遣返。那些没有能力的老弱妇孺是遣返的主要对象。

  

      西伯利亚历来是配的地方,那些地痞、流氓、刺头众多,他们也需要早早的打法去欧洲,继续接受苏俄思想改造去。只要把他们的那些重点人物收买,很多人不会乎多一份并不算太卖国的职业。

  

      先锋军的情报机构虽然并没有他们身上下太多的功夫,但这些人很适应社会,能量很大,经常有惊喜出现。

  

      那些众多的官员也是需要早遣返,留着他们也同样是些麻烦。不过遣返的时候,他们的很多重要目标和一些值得培养的目标都是需要留下些投名状的。

  

      用金钱和现成的苏俄美色腐蚀一下那些官员,或者直接上刑撬开一些人的嘴巴,留下的案底足以要挟一些人做出一些让步。

  

      爱国不是用嘴来说的,能威胁下还要选择用嘴爱国的没几个。先锋军并没有让他们做出什么叛国的事情,而是由那些白俄势力出面拉拢,让他们每个人心底还是留着一些侥幸。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无法收买的,这些简单,一些作假的材料根本不需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只要他们回到欧洲去,莫斯科那边会一视同仁的对他们进行反复的审查。大清理的可怕让他们都明白烈士不是那么好当的。

  

      几乎所有滞留先锋军手的西伯利亚的大小官员们都被各种方式梳理了一遍,各自留下了档案。

  

      他们也不会白白的送回去,作为莫斯科毕竟重视的组织的人,他们和那些苏军士兵军官一样都算是俘虏,是需要交换的。

  

      交换的人就是还滞留苏俄的华夏人。

  

      因为苏俄政权的胜利,吸引了很多华夏人的向往。除去那些为了利益而来的华商和劳工人,华夏支部的各类人才苏俄滞留的人也不少。当初东北的义勇军失利,也有不少人避难向苏俄境内。

  

      但他们的大多数人也没有逃过苏俄的大清理,前世七七事变后,斯大林把把十多万世代居住苏俄的华人和二十多万华商、华人劳工一起赶到了西伯利亚和亚,甚至北极圈,去劳动改造。其也不乏向往苏俄的热血青年。

  

      那个年代,如同排斥犹太人一样,华人也同样是排斥对象。除了苏俄人也担心远东的华夏人被全面入侵华夏的日本人利用来对苏俄的渗透外,华人吃苦耐劳的温顺也被利用来当牛马来驱使。

  

      很多人就这样逐渐的消失这个世界,后世人也不曾有多少耳闻。

  

      先锋军崛起后的华夏,他们的命运同样没有逃脱,有些甚至因为华夏和苏俄的对峙,而遭到了加恶劣的对待。直到先锋军攻占了西伯利亚后,才从一些集营解救出了十几万的华人。

  

      就同时,那些远东、亚和北极圈被囚禁的华人得到了先锋军间谍和特工的帮助,特种部队的带领下,利用偷运过去的武器掀起了多处暴动,杀了监守的苏俄人,通过空运和潜艇也陆陆续续救回了四五万人。

  

      但还有十几万华人依旧苏俄受苦,没有十足的把握,孟享不会派人去动徒增牺牲的暴乱。这些人也同样有责任去解救,孟享的办法就是用西伯利亚大量的苏俄人口来换。

  

      那些老弱妇孺,苏俄人是不稀罕的,甚至还会嫌弃他们消耗粮食。那些俘虏的军人和官员以及那些各类人才受他们的欢迎。

  

      “人才,我们一直都缺人才!”孟享的一句指示就把十几万各行业的高端人才留了下来。一个下落不明和自愿选择就对于苏俄人的要给挡了回去,让他们的期盼落空。上千万的人口,战乱消失十几万人很轻松,这个年代,根本惹不起多少国际人士的热心关注。

  

      一些苏俄人才只要用钱和枪口一逼,就会乖乖的为华夏直接服务。

  

      但多的苏俄人才根本不会为敌对的华夏卖力,但沙俄的那位阿列克谢王储还有安纳斯塔西亚公主的势力一鼓动,面对他们同样被困的家庭,想想已经陷入了战火的欧洲,大多数人都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加入了那三伙白俄势力,为苏俄伪军服务总比当俄奸要好一些。况且斯大林几年的清理也让不少人寒了心。

  

      而且白俄势力提出的聘任制很优惠。只要求他们多干三年就可以自由的做出选择离开,并有优厚的福利薪水。众多人也就视而不见身边热情支持白俄复国的华夏人了,也不会详究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否到了华夏人手。

  

      华夏会俄语的人不少,跟这群人才身边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只要三年,这群华夏学生就能各自行业内成长起来。

  

      至于那些死硬分子,就直接囚禁起来待价而沽。一些人直接参与了和苏俄人的交换。

  

      先锋军亲自组织了众多国际人士参与了进来,苏俄人不得不硬着头皮,展现大,热情的迎接那些老弱妇孺的回归。为了不让苏俄同样耍出下落不明的把戏,过半的青壮也掺杂其,其众多军人战俘和官员可以按照华人一比一的遣返,让苏俄人总算答应了交换的事宜。

  

      那十几万的华人对于苏俄人的作用,远比不上十几万前线急需的炮灰作用大。

  

      经过了半年的往来,已经再有十来万苏俄的华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除了一些自愿留苏俄的信阳苏俄主义的华夏人外,剩下的华人已经不多了。

  

      三十多万苏俄华人的命运孟享手有了转折,虽然为了防止苏俄的借机渗透,他们的很多人也同样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但比起原历史静静的消失要好多了。

  

      交换还继续。

  

      这一次的刮的官员和战俘以及那些不愿留下的人才,虽然换不到多少华人了,但却可以用其他一些实际的东西交换,比如技术。

  

      苏俄人的技术水平经过那么多年的国家力量的积累后,一些方面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虽然很多高端技术,苏俄人绝对不会用来交换,但用一些普通的技术换取多人的回归,还是没问题的。

  

      此次先锋军劫掠了众多的苏制机器和设备,有些技术缺失,利用率不高。于是先锋军直接向苏俄人要交换,省去了自己苦苦摸的时间。

  

      苏俄人愤愤的谴责了半天,但先锋军对之不理不睬。当苏俄人意识到进了华夏人嘴里的东西,想再要回来很难后,后还是乖乖的进行了交换。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孟享不由高兴的哼起了别人感觉莫名其妙的小曲。

  

      这一次的劫掠总算是报了前世的部分遗憾了。

  

      “这次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收获上,比起老毛子搬空东北工业区的事来,稍稍差了点,以后还需要加倍努力,多给老毛子来上几回!”不过孟享还是有些不满足。

  

      “成了!”阎锡山没有意孟享哼着的嘻唰唰,此时正拍手得意,“德国人这一次补偿给我们的损失可是让他们大出了一把血。看看这些清单,为了让我们不轻易越界,德国人还真舍得!”

  

      “再怎么说,我们的此次军事行动,也算是帮了他们一把,听说昨天有一队德国士兵都冲进克里姆林宫了?”旁边范种也是兴奋,此次收获之大,出乎他的预料。

  

      “整个莫斯科得刮出多少财富来啊,德国人还是占了大便宜了!”孟享看着清单上的那一行行数字喜笑颜开,但犹自不满足叹道。

  

      他浑然忘记了,基地造的军火正大把大把的吸纳着德国人辛辛苦苦抢劫而来的成果,继续叹道,“抢劫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啊!”

  

      一边说着,他的眼光一边朝向了南方望去。

  

      *j

(https://www.biquya.cc/id5659/30529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