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谍海风云 > 第四章

?

  冯安宁在路上给吕涛打了个电话,听说他们都在等他,便加快步伐往回跑,一路上还在想着刚才的事情,突然,他脚下一停,抬手就拍了自己脑门一下,郁闷道:“我忘了问她叫什么名字了!”还好,手机号码记住了,他赶紧存在了手机上,以免过后再忘了,然后才又迈步往回赶。

  等冯安宁回到鸟巢门口的时候,就看到吕涛他们正在那里闲聊。看到他过来了,一起向他打了声招呼,冯安宁见人都到齐了,问道:“事情做得怎么样了?”几人都表示没问题,冯安宁看时间快中午了,就道:“先回去,路上再说。”

  上车之后冯安宁给沈久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这边的事情做完了,正在回去的路上。挂断电话后冯安宁把思绪整理了一下,接过了几个人勘察的资料。资料上记录的很详细,囊括了鸟巢附近所有的高层建筑物,包括楼层高度,层数,射击面和狙击点。上面都记载的很清楚,冯安宁看到后很满意,随口夸赞了他们几句,便结合自己的射击经验开始分析。

  资料上标注了30个射击位置,冯安宁首先排除了北面的5个,因为主席台位于北面,背对主席台的话,根本就无法分辨目标。随后他又划掉了东面和西面的9个,左右两侧的话也不利于定位目标。还有4个是楼层高度偏低的,鸟巢的高度是69米,相当于近30层楼高,制高点过低的话就看不到人,即便可以通过鸟巢的“窟窿”来观察目标,但是万一目标正好站在两个“窟窿”之间呢,那就傻眼了,而且杀手是不会主动移动方位的,狙击手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考虑到开幕式是在晚上举行,夜晚会对狙击手的命中率有很大影响,冯安宁又排除了5个射击角度比较小的建筑物。剩下的7个,就是他心目中可以实施暗杀的位置,不过在仔细想过之后,他又勾掉了4个,因为在他看来,那四个位置实在不利于逃跑,他不认为哪个杀手在杀了人之后还会待在现场舍不得离开,更何况是外国间谍,但凡有一点可能,他们都不会坐以待毙束手就擒,绝对会竭尽所能逃离现场,不会给警方一点机会。最后的三个位置,就是最佳狙击点了。

  回到国安部吃过中饭后,冯安宁来到了沈久的办公室,将自己的猜想和勘测的结果给沈久作了报告,沈久听过后也觉得没有问题,让他按自己的设想去布置,重点还是那些外国记者,若能在开幕式之前将敌人抓到最好,若然不能,就只能等到开幕式时密切行动了。

  沈久还告诉冯安宁,上级已经和公安部那边沟通过了,公安部表示会全力支持他们的行动。为此,国安部特别成立了临时作战指挥部,由国安部副部长孙海志出任作战总指挥,副部长董海任作战总参谋,行动局局长沈久任行动副指挥,负责所有作战行动,公安,武警,消防随时待命,由行动局统一调度。谍报局局长冯华任情报副指挥,搜集一切有关情报,国安部第十三(技侦科技局),十四(技术侦查局),十五(综合分析局),十六局(影像情报局)全力配合,为行动局提供最详尽的情报资源。

  冯安宁听后大喜,开幕式上有那么多记者,他实在抽不出人严防死守,何况还要派人在各处狙击点设伏,人少了还不行,现在有上级领导和公安部的全力支持,他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从局长办公室出来后,冯安宁觉得烦恼了他几天的事情似乎也不再那么烦了,他现在觉得自己一定能把敌人给抓住,他很有信心做到这一点,预先做了这么多的预判和布置,所有能够想到的都已经想到了,如果这样还能被对方得手,那敌人就不是人,是神了!

  接下来的几天,冯安宁开始着手安排各项事宜,每天都和沈久东奔西跑,向领导汇报工作,与公安部组织行动,商讨各种细节。起初的时候他也曾想过敌人会不会在路上进行伏击,可是仔细想过后,他觉得不会,因为一路上警方都会戒严,而且车也是防弹的,这一点各国都一样,敌人不会做这种成功率为零的事情,这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一定会在会场或者狙击点动手,这一点,冯安宁非常确信。

  如今距离开幕式还有三天,各处的布置都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根据当天情况随机应变了。冯安宁知道,就算他设想的再完美,也总会有疏漏,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去找到自己的不足,尽量让自己做的完美。这次不单是对他自己的考验,也是对国安部的考验,更是对整个中国的考验,他身上的压力很大,可是再大,他都要坚持下去,直到这次任务完成。

  8月8日,是整个北京的节日,不,应该说是整个世界的节日。这一天,中国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日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数中国人翘首期盼着这一天,等待着这一天。这一天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与希望。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那一天起,中国就在准备,一直在准备,几年的时间,中国将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全都用上了,就是为了这一天,这神圣的一天。

  北京的大街小巷上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整个北京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现在的北京是真正的人满为患,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已被遣散,但是各国旅游团的蜂拥而至依然让北京的实际驻京人口没有减少反有增加。北京的主要交通要道都已经堵塞,所有的车都在奔着奥运村行驶,最长的车流已经绵延到了几公里之外。

  冯安宁在前两天就已经到了鸟巢,一直待在这里没有离开,国安部和公安部的人也跟他在一起,临时指挥中心已经设在了这里,由沈久全权负责,冯安宁作为行动组组长,一直都在布置各处防务,安排协防事宜,争取能够在事发时以最短的时间将敌人抓住,不让对方逃跑。

  下午五点的时候,贵宾车从钓鱼台国宾馆出发,自阜成门大街到北二环德胜门西大街,再到德胜门外大街,走京藏高速辅路上北四环中路,最后到北辰东路,鸟巢就在北辰东路上。这一路上北京军区都已经派部队将路封锁,道路两边都是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

  礼宾车共有三十二辆,一辆车上是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其余三十一辆车上坐着的都是某一国家的领导人,车头左侧插着中国国旗,右侧是访华国家国旗,这种形式标志着各个国家与中国都是友好关系。另外还有六十四辆护卫车,其中三十一辆是各国领导人的护卫,三十三辆是中央政府特派的中南海保镖团,负责国外友人在中国的安全。这一路上九十六辆车排成了一条长长的车龙,不紧不慢的行驶着,速度保持在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一路不停的直向会场驶去。

  国宾馆距离鸟巢14.4公里,车队在行驶半小时后便抵达了会场。各国记者早已是望穿秋水,虽然在这种特殊场合中国政府不希望记者采访,但是你架不住世界人民的热情,不让采访那就是跟世界人民作对,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中国政府也只能做出让步,毕竟言论自由嘛。

  在车队刚动身的时候,安排在国宾馆那边驻守的吕涛就已经向冯安宁报告了消息,告诉他目标人物在第五辆车里,冯安宁立刻通知所有人做好了准备,静待敌人落网……

  冯安宁伪装成记者混在人群里,手里拿着个话筒做着样子,还带着副眼镜,看上去就跟普通的记者一样,跟他一起装扮成记者的还有十几个人,全部都是国安部的特工,所有人都分散开来小心注意着周围的情况。

  当车队到达的时候,所有记者蜂拥而上,领导人有那么多,不可能全都采访得到,他们都是瞄准了某个国家的领导人专门采访的。其实在车队刚出发的时候,驻留在国宾馆外面的记者们就已经和鸟巢会场这边联系过了,哪辆车上坐的是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车在第几位这些信息都已经和鸟巢这边通报过了,所以在车队一停下的时候各位记者就有针对的去进行采访了。

  冯安宁和另外几个国家的记者跑向第五辆车,车里坐着的是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车刚一停下,负责护卫他的随从和几个中南海保镖立刻将车围住,严密监视四周的情况。当他从车里出来的时候,记者们一拥而上,将他们团团围住,话筒齐齐的伸了过去,要不是有护卫们拦着,恐怕巴基斯坦总统都会被记者们给撕了。

  冯安宁也像其他记者一样,高举着话筒往前伸,但是他的眼睛却在很隐蔽的观察着附近的情况。他所站的位置很讲究,正好是在巴基斯坦总统的左手方,而且还是第二排,在他前面的是一位真正的央视记者。虽然冯安宁的位置不利于采访,却很利于观察,可以让他将所有情况尽收眼底。

  冯安宁小心的观察着每一个人的动作,包括他们的眼神,他在等,等对方露出破绽,可以让他一击致命的破绽!

(https://www.biquya.cc/id39337/21075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