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元年的除夕夜,慕珊并没有如同上一次一般前往太极宫和李二等人度过。对于小丽质和李恪两个人的央求也没有同意,在将两个小家伙赶回太极宫,将武媚娘送回应国公府之后,整个翠竹林也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已经决定在贞观二年重建云麓仙居的慕珊正在为这件事情做这最后的准备。
根据传承自上一世灵魂的记忆,上古大荒时期的云麓仙居真正的模样比游戏当中要辉煌华丽得许多。光是面积便比如今的太极宫还要大上不少。
如此庞大的云麓仙居,若是只有慕珊和她的三个弟子居住在其中,显然太过寂寞,因此慕珊准备在贞观二年游历大唐乃至异国,尽量找到一些资质不错的人收为精英弟子,并在云麓仙居建成之后仿照上古时期的做法,在仙居外用法力筑起一座陡峭的高山,将其命名为“天都峰”,并在天都峰上设下阵法,凡是能够通过阵法考验上达天都峰顶的人若是资质还不错便允许其踏上登云台,登上位于云端的云麓仙居并将其收为普通云麓弟子。
正好慕珊的三名小弟子,丽质体质偏向风属性,媚娘和李恪分别是火属性和水属性,将来云麓仙居风火水三大分宗的宗主也有了着落。
要建立一个比太极宫还要庞大的云麓仙居显然光靠慕珊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因此慕珊便找了一个时间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李二。
全国丰收,底气十足的李二对于慕珊的请求并没有考虑太久便允许了,在将自己的儿子李泰小胖子找过来询问一番,并从小胖子那里得知按照大唐准确的说是按照小胖子如今积累的科技和阵法实力虽然要建立如此庞大的云麓仙居会比较吃力,但并非不能完成的事。
这一点倒是让李二惊讶不已,他难以相信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唐帝国居然就能够负担得起如此庞大的工程的同时还不会影响民生。
在同意了慕珊关于重建云麓仙居的请求后,李二心中另一个想法开始冒头了。
显然,代隋而立的大唐也继承了隋朝的宫室,但是太极宫虽然在风水之上合乎天人合一之道,但在地势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处在长安城一处低洼之地的太极宫一到夏天便会闷热潮湿得让人难以忍受。
自己是不是也能够重新建立一个皇宫呢?
若是以往,建立新皇宫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定然是一个耗时弥久且消耗巨大的工程,但李二如今在这方面并没有太过担心。
武德九年那一场和突厥之间的战争,大唐可是抓捕了数十万的俘虏,这些人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释放或者迁入内地安居,而是在慕珊的提议之下直接变成了大唐帝国的建设兵团,如今正在各个地方修桥铺路或是疏通黄河呢。
让通过战争产生的俘虏来承担帝国原本会施加在平民身上的徭役,虽然这样的做法在一开始遭到一些传统士人的反对,但在既得利益阶层和普通平民从其中获得巨大的好处之后这些反对的声音也就消失殆尽了。
之前说过,人都是自私的不是吗?更何况是在公元七世纪这么一个时代?
因为帝国的大丰收,李二甚至从之前用粮食换取周边异族的牲畜的做法中产生了灵感,或许自己也可以用这些根本吃不完注定会被浪费掉的粮食去和这些蛮夷换一些奴隶来负担帝国的徭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句话不止适合百姓,就算是李二这个大唐天子也是如此。
这个思路一打开,李二一时间觉得心灵澄澈,很多想法一股脑的冒出来。
比如,用以粮食换奴隶的方法,唆使那些异族互相攻伐抓捕对方的人作为奴隶来贩卖给大唐?
或者在这些粮食当中动些手脚,让那些吃了这些粮食的异族人死的不明不白?
不要说什么仁慈,对异族仁慈的中原王朝之前是个什么样子李二一清二楚。也许受到纯正儒家教育长大的皇子登基之后会因为迂腐而不忍心如此做,但他李二一个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甚至亲手宰了自己哥哥和弟弟的马上皇帝对于这些事情没有丝毫抵触。
唔,突利那个家伙在大唐的帮助下也统一了整个突厥部族,所有反对的人统统都消失了,也许这个事情交给那个家伙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想来正在为自己部族吃不饱饭而发愁的突利会很高兴的去为大唐抓奴隶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的突厥虽然不是大唐的对手,但对付那些心怀不轨的异族还是勉强能用的,等到这些该死的异族将彼此的血都流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唐的军队就能够去轻松愉快地“维护和平”保证那些可怜的胡人平民的基本生命了。
自认老子为先祖的李氏皇族早就无视了自己体内那一丝胡人血统了,开什么玩笑,伟大的李唐皇室可是纯正的汉人。
什么?那群山东士族不这么认为?没关系,他们很快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连渣滓都不剩了。
也许是因为修炼,也许是因为从自己儿子李承乾那里获得了很多灵感,又或者是之前和慕珊的交谈的缘故,李二的思想在不知不觉间有了极大的转变。
当然,这种转变在慕珊看来是非常好的,对于那些胡族,慕珊同样没有丝毫好感。
就在慕珊和李二怀着各自的心思的时候,正月十五上元节悄然到来了。
朝廷下诏,全国各地取消宵禁三日,举国欢庆,供朝野赏灯夜游。
上元节又叫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延续到唐朝的时候,很多习俗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比之后世,唐代的上元节无疑韵味要浓厚许多。
站在长安街头看着街道两旁将整个长安城装点成不夜城的各式花灯,慕珊不禁轻声吟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一旁和慕珊一同蒙着面纱的杨妃闻言赞叹道:“想不到慕仙子居然能作出如此好诗!当真是好才情!”
慕珊轻轻一笑,也没有解释什么。
李二和长孙皇后要在太极宫中主持上元节庆祝活动,原本杨妃也应该在场,但是自从李恪拜慕珊为师后,杨妃和慕珊的关系也变得极好,在慕珊的邀请下,杨妃便向李二告了假,请求出宫随同慕珊游玩赏灯。
李二略一思索便也同意了,对于自己这位妃子,李二心中始终抱着几分歉疚。
因为杨妃获准出宫,李恪这个小家伙便也跟着自己母亲跑了出来,就连小丽质也偷偷溜了出来跟在慕珊身边。
李二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但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视而不见。
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自从几个孩子拜师慕珊后,有了不同追求和理想的几人那原本还颇为紧张的兄弟关系一瞬间缓和了不少,现在的李承乾已经能够和自己两个弟弟愉快的相处了,而李泰小胖子和李恪也纷纷放下了成见。
面对这种情况,李二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宽厚了不少。
“妹妹多赞了。”笼罩着长安城的各色灯火也给慕珊镀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让她看上去越发的清冷神秘,“不过是一时随性而作罢了。”
由于今年全国空前大丰收,整个帝国从上到下洋溢着喜气的氛围,使得贞观二年的上元节也变得极为热闹,已经有了几分盛唐时期才有的景象。李二更是下令让手下匠作监的匠人们临时在长安城搭建各种灯轮、灯树、灯楼等等,各种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型花灯设计得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让慕珊这个同时有着上古和后世记忆的人也看得叹为观止。
也因为李二这一番动作,使得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外出赏灯,以至于整个长安城里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师尊!师尊!快看那里!那里!”
小人潮中,小丽质扯着慕珊的衣角,指着前方一处巨型花灯之下搭建的舞台兴奋地叫着。
慕珊和杨妃等人一愣,随机看去,那里正有着一群从太极宫中选出来的歌女们,头戴花冠,身穿霞披,正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演绎着以往只能在宫廷中表演的舞蹈。
下方已经围满了百姓,纷纷好奇地看着这些他们往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的歌舞。
对于那舞台上表演的歌舞本身,慕珊自然没有多少兴趣,而来自宫廷早就对此习以为常的杨妃和李恪小丽质等人也没多大兴趣,因此众人在看了一阵后便离开,继续逛起了花灯街。
“猜灯谜啦!猜灯谜啦!五文钱一次猜中有奖!”
蓦地,在热闹的大街上,慕珊听到前方不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声。
几人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处小摊,原本在长安大街上是禁止随地摆摊的,想要行商就必须去东西二市,但今日毕竟是上元节,因此朝廷对于这番事情也是不管不问,只要摊主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摊位便行。
小摊周围已经围满了人,或是摇头晃脑地看着花灯,或是交了钱揭下华灯上的将灯谜盖住的白布正在冥思苦想,或是以一脸看热闹的表情淡定地进行围观。摊主是一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一身普通的粗布麻衣。并没有读过书的他自然不可能写出这些灯谜来,慕珊看了看男子身旁不远处和他长得有几分相似的带着一丝书卷气息的少年,心下了然。
想来,这个寒门学子是这个摊主的儿子,这些灯谜估计大多来自这个小家伙之手。
看着跃跃欲试的李恪和小丽质,慕珊和杨妃二人相视一笑。
轻轻将五文钱放在了摊主身前的一张小木桌上,慕珊在摊主和周围围观之人惊艳地目光中轻轻取下一盏花灯。
这是一个莲花形状的花灯,造型精致美丽,上面有一小处被一片白布盖住,慕珊将白布揭开,露出了下面的灯谜。
“排行第四?这是什么灯谜?”
李恪看着莲花灯上露出来的灯谜,皱着眉头冥思苦想,小丽质凑过去看了看后,也有学有样地皱起了好看的眉头。
周围的人看着眼前这几名贵气非凡的人纷纷睁大了眼睛,让慕珊不无感叹国人看热闹的习惯由来已久。
听到李恪念出灯谜,四周也有人帮着一起想了起来。
小丽质最先失去了耐心,她抓着慕珊的衣角撒娇说道:“师尊,谜底是什么嘛!”
慕珊轻轻一笑,摸了摸小丽质的头,看着李恪和杨妃也都好奇地看着自己,便轻声说道:“排行第四,自然是‘心有余悸’啦!”
“排行第四,心有余悸……好!好啊!”
四周有些士人最先反应过来,看着慕珊露出赞叹之色。
(https://www.biquya.cc/id39013/214980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