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超级电梯工 > 第61章 拜师学医

?在连教授看完下午最后一个病例,准备收拾走人的时候,萧安邦适时走进诊室,恭敬地向连教授诚恳说道:“连教授您好,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已经熟读记背了很多古籍经典,现在想要拜您为师学习中医,您看怎么样?您可以考我,要是让您不满意,不用您说,我自动消失就是。”

  

  连教授“哦”了一声,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一下萧安邦,感觉有些意外,他就问道:“你具体是什么个情况,长话短说吧,我待会还有点事情,不能久留。”

  

  萧安邦赶紧把自己的情况简要介绍了一下,并坦白说明了因为自己不是中医科班出身,按照国家规定,行医就没有执照,听说连教授医术高超,医德也很好,所以特意前来拜师。

  

  连教授听萧安邦已经同时就读了MBA和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生,还想来研究中医,就忍不住皱起眉头,觉得很不可思议,这小伙子看着很精神,可怎么说起话来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啊。

  

  他本能的就想拒绝,但是转念一想,这样也不合适,毕竟人家是专程来找他拜师的,况且现在肯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万一人家是个天才,那岂不是就漏过了人才?

  

  于是,连教授站在那琢磨了一下,决定出一道题看看萧安邦是否有真才实学,刚才不是听他说熟读记背了很多古籍经典吗?就试试这个好了。

  

  连教授出题道:“你背过汤头歌吧?唔,那你背一下汤头歌,我不说停你就背下去。”

  

  萧安邦心中暗喜,考背功那不是老鼠进米缸,正得其所嘛,他清清喉咙,开始滔滔不绝地背起汤头歌:“一、补益之剂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除祛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连教授开始还笑吟吟的,因为学中医的人大多对汤头歌很头疼,如果没下过苦功,是很难背下来的,甚至有很多中医哪怕是从小家学渊源,也是被棍棒伺候硬着头皮背下来的。

  

  但是听着听着,他脸色就开始变了。

  

  不对啊,这小伙子背得很流畅,难不成他没吹牛,还真的是个中医人才?

  

  连教授既疑惑又兴奋,他很快就叫停,又让萧安邦背一下伤寒论,萧安邦依旧是对答如流,毫无阻碍。

  

  连教授又问了下午治病的一个实例,说明病人的情况,看萧安邦如何开出药方来,很自然情况跟连教授的腹案极为相合。

  

  连教授开始兴奋起来,他想了想,拨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有事要晚点才能回家。

  

  然后连教授招呼萧安邦坐下来,详细问了他的情况,知道他叫萧安邦,说道:“我叫你小萧吧。

  

  小萧啊,看来你还是在中医方面下了点苦功的,我很高兴中医又多了个生力军。

  

  按照你的情况,你是非医学科班出身,目前又有工作在身,按目前国家的规定呢,还真只有拜师才能取得行医资格证。

  

  你的目的应该也就是拿到行医资格证吧?

  

  说实在,学中医的,有真才实学,再有行医资格证就足够了。文凭其实不重要,因为文凭也不代表就有真才实学。

  

  我本来想收你做我的研究生的,因为我当初就是在京城上学拜师学的中医,但是我这是中医科班出身,很方便。

  

  你这种情况再去读研究生拿文凭就比较麻烦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拜师了,只要出师,我可以包你拿到中医行医资格证。

  

  只是,现在我要丑话说在前头,有三条,第一,我还不能直接收你为徒,毕竟我们彼此还不太了解,我暂时只能收你为我的记名弟子,要经我的考验通过后,你才能成为我的正式弟子;第二,你就算成为我的弟子,也只是我的私人弟子,跟学院文凭不相干;第三,你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时间来从事诊断开方的工作,毕竟中医是讲求实效的,说得再天花乱坠,没有实际经验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让我的弟子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

  

  嗯,就这三条,你要是可以接受的话,那你就先成为我的记名弟子。”

  

  萧安邦听了大喜,哪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文凭不文凭的是真没必要,只要有了行医资格证,别的都好说。

  

  他赶紧答应了下来,并乖巧的马上改口称连教授为师傅了。

  

  连教授很是欣慰,师徒二人相视而笑。

  

  萧安邦就差实践和系统性的学习,这些师傅自然会安排。

  

  说起来,下一年时间里,萧安邦怕是多数时间要用来学医了,毕竟相对而言,萧安邦基础最差的也算是医术上的了,哪怕拥有前世的记忆也没用,因为前世就基本与中医没有交集。

  

  不过他也坚信中医会是他进步最大的一门学问。

  

  时间不早了,萧安邦恳请师傅赏脸去吃个晚饭。连教授新收了弟子,心情也很愉快,也想借机多了解一下自己的这个学生,就答应了下来。他给家里挂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萧安邦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然后两人出了诊室。

  

  连教授家里离医院很近,步行来的,正好上萧安邦的车子去吃饭。

  

  萧安邦问师傅喜欢去哪吃,他表示自己身家颇厚,不用担心他的荷包。

  

  连教授来自浙北平原地区,他在杭城很多年,对于饮食方面的了解自然不是萧安邦所能比得上的。

  

  连教授想了想,推荐了楼外楼。萧安邦也没问怎么走,就开车往楼外楼方向而去。

  

  萧安邦自从自学了厨艺之后,为了领教杭城厨师的水平,曾经隔三差五的带马苏去过各大有名的酒家吃饭顺便偷师,自然也不陌生。

  

  之所以不带家人去吃,是因为萧安邦还想跟师傅多多沟通了解,等正式拜师再好好聚餐就行了。

  

  有车子去哪都方便,楼外楼很快就到了。

  

  楼外楼坐落在环境清幽的西子湖畔、孤山南麓,此刻也就冷了点,不然边吃边赏风景,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停好车子后,萧安邦与连教授缓步走进楼外楼。萧安邦自己是不惧寒暑,却是担心冻到了连教授。

  

  好在楼外楼里开着空调,温暖如春。

  

  此刻时间还早,蛮顺利要到了一个包厢,因为两个人,点多了怕吃不掉,在连教授坚持下,萧安邦只点了四菜一汤就作罢。

  

  叫花童鸡,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以及西湖莼菜汤,都是杭城名菜,美味之极。

  

  萧安邦还问过了老师是否需要酒水,两人点了一瓶茅台,小呷助兴。

  

  在等候上菜的时间里,两人喝着茶水,继续探讨着医术上的东西。

  

  多数时间里,萧安邦是听连教授说,偶尔才插一下嘴。

  

  在传统中医的手法里,很多东西不是书上有记载或者只是师徒相传从不外泄的。

  

  萧安邦虽然读过了市面上有的绝大部分医学古籍经典,却还是欠缺了很多独门绝招,欠缺了很多用中医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

  

  连教授考虑到萧安邦属于半路出家,就打算安排他识药草,辨药性开始。

  

  看病用中药,要是连中草药都不认识,药性光记背书上的记载,难免会出现错误,须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多名医的起点,就是从当药房学徒做起,除了记背古籍经典之外,识别草药,处理草药,辨别药性,抓药,开药方等,每一步都有很深的讲究。

  

  要不然怎么说中医博大精深呢。

  

  实际上中医是非常唯物主义的,明辨四时,讲求天人合一,天地万物都可入药,它的整体辩证施治又岂是西医所能比的呢?

  

  唯一欠缺的地方就是想要培养出一个中医名家实在是太难了。

  

  而现代那么多的人口需要用药,可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却有如凤毛麟角,这个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也导致了被西医抢占去大部分市场的现状。

  

  而西医的高昂价格也带来了一整条利益链条,被绑架上西医利益链条的人们就不由自主的为西医说话,睁着眼睛说瞎话。

  

  萧安邦也曾经深入想过这方面的问题,面对如此的现代社会,想要中医不灭绝,他觉得必须形成高中低档中医体系。

  

  高档,就是顶级中医走高档路线,收费贵,疗效好,只有这样,才能在跟西医打擂台时不落下风,起码在高层的角度不会形成中医无用的印象,不会做出不利于中医发展的决策。

  

  本朝太祖当年都说过,中医是国之瑰宝,要好好发扬光大。只可惜一场十年动乱,不知道颠覆了多少东西,多少名老中医被折磨致死,多少珍贵古籍善本被付诸一炬,多少传承因而断绝,早早就埋下了现代中医没落,一蹶不振的种子。

  

  中档,就是面对富裕阶层的民众,大力养生保健类中医产品,包括中医美容,中医养生调理,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使得在社会精英阶层也形成信任中医,使用中医的习惯。

  

  低档,就是面向最广泛的普通民众,提供价廉物美的医疗服务,直接跟西医打擂台。

  

  把民间的中医发动起来,赋予他们合法地位,给予他们谋生的渠道,对比西医,用疗效说话。

  

  只有形成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培养出足够的中医从业人员,从而使得中医后继有人。

  

  对于萧安邦这样的想法,连教授觉得很不错,面对日益萎靡的中医市场和青黄不接的中医现状,危机重重,要是可以这样趟出一条路来,绝对可谓是功德无量了。

  

  在闲聊之中,菜很快上来了。

  

  萧安邦把茅台酒斟满酒盅,郑重向连教授敬了三杯酒,权当拜师之礼。

  

  连教授坦然受之,他也很喜欢萧安邦这样有见识又有灵性还尊师重道的徒弟,要不是下午才说的收记名弟子,他都想要把萧安邦直接收为入室弟子了。

  

  既然已经收徒,那就要安排好下面的事情。

  

  他打电话给在杭城著名的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坐诊的老友齐老中医,安排萧安邦从明儿起去胡庆余堂打下手学习中医的基础中草药,为时暂定一个月时间。

  

  当讲起费用时,他回头望望萧安邦,萧安邦迅即明白,直接用手指指自己,表示费用自理。

  

  齐老中医爽快的答应了,他只是坐诊的医生,而不是决策者,费用自理的话,就很容易可以决定下来了。

  

  接下来,两人大快朵颐,进入消灭美食阶段。

  

  酒足饭饱,萧安邦结完账,与连教授步出楼外楼。

  

  此时天色已黑,萧安邦载着连教授开往连教授的住处。

  

  到了住处,两人各自留下联系电话。连教授想了想,让萧安邦在车上等等,他回家拿点东西给萧安邦。

  

  萧安邦索性锁好车,陪着连教授回到家,顺便认认门。

  

  连教授家在浙省中医学院的教工宿舍,布置得书香气十足,却没有一丝豪奢,显然连教授没有费多少心思在这方面。

  

  连教授给萧安邦写了封举荐信。

  

  他又拿了一套自己珍藏的本草纲目善本,嘱咐萧安邦好好保存,看完尽快还回来。

  

  还有一本自己整理的药物笔记,一起交给萧安邦,让萧安邦半个月后来自己这,自己会正式考他,若是顺利通过,他将正式收萧安邦为入室弟子。

  

  原来已经快过年了,这半个月是横跨了过年的时间,不然一般最多一周肯定要见面的。

  

  萧安邦很感谢连教授的悉心安排,他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辞别了连教授,萧安邦驱车往家里赶去。

  

  能有机会学习中医也是自己多年的心愿之一。今日心愿得偿,实在是太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了。

  

  虽然自己有气功治病这个大杀器,但是可以用药物治好病症的过程是更加可以的,是更适合广大民众和从业人员的一条路,自己应该要好好学习,就算自己不打算以后长期从医,到时收个徒弟传下去也是好的,可以为中医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s://www.biquya.cc/id32123/172015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