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 第七十一章 巧思设计

寒潮持续了整整两周,车间里的缝纫机日夜不停地运转,女工们轮班赶制,蜂窝棉的碎屑在阳光下像雪花般飞舞。

"晚秋姐,北京百货大楼又加订五百套!"小林举着电报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鼻尖还沾着一点棉絮,"要求五天内发货!"

苏晚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面前的订单本已经写满了数字。保暖工装的意外走红让鸿霓的冬季销售额直接翻了三倍,但产能却成了最大的瓶颈。

郑雅婷推门而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带着忧虑,"工装面料库存只够维持三天了,供应商说最快也要下周才能补货。要不我们先暂停北方订单?集中供应本地市场?"

"不行。"苏晚秋摇头,"北京百货的订单关系到我们打开北方市场的信誉。"苏晚秋望着那些飘舞的纤维,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修补渔网的情景——渔网破了,就用旧帆布打补丁,照样能用好几年。

"雅婷,咱们的思路可能错了。"她快步走向样品架,"为什么一定要用尼龙布做外层?"

郑雅婷一愣:"因为要防水啊。"

"可深圳的冬天最需要防的是湿冷,不是大雨。"苏晚秋抽出几块样布,"如果外层用普通涤纶,内层加防水膜呢?"

"但涤纶不防风..."

深圳东门布料市场人头攒动,各色布匹在阳光下泛着不同的光泽。苏晚秋和郑雅婷穿梭在狭窄的过道间,手指不时拂过悬挂的样品,寻找着可能的替代面料。

"晚秋,你看这个怎么样?"郑雅婷扯过一匹藏青色的涤棉混纺布,"比纯涤纶厚实些,价格还便宜两成。"

苏晚秋接过布料,在掌心揉搓几下,又对着阳光细看经纬密度:"不够密实,风一吹就透。"她摇摇头,"我们需要的是能挡住湿气又不闷汗的料子。"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见她们挑剔,从柜台底下神秘兮兮地摸出一卷布:"两位老板,看看这个?香港来的新货,防风又透气,专门做运动服的。"

布料入手微凉,表面有细密的凹凸纹理。苏晚秋将布料贴在脸上感受了一下,呼吸居然不受阻碍:"这是什么材质?"

"聚酯纤维加特殊涂层,"摊主得意地压低声音,"模仿国外那种高科技面料,但价格比那些高级货低。"

郑雅婷推了推眼镜:"防水性能如何?"

摊主立刻拿起旁边的喷壶,对着布料滋水。水珠在表面滚落,丝毫没有渗入的迹象。

"这布料多少钱一米?"苏晚秋问道。

摊主比了个手势:"六块五,量大有优惠。"

郑雅婷迅速心算了一下:"比我们现在的面料贵了近一倍。"

"但省去了防水膜的工序和成本。"苏晚秋沉思片刻,"算下来总成本应该差不多。"

她让摊主剪了一小块样品带回厂里测试。回到车间,苏晚秋立刻组织女工们进行对比实验——新面料与原来的尼龙布分别做成样衣,测试防水性、透气性和保暖效果。

"晚秋姐,你看!"小林兴奋地举起两件样衣,"新面料虽然薄,但防风效果更好!"

李桂芝仔细检查缝线处,"这种料子好车,针脚不容易歪。"

"就是颜色太单调了。"郑雅婷翻看着样品,"只有藏青、军绿和黑色三种。"

苏晚秋灵机一动:"我们可以做双面穿的款式!一面素色,一面印花。"她转向赵兰雪,"去仓库看看还有哪些印花布库存。"

女工们很快找来了几匹格纹布,都是之前做夏装剩下的边角料。苏晚秋亲自操刀,设计了一款可双面穿着的工装外套——一面是稳重的原来三个颜色,适合工作时穿;另一面是时尚休闲的格纹,下班后翻过来就是休闲装。

"这个设计太聪明了!"郑雅婷拍手称赞,"一件衣服两种穿法,性价比更高。"

正当众人讨论时,李晓芸突然从农场打来电话:"晚秋姐,我们这边收了一批蓖麻蚕丝,你要不要来看看?"

"蓖麻蚕丝?"苏晚秋第一次听说这种材料。

李晓芸兴奋地解释,"比桑蚕丝粗糙些,但特别保暖,还防潮!光明农场试养了一批,正愁销路呢。我看到你新给我做的那件保暖外套,就想着能不能用上。"

苏晚秋立刻叫上郑雅婷驱车前往农场。试验棚里,李晓芸正和父亲整理着成捆的淡黄色丝茧。这种蓖麻蚕丝不如传统蚕丝细腻光滑,但纤维更粗更长,摸上去有种独特的蓬松感。

"这蚕是吃蓖麻叶长大的,"李晓芸的父亲憨厚地笑着,"丝线自带油脂,下雨天都不容易湿。"

苏晚秋捻起一缕丝线对着阳光观察,只见纤维中隐约闪着细小的光点,像是天然的抗水层。她突然想起在大学时候翻阅书本看到过的一种古老工艺"油丝布",就是用特殊蚕丝织成的防水面料。

"李叔,这批丝能织成布吗?"

"能是能,"李建国搓着手,"就是织出来比较粗糙,做衣服怕是不舒服。"

郑雅婷突然插话:"如果做内衬呢?既保暖又防潮,还不用额外加防水膜。"

三人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这个方案的妙处。外层防风耐磨,蓖麻蚕丝做内衬保暖防潮,中间填充蜂窝棉。

回到厂里,苏晚秋立刻组织女工们试验新方案。何秀英带着几个巧手女工连忙赶制出几件不同的样品,每一件都用了不同的蚕丝与棉布配比。

"这件内衬最舒服。"小林试穿后指着第三件样品,"蚕丝只加了一层,但特别暖和。"

苏晚秋检查这件样品的内衬,发现何秀英巧妙地将蓖麻蚕丝与普通棉纱混纺,既保留了蚕丝的保暖性,又改善了触感。

"就这么定了!"她拍板道,"新订单全部采用这个方案。"

当晚,苏晚秋伏案绘制新的设计图纸,将蓖麻蚕丝与蜂窝棉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窗外寒风呼啸,但她的心却因这个意外发现而火热。

郑雅婷端着热茶走进来,看到图纸上的新设计,眼前一亮:"这样一来,我们的工装就真正有了独特卖点!"

"是啊,"苏晚秋微笑,"蓖麻蚕丝的天然防潮特性,加上蜂窝棉的保暖结构,还有双面设计,这是别人模仿不来的。"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已经看到鸿霓的工装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https://www.biquya.cc/id190751/567930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