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合院从学外语开始 > 第7章 接翻译工作

傍晚时分,方青云和母亲回到四合院时,夕阳正将前院的青砖地染成橘红色。阎埠贵媳妇正在水槽边洗菜,看见他们立刻直起腰:"林家嫂子,回来了?"

林茹刚要开口,方青云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角。母亲立刻会意,笑了笑说:"回来了了。"

推开家门,方铁已经下班回来,正在修理一把旧木凳。见母子俩进门,他立刻放下锤子:"怎么样?"

林茹再也忍不住了,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那本深蓝色证书,声音激动得发颤:"老方,咱们青云考上了...而且考的是中级!"

方铁接过证书,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烫金的字迹,眼睛瞪得老大:"中级?不是初级?"他猛地抬头看向儿子,"真的假的?"

方青云点点头,把考官们破格评定的经过说了一遍。方铁听完,突然一把抱起儿子转了个圈,哈哈大笑:"好小子!比你爹强多了!"

这动静引来了弟弟妹妹的注意。方青山扑过来抱住哥哥的腿:"哥,你考上啦?"方婉也摇摇晃晃地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学舌:"哥考上啦!"

"小点声,小点声。"方青云连忙示意,等家人都安静下来,他才压低声音说:"爸,妈,这事咱们在院里还是别太张扬。"

方铁皱了皱眉:"为啥?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您想啊,院里家家都差不多穷,咱们突然有了额外收入..."方青云斟酌着词句,"易叔、刘叔他们知道了会怎么想?青山和小婉在院里玩,会不会被别家孩子欺负?"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林茹最先反应过来:"青云说得对。老方,你还记得去年后院老陈家买了辆自行车,结果轮胎三天两头被人扎的事吗?"

方铁表情凝重起来,慢慢点头:"是这个理儿。"他摸了摸下巴,"那这证..."

"证咱们收好,平时该怎样还怎样。"方青云接过话头,"至于翻译赚钱的事,就说是我帮学校老师整理资料得的辛苦费,数目别说实话。"

方铁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小子,心思比大人都细。"他转向全家人,"都听青云的,这事谁也不许往外说,连青山和小婉也要记住。"

方青山立刻做了个封嘴的动作,逗得方婉咯咯直笑。林茹把证书用油纸包好,藏进了装冬衣的箱底。方青云看着这一幕,心里既温暖又酸楚,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连喜悦都要小心翼翼。

晚饭时,方铁破例倒了半杯地瓜烧,郑重地跟儿子碰了杯:"青云,爸以你为荣。"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方青云眼眶发热。

窗外,四合院里各家各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平凡的一天即将结束。谁也不知道,方家的命运已经在这一天悄然改变...

第二天,刚蒙蒙亮,方青云就轻手轻脚地溜出了四合院。晨露打湿了他的布鞋,但他顾不上这些,怀里揣着那本深蓝色翻译证,脚步轻快地朝图书馆走去。

图书馆还没开门,方青云就在台阶上坐下,从书包里掏出俄语词典温习。秋日的晨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火热。昨天拿到证书后,他一夜都没睡踏实,脑子里全是如何用这个本事改善家里条件的计划。

"吱呀"一声,图书馆的大门开了。还是那位戴眼镜的中年女工作人员,看到方青云这么早等在门口,惊讶地推了推眼镜:"小朋友,又来借书?"

方青云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姐姐早,我是来问翻译工作的。"说着,他掏出那本崭新的中级翻译证,双手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接过证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眼镜后的眼睛越瞪越大:"中级?你才多大啊?"她抬头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学生装的少年,怎么也无法将他和"中级翻译"联系起来。

"十二岁。"方青云挺直腰板,故意露出一个符合年龄的得意笑容,"昨天刚考的,清华的吴教授亲自给我发的证。"

"我的老天..."工作人员倒吸一口凉气,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等等,你就是上周来问考试的那个孩子?"

方青云点点头:"多亏姐姐告诉我怎么报名,我才能考上。"他乖巧地补了句,"姐姐眼光真准。"

这声"姐姐"叫得工作人员眉开眼笑,态度立刻亲切起来:"小天才啊!来来来,跟我到办公室说。"

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给方青云倒了杯热水,又从档案柜里取出一叠文件。

"姐姐,有什么活可以给我做的?"方青云迫不及待地问,眼睛亮晶晶的。

工作人员翻看着登记簿:"现在最缺的是技术类翻译,特别是机械和冶金方面的。"她犹豫了一下,"不过这些都很专业,你..."

"我在图书馆看过《机械原理》和《金属工艺学》的俄文版。"方青云立刻说道,这倒是实话,他这两个月几乎把图书馆里相关的俄文书籍都翻遍了,"专业术语我都记得。"

工作人员将信将疑,从书架取下一本厚厚的俄文书籍《机械工程基础》,翻到中间一页:"这段能翻译吗?"

方青云接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这是一段关于齿轮传动原理的论述,确实有不少专业术语。他深吸一口气,用清晰的中文翻译道:"在高速运转条件下,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表现为..."

五分钟后,工作人员惊讶地合上下巴:"神了!连'渐开线齿轮'这种术语都知道。"她突然压低声音,"小方同志,现在有个急活,冶金工业出版社要的,稿酬一百万元(旧币)。"

方青云心头一跳。一百万元旧币相当于新币的一百元,比他父亲一个月的工资还多!但他强压住激动,故作镇定地问:"什么书?多少字?"

"《炼钢设备与工艺》,大约十五万字,要求两个月内交稿(作者没有找到翻译的费用,直接编造了,大家不要在意)。"工作人员解释道,"原来的翻译突然生病了,出版社急着找人接手。"

方青云在心里快速计算着:以他现在的速度,每天翻译几千字不成问题,两个月绰绰有余。

"我能接。"他点点头,又补充道,"不过有个条件,能不能先预支一部分稿费?我家...有点急需。"

工作人员犹豫了一下:"按规定是不行的,不过..."她看着方青云洗得发白的衣领和开了口的布鞋,心软了,"我帮你问问。"

她拿起桌上的老式电话,摇了几下手柄:"喂,接冶金工业出版社...老张啊,是我,图书馆的小王...那个俄文翻译的事..."

方青云紧张地听着工作人员和电话那头的对话,手心沁出了汗。终于,工作人员放下电话,露出笑容:"成了!出版社同意先预付三十万,剩下的交稿时结清。"

方青云差点跳起来,连忙鞠躬:"谢谢姐姐!"

"别急着谢,这活可不轻松。"工作人员从抽屉里取出合同,"你得保证质量,要是翻译得不好,以后就难接活了。"

方青云认真地点点头,仔细阅读合同后签下了名字。工作人员又给了他一张取书单:"去三楼技术部拿原书和参考资料,出版社的同志说已经打好招呼了。"

抱着厚厚的俄文原书和参考资料从图书馆出来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方青云站在台阶上,深吸一口气。怀里的书沉甸甸的,但他的心更沉,这是改变家庭命运的第一步,绝不能搞砸。

路过合作社时,方青云摸了摸口袋里刚领到的三十万元预付款,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再出来时,他书包里多了两斤五花肉、一包白糖和半斤芝麻酱,这些都是家里小半年没见过的稀罕物。

回家的路上,方青云已经开始盘算晚上的翻译计划。至于那一百万稿费,他打算这样分配:五十万给家里改善生活,三十万存起来备用,剩下的二十万买些专业书籍和文具...

转过胡同口,方青云突然看见易中海正站在四合院门口和阎埠贵聊天。他连忙把装肉的布包往书包深处塞了塞,调整表情走了过去。

"青云,这一大早去哪儿了?"易中海笑眯眯地问道,眼睛却盯着他鼓鼓囊囊的书包。

"去图书馆还书。"方青云不动声色地回答,心里却绷紧了弦。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肉都能引来无数眼红的目光,他必须更加小心才行。

推开家门,母亲林茹正在缝补衣服,见他回来,抬头问道:"早饭在锅里热着..."话没说完,就看到儿子从书包里掏出的东西,惊得针都掉在了地上。

"青云,这...这哪来的?"

方青云把肉和白糖放在桌上,压低声音:"妈,我接到翻译活了,这是预支的稿费买的。"看着母亲震惊的表情,他又补充道,"这事千万别让院里人知道。"

林茹颤抖着手摸了摸那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眼圈突然红了:"好,好...妈晚上给你做红烧肉。"她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爸厂里今天发劳保用品,说是有毛巾和肥皂..."

方青云点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有了这笔收入,弟弟妹妹可以添置新衣服,家里的被褥也该换换了。但更重要的是,他得想办法让这笔钱细水长流,而不是一次花完引人怀疑。

午饭时,方青云匆匆扒了几口饭就钻进了里屋,把俄文原书和参考资料摊在炕桌上,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份正式翻译工作。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专业术语被准确地转化成中文。这一刻,他无比感谢穿越赋予他的过目不忘能力。

窗外,四合院里各家各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平凡的一天如常继续。谁也不知道,方家的命运正在这个秋日午后,悄然转向...

(https://www.biquya.cc/id190696/2566448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